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安画派是近百年来,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最具代表性、最富特色,也是近代中国画坛最具苹命色彩的一个国画流派。赵望云先生不仅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长安画派形成时期最具人格魅力的领导人和缔造者之也是长安画派中出道最早、最有代表性的画家。

长安画派是新中国建国以来最具代表性、最有特色、最具革命色彩的画派,这个提法很恰当。姚有多先生在世时,他在一篇谈近现代中国画变迁的文章当中,对赵望云的评价是中国画从古典形态走向现代形态的代表人物,并称长安画派具备历史地位的原因是它从古典形态到现代形态的这个转变,而且是转变得最彻底、最具成果的一个画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方济众在纪念赵望云的文章中说:“如果说中国画从古典走向现代、从传统走向生活是一列火车的话,这条铁轨在40年代赵望云就把它铺通了。”赵望云不像有些老画家,在上个世纪50年代面临从古典到现代、从传统到生活这样一个巨大的反差面前,非常被动和困难,因为他恰恰是从农村写生开始的,40年代到西北写生就基本上把这个路走通了。解放以后,这条铁轨自然铺向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生活。

方济众的这个比喻非常有意思,表明赵望云对于中国画从古典形态走向现代形态这样一个难题,早走了一步。他在中国画创作里面,从20年代末期就开始了这种探素,从农村写生、塞上写生、灾区写生,然后再到《抗战画刊》。当时艺术家有一种责任,为现实和国家利益服务。从这个角度看,赵望云可以说是楷模。

有些画家在抗战时却躲到香港画美女、画人体去了,他们和抗日战争没有关系。赵望云踏踏实实地随军写生,然后创办《抗战画刊》,出了几十期,发行了多少万册,对抗日战争的宣传活动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如果我们回顾历史和尊重历史的话,作为一个有责任的中国画画家来讲,是应该记住这段历史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抗战后期,赵望云被介绍到国民政府政治部第三厅,当时给他一个少将头衔。但是,赵望去却走上了布衣画家的道路,他离开了重庆,到了西北。1942年,他到甘肃、青海、河西走廊,作西北旅行写生。实际上,描写西部少数民族生活是从赵望云开始的。

到了1947年,张治中在新疆当西北行辕主任,邀请赵望云烈新疆写生。这时候他带着两个学生到新疆去,一个徐底之,一个黄胄。徐庶之走了一半,因为家里有事,没有去成。黄胄是一块走到了新疆。黄胄的新疆风情写生人物画是从这个时期开始的。

从赵望云先生的经历可以看出,他从学画之初就对学校的美术教育和传统的绘画模式进行反判,走入现实生活去反映火热的社会,为劳苦大众树碑立传。他扬起的现实主义创作大旗,不仅影响了后来长安画派以现实生活和革命历史题材为主的创作方向,同时也影响了至今半个多世纪中国画坛的创作路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