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期以来,氧气便一直被高原官兵称之为“第二粮食”。而近年来,军委领导十分关心高原边防官兵的吸氧问题,军委后勤保障部把吸氧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来抓,制定高原部队制供氧整体建设方案,颁发高原制供氧管理规定,建立责任制,狠抓落实。就在近日,被高原官兵们称之为“移动加氧站”的便携式小型制氧机、便携式碳纤维氧气瓶、固态氧发生器、便携式单兵加压氧舱等4型单兵制供氧保障器材在高原边防部队配发试用。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负责人表示,这标志着全军海拔3000米以上所有点位吸氧实现全覆盖,一个以固定站点制氧机组为支撑、小型制氧机和氧气瓶为补充的氧气供应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有分析指出,随着全军海拔3000米以上所有点位吸氧实现全覆盖,这意味着我们的后勤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据了解,经过多年的努力,全军高原部队在制供氧保障条件上实现了“五个转变”:保障模式由局部定点转变为全域覆盖,制氧方式由零星间歇转变为足量持续,供氧对象由部分一线官兵转变为全体高原部队,用氧性质由医疗救治为主转变为日常生活保健,官兵身体状况由缺氧被动性代偿转变为吸氧主动性恢复,较好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高原部队的缺氧难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众所周知,打仗就是打后勤,而解放军的保暖营房、光伏、雷达、无人机和火锅等,足以让印军相形见绌。以保暖营房为例,其融合了拆装式结构、超低能耗、可再生能源热电联供和被动太阳房等技术,采用集成钢榫结构、夹芯聚氨酯保温复合一体板、风—光—柴—储多源微电网、生物降解罐等部件部品,最大特点是采用被动式太阳房与主动式太阳能集热相结合方式为室内供暖,可让室外温度-40℃的海拔5000米以上地区,建筑物内部温度可维持高于15℃,提供强有力的野战宿营保障,解决部队长期驻守低温、低氧高原地区的困难。

相比之下,印度军队后勤的惨状可谓是十分突出了,以至于连驻拉达克印度第14军司令梅农中将都表示对印军后勤的现状感到难以置信。据悉,没有类似新型营房的印军就只能继续“蜗居”在条件艰苦、四处透风的简易掩体和帐篷里执勤,像样的正常休整一次要向后走上几公里、十几公里乃至几十公里到有固定居民点的地区才行。就在近日,印度媒体就公布了一张印军的照片,驻守在边境拉达克地区海拔5000米左右的锡亚琴冰川,近日一场暴风雪来袭,气温下降到零下50度,但是照片中的印军士兵却只能躺在露天的简易雪窝子里过夜,被大雪覆盖后几乎冻成了冰雕。由此可见,在后勤保障方面,解放军已经远远甩开印军。事实上,对于解放军来说,如果印度军队真的有诚意谈判,那么当然可以;如果无理取闹,寻求不合理的利益,那么解放军已经做好了长期对峙的准备。

与此同时,俄罗斯军事专家则点评称,这就是中印双方存在的巨大差距,而这背后则体现的是工业化之间的差距。有分析指出,这段时间,因中印边界冲突的原因,很多人开始关注中印的实力。其中绝大部分人认为,过去十几年虽然印度的发展非常快速,综合国力也有不小提升,但是与中方相比,印度的实力还是显得非常弱小。如果说1962年的中方经济实力还在赶超印度的漫漫征途之上,今天的中方经济对印度已经拥有全面“碾压”式优势,其GDP几乎是印度的五倍。此外,中方高度工业化,而印度还处于初级阶段。目前,中方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当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形成了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一直以来,中方都被称为“世界工厂”,而印度的制造实力根本就比不了中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