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退役计划逐年递减,转业越来越难,已经成为了一个现实。

转业的难,主要难在两个方面;

一是退役计划囊括范围扩大:转改文职、复员、逐月领取退役金以及其他方式的退役形式均纳入退役计划。这样一来,计划安置被其他退役方式挤占的概率加大。

二是军官实行职业化之后,少校以上的职业军官鼓励逐月领取退役金,中校以上的职业军官鼓励退休。这两个鼓励,毫无疑问直接规避了计划安置。而非职业军官则鼓励市场化就业,使得军官摆脱计划安置的束缚,放年轻而不愿意在部队服役的军官“一条生路”,让他们回到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建功立业。

另外,地方政府部门实行专业化改革之后,编制法定,军转安置暂行办法事实上已经同新的公务员法以及编制办法发生冲突。大规模的实行计划安置的历史条件已经不再存续。

我们看到,这两年退役口径对复员以及转改文职而言均相对宽松。复员不再成为禁忌,干部可以光明正大地提出复员,并且组织不再以其他理由阻拦其复员。而转改文职的年龄条件则更为宽松,刚毕业的硕士博士,有条件的可以转改文职,本科毕业满两年可以转改文职。

这些人,都要占用退役计划。

所以,转业越来越难,这个趋势事实上已经开始。

那么,这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

对于军队建设、国家行政系统、以及想退役的年轻军官来说,转业越来越难,这是一件大好事。

随着转业难度的提高,好好干才能转业,表现优秀者才能直接选调安置。这样做可以缓解基层“闹转业”的情况。军官如果不好好工作,仗着资历一心想转业,组织可以理直气壮地拒绝其转业申请,转而把退役名额安排给表现好的、想复员或者想转改文职的年轻干部。从这个层面来说,转业难度提高,有利于扭转风气,激励老同志,带动新同志,一盘棋便这样被激活了。

对于地方行政系统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喜大普奔的事情了。多年以来,军转干部问题一直为地方政府所诟病,尤其是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当地的公务员收入水平较高,很多军队干部于是想方设法通过结婚等方式到这些地区安置。长此以往,严重影响了这些地区行政系统人才更新的质量和速度。三亚市、北京市、南京市等地的部分领导均对此表达过一些意见。

对于想要退役的年轻军官来说,过去如果想走,只能通过“闹”的办法要挟组织来争抢退役名额,最后人背着处分走了,单位建设也受到了影响。这种做法,搞得两败俱伤,一些年轻干部退役之后也会对军校非常不满,散播负面消息,严重影响军队形象。

那么,既然这些年轻干部铁了心要走,为什么不出台相应的法规,在其服役期满之后允许其退役呢?

这些年轻干部,大多受过良好的教育,只是由于家庭等各种原因误打误撞来到了军队。他们受过教育,学习能力强,退役之后多半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因此,如果按时放弃退役,其他想退役的年轻干部也会好好干,恶性循环一下子就能扭转过来。

对于立志转业、想通过军队走捷径、缺乏学习能力、思想懒惰的干部来说,这是一件大坏事。

在以前,上了军校,就是铁饭碗。无论表现有多坏,只要不想走,起码都能保个事业编,一辈子吃喝不用愁。

这也恰恰是军校最大的吸引力之一。

然而,这种吸引力对于军队来说,恐怕不是一件好事。如果军队吸引的都是一群想来“混饭”的,整个军队的思想境界就会非常低。

军校学员学习动力不足、不愿意动脑子等原因都和“包分配”、“铁饭碗”相关,甚至一些学员在大一时就认为自己是“准公务员”身份,因此而自鸣得意、不思进取。

转业越来越难之后,只有能者才能转业,只有术业专攻者才能转业,对于不思进取只想混吃等死的人来说,一旦满最高年限就必须退役。此时如果地方不愿意选调直通,本人未达到职业军官的基准线,再加上平时表现不好,这样的军官,想必不会有很好的安置,其后半生待遇也难以得到保证。

对于这部分人来说,转业越来越难简直是一种“噩耗”。

某集团军政委曾经讲过:现在基层出现了一些闹转业的现象,我们要防止这种情绪在基层蔓延,今后我们要树立考核优秀才能转业,如果你天天混日子,考核过不了,任务完成的不好,想走没那么容易。今后凡有转业意愿的,如果立过功,我们优先考虑,转业是对军人的奖励,要在基层树立优秀军官才能转业的风清气正的氛围。

而优秀的军官转业之后,必定能够继续为地方政府做出贡献,对于军地双方来说,这是一种“双赢”。

转业难度越来越大,这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不可动摇。从以上分析我们看出,加大计划安置的难度,有利于激励军官主动作为、主动学习、主动充实自己的人生。事实上,军官只要能完成本职工作,通过各项考核和检查,各级也是一直鼓励军官利用课余时间加强学习的。可以这么说,建立科学合理的职业军官队伍,破局的关键就在“转业”,这个问题如果能处理好,军队的面貌必然会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