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几个医疗企业的企业在聊天。问他们如何看待日本的企业?
这些企业聊到医疗器械行业。不免对日本企业流露出满心的羡慕之情。
他们说以日本的奥林巴斯为例。
奥林巴斯一家企业占据了全球70%的市场份额。而国内的企业只有5%都不到的市场份额。
我继续问:国产设备与奥林巴斯设备的价格的差距会怎么样?
他们说:国产设备便宜的二十多万,昂贵的80多万。而奥林巴斯大概是国产的两到五倍。
我又问到:奥林巴斯与国内厂商在技术上面的差距如何?
1.医生在培训之初就会选用奥林巴斯的产品作为培训。国内奥林巴斯甚至达到85%以上。
所以对于奥林巴斯的产品来说:医生的使用程度会很高。
2.日本的采用CCD的技术,很多高端一点的只会在日本进行销售。而次一点的才会卖给欧洲与中国。
3.奥林巴斯的产品的稳定性非常高。比如奥林巴斯一年坏两次,而国产的一年会坏上六到七次。
听完以后,我大体上得出了结论:未来的几年内也许奥林巴斯的市场会被大量的替代。
奥林巴斯的领先大概率是供应链技术的领先。而不是科研技术的领先。
供应链技术的领先,往往意味着以下几个点:
1产品的稳定性高
(毕竟每年几百亿的销售额。供应链稳定性一定会高于国内几个亿的销售额)
2产品的熟练性高
(以前没人玩,大家都操作他们的设备)
3.CCD其实已经是小众的技术了。
不论是手机还是监控,但凡带摄像头的几乎都是CMOS.没人做CCD了日本的厂商自然而然就比较领先了。
如果成像,存储,核心技术上都不领先国内企业。那么我们所认为的日本厂商的先进性又从何谈起?
国产企业在医疗器械行业的崛起!
全产业链的围堵——供应端的领先才是王道!
看看华为,小米,OPPO, VIVO手机的崛起,以及监控行业的海康大华的崛起。
再看看这几年,富士,索尼,尼康等日本终端的衰退。
其实反馈到供应链上面。 韦尔股份,欧菲光,舜宇这类零配件行业也成了超级巨头。
很多人依然生活在日本强大的阴霾之中,完全不会走出来,去看看世界上正在发生的改变。
但事实上:索尼的现在已经与前几年不可同日而语了。 随着入局CMOS的厂商越来越多。使得索尼对于终端的态度也开始变得谦卑。
存货不卖?国内厂商分分钟教会你国产替代!
关于产品质量——这个跟数量有莫大关系
以前我们卖摄像头,在国内企业起来以后。松下在摄像头的市场迅速萎缩。
而原因除了价格不到松下的十分之一。
更重要的原因是:国内产品的软硬件都要超过松下。
原因就是国内的出货量有几个亿,而松下的出货量几十万。
量产代表什么?你可以买个索尼的手机,会用到你怀疑人生。
量产才有可能带来产业链水平的迅速提升。
海外市场的崛起——让企业加大了投入的意愿
对于很多国内的医疗器械企业来说。海外市场的份额都超过了50%。
有没有弄错?海外市场的份额居然超过国内?
国内市场难做,一方面是因为医疗注册体系的繁复。
中国的医疗器械注册证体系要比欧美还要严格得多!审批流程也更加复杂。每个证的维护也非常耗钱。这使得许多小的企业根本没有机会成长起来。
第二:国内大医院的医生其实更加傲娇
在欧美市场或者民营医院。很多人会选用国产的设备。因为这些医院是充分市场化的。
买一套设备可以省100万,为什么不去做呢?
而国内的大医院的医生会更在乎感受,在乎手感,在乎使用体验,在乎习惯。
你必须产品跟国外质量一样,差一点也不行。 否则你哪怕便宜几十万也不行。
偌大的医院,反而更如当年的士族寒门之争。 反而有一种一入侯门深似海的感觉。
以至于很多企业从开始就放弃了国内市场,面向海外。
有意思的是:选择深拓海外市场的企业却能够优先迅速成长!
迈瑞,开立,澳华等……无一不是如此。
迈瑞的海外占比占据42.1%。
开立的海外占比占据50%。
国内市场的门太难进
但我坚信!医疗领域国产化的步伐注定加快。
也许国内厂商面对GE,Philipps, Simens美敦力,奥林巴斯,富士等企业的战争正在缓缓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