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0年步入老龄化社会以后,我国老龄化发展速度在不断加快。但与此同时,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全面演进,许多老年人面临着“数字鸿沟”的困境。尤其最近,“老人用现金交医保被拒” “94岁老人被抱起激活社保卡”等话题频登热搜,冲击着公众最为敏感的神经。

11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提出坚持传统服务与智能创新相结合的原则,要求在各类日常生活场景中,必须保留老年人熟悉的传统服务方式,充分保障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困难的老年人的基本需求。强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格式条款、通知等方式拒收现金。

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现金

11月23日,一段“老人用现金缴纳医保被拒”的视频引发关注。

视频中,湖北宜昌的一位老人在秭归县茅坪镇西楚社区办理医保时,被工作人员告知“不收现金,要么告诉亲戚,要么你自己在手机上支付。”

对此,有网友觉得“老人有点可怜”,批评工作人员办事不灵活。

随后,湖北宜昌西楚社区相关工作人员回应,老人当天未带相关证件,当时已联系其子女,告知办医保程序,并安排志愿者把老人送回了家。

上述工作人员还解释,目前宜昌市有两种医保缴费方式,带齐相关证件在现场用手机支付,或带上身份证、银行卡到社区复印,由社区上交复印材料,最后由银行统一代扣。

如今,移动支付不断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无现金超市、无现金机场”等概念相继出现,甚至有地方宣布打造“无现金城市”。然而,大众在享受便利服务的同时,一些老年人明显“跟不上”时代发展,不会使用移动支付。

对此,《方案》要求保留传统金融服务方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告示等方式拒收现金。零售、餐饮、商场、公园等老年人高频消费场所,水电气费等基本公共服务费用、行政事业性费用缴纳,应支持现金和银行卡支付。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客运等公共交通在推行移动支付、电子客票、扫码乘车的同时,应保留使用现金、纸质票据、凭证、证件等乘车的方式。

同时,《方案》要求强化支付市场监管,加大对拒收现金、拒绝银行卡支付等歧视行为的整改整治力度。采用无人销售方式经营的场所应以适当方式满足消费者现金支付需求,提供现金支付渠道或转换手段。

确立必须保留老年人熟悉的传统服务方式的基本原则

如今,扫码点餐、在线挂号、网购车票、网约汽车......移动互联网、数字化时代,年轻人的生活在变得越来越方便的同时,老人却时常遭遇超市不收现金、没有健康码无法通行等情况,对于他们而言,数字化、移动互联网是一道难以逾越的“数字鸿沟”。

据国家统计局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人口超过2.5亿。但截至2020年6月,我国60岁以上的网民仅有0.97亿,老龄群体触网率低。

为进一步推动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方案》确立“坚持传统服务与智能创新相结合、坚持线上服务与线下渠道相结合、坚持解决突出问题与形成长效机制相结合”的原则,要求在各类日常生活场景中,必须保留老年人熟悉的传统服务方式,充分保障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存在困难的老年人的基本需求。同时,线上服务更加突出人性化,便利老年人使用;线下渠道进一步优化流程、简化手续,与线上服务融合发展、互为补充,有效发挥兜底保障作用。

《方案》还要求,到2020年底前,集中力量推动各项传统服务兜底保障到位,抓紧出台实施一批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最迫切问题的有效措施,切实满足老年人基本生活需要。到2021年底前,围绕老年人出行、就医、消费等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推动老年人享受智能化服务更加普遍,传统服务方式更加完善。到2022年底前,老年人享受智能化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便捷性不断提高,线上线下服务更加高效协同,解决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的长效机制基本建立。

文/南都个人信息保护研究中心研究员 尤一炜 南都记者 李慧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