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今年5月,莫迪政府大张旗鼓搞了一个“自力更生”运动,为此启动了一项价值2650亿美元(约17452亿)的经济刺激计划,资金占比接近印度GDP的10%,可见莫迪政府对这项计划充满了信心与期待。不过当时外界普遍认为,该计划在于帮助印度摆脱对中国进口商品的依赖。

只是如今几个月过去,“自力更生”的效果如何呢?从印度公布的外贸数据来看,可谓是一点也不给印度“留面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南华早报》刊文称,印度在尝试了几个月的“自力更生”后,不仅没有减少对中国的依赖,反而在进口上更加依赖中国。截止到今年9月份,在过去的6个月当中,印度对外进口总额中,中国从上一财年占比仅为13.7%上升至今年的18.3%。毫无疑问,莫迪的口号喊得很响,钱砸出去的也不少,然而在现实面前一切幻想终究烟消云散。

事实上,印度根本无法摆脱对华进口依赖。而这背后主要是基于3大原因。

首先,印度进口的商品中,有一半都是用来生产制成品。就像是出口欧洲的名牌包包,如果用印度本地企业生产的标识、拉扣等部件,很容易磨损、掉漆,可能导致印度企业失去欧洲客户的青睐。相反,从中国进口的部件质量更好,价格也更优惠,不仅能满足客户对质量的需求,同时还能让印度企业或代工厂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所以,想摆脱对中国进口的依赖说起来很容易,但做起来却困难重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次,印度对中国原材料的需求极大,尤其是印度仿制药行业,超过一半的原材料来自中国。如果不依赖于中国进口,不仅这些仿制药企业面临停工、停产的风险,更重要的是有些原材料只有中国才能提供足够数量的出口,相比之下虽说不少原材料也能选择其他亚洲或欧美国家进口,但价格上的昂贵实在让这些企业难以承受。

最后一点,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产业链扎根全球,也是全球供应链中最重要的一环。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别说印度,就连美国都不敢妄言能与中国经济贸易脱钩,更何况经济体更为脆弱的印度,除非印度想要闭关锁国,过上“自给自足”不与外界联系的生活。

至于“自力更生”运动为何不见成效,反而让印度更加依赖中国?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自力更生”本身就被印度人给误解了。自力更生不是“闭门造车”,而是以更加开放、勤劳的态度,去接纳世界的改变、融入到全球化当中,从而带动印度的发展。

倘若印度还不愿承认对中国的依赖,看不透这一点,那么印度经济未来的发展只会与疫情后时代的距离更加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