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话“防患于未然”、“未雨绸缪”都指的是在坏事发生前做好预防的准备,当今世界,癌症已然成为“众病之王”,究其原因,除了难治以外,是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根本就忽视了潜在的患癌风险、忽视了身体刚发生的小小异常……今天,我们就根据CCO科普大会上来自深圳华大基因的尹烨先生发发言,来审视一下为何防癌与治癌同样值得被重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什么会有癌症?

有些人说,非洲人民穷苦、古人物质生活匮乏,但却很少听说他们患癌,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死亡谱并不是由癌症来衡量的。当一个民族的死亡谱主要为恶性肿瘤的时候,说明他们的生命更长了。这么说来,年纪越大越容易得癌症吗?也不尽然,只是随着年龄的增加,我们接触到的致癌因素就越多、越久,因而罹患癌症的可能性也就相应增加了。

基因是自私的,每一段基因序列都有着妄图延续自我的强烈欲望。作为人类个体,我们延续物种的方式是与异性诞下新生宝宝,这可以传递血脉、文脉,将人类的知识和智慧传承下去。对于细胞来说,良好的环境(机体营养充足、免疫功能制约)可以使它们完成使命后逐渐老去、死亡并被机体吸收代谢,而不好的环境却容易使细胞无法完成自己的使命,因而它们跳出来,摆脱机体的控制,基因变异催生出无限繁殖的癌细胞。

我们所说的环境包括外环境和内环境。外环境不好的时候,比如空气污染、病毒感染,我们就有可能会得肺癌、肝癌、宫颈癌等等,内环境不好的时候,比如激素水平异常、共生菌群失调,我们就有可能得乳腺癌、前列腺癌、肠癌等等。

66%的人一定会得癌症?

曾经有人说,66%的癌症患者是因为运气不好。这是一个错误的说法,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我们的防癌就失去意义了。其实这边所说的66%是指基因的突变概率,而并不是说这66%突变的细胞都会演变成肿瘤或癌症,别忘了,我们还有强大的免疫系统无时不刻地在管理我们的身体。

我们今天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生活环境,抗癌防癌必须要怀有一颗求真格物之心。虽然了解防癌知识并不能保证个体远离肿瘤,但可以让我们学会和癌症相处,甚至带瘤生存。

在刚发布的2020年全球癌症报告中统计了2018年全球人类罹患癌症的情况,我们看到,当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为1810万,其中45%是在极高人类发展指数国家,36%是在高人类发展指数国家,而低中人类发展指数国家的患癌人数仅占19%,这表明人类发展指数较低的国家的人群寿命还不足以让癌症占据他们的死亡谱。

但如果我们对比死亡的数据就会发现关键所在,2018年的死亡人数是955万人,比2014年多了72万人,这其中,极高人类发展指数国家的死亡率并不是最高的,最高的死亡率发生在高人类发展指数国家,而中国位列其内,在402万死亡人口中,中国占了290万。这就是当前中国在抗癌领域面临的一个很严峻的数字。

中国在防癌进程中需要做什么?

如果把全球癌症死亡谱展开,我们会发现,各个国家的死亡谱有着很大的区别。在美国,最常见的癌症为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但是在中国,除了肺癌、结直肠癌之外,却是胃癌、肝癌、食道癌等消化道肿瘤位居前列。

有文章指出,这种情况可能跟我们的文化、饮食模式、营养素质量甚至是食品安全等因素息息相关。同时文章也给出了一些建议,除了保持正确的生活方式之外,也特别强调了癌前的预防接种、早防早治以及更加精准的治疗。

癌症的治疗手段从放化疗到靶向免疫治疗,到今天新兴的质子治疗和重离子治疗,我们对付肿瘤的手段层出不穷,也创造了无数奇迹。部分癌种的5年生存期在持续攀高,然而,面对越来越先进和精准的癌症治疗防癌,我们需要承受的经济压力也越来越大。换言之,治疗癌症越来越贵,仿佛科学的进步正在加剧生命的不平等。

我们缺少认真的科普、早筛的宣传

2020年的新冠疫情无疑考验着全球人民,对比中美数据我们发现,从肿瘤方面来看,2015年美国的癌症患者5年生存率要高出中国30%左右,而从新冠疫情来看,中国死亡人数是4634个人,而美国却高达25万人因新冠丧生!这将近54倍的差距从何而来,为什么在美国作为一个拥有全世界最高医疗水平的国家在新冠疫情的防治上和中国差距这么大?

如果我们通过筛查、早诊和早治可以良好地面对新冠疫情,那么,对人类生命生活有重大影响的疾病——癌症——我们是不是可以用一样的组织方式进行筛查呢?

所以在这里我们要进行科学的、防癌治癌的科普宣传,而不是万能的红薯、强大的绿豆、无敌的洋葱、逆天的西兰花甚至是蟾蜍……所以说“没有突然发生的肿瘤,只有突然发现的肿瘤”是有原因的,因为我们接触的靠谱的防癌知识太少了。

防癌的意识要比普及精准医疗更重要,早期筛查的意义就在于可以避免一些早期癌症向恶性的趋势变化。假如一个人活到80岁,那么他罹患恶性肿瘤的可能性高达25%,所以了解正确的科普信息、付出低廉的筛查费用,就可能挽救一个生命甚至是一个家族。

癌症早筛的产出投入比近乎10倍!

人类第一个可能被消灭的癌症是宫颈癌,因为它是长期被HPV病毒感染所致,因此大规模的筛查和宫颈癌疫苗的普及接种,就极有可能让人类远离宫颈癌。

在一项500万人的调查中,宫颈癌的阳性率高达10%,换言之,如果及早发现及早治疗,那么每1万个30~65岁的女性当中,就能阻断55个HPV高危感染的女性向晚期癌症发生的可能。在河南新乡的一次宫颈癌筛查中,通过参与者在家自行取样并通过快递传递给检测机构,在短短30天内,就发现了19万人中有935例高度癌前病变的患者,以及45个已经罹患宫颈癌的女性。这个投入产出比高达1:9!

在中国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当中,哪一种最具有早筛价值呢?答案是结直肠癌。

美国自1980年开始就对50岁以上的人群进行结直肠癌的筛查,通过粪便潜血和结直肠镜检查,就使得结直肠癌发现的时间提前(0期、1期),因此中晚期发病率大幅度下降。由于近年来基因检测和甲基化检测技术的不断革新和普及,所以在中国45~74岁的结直肠癌适龄筛查人群中,早筛的阳性率为6~8%,也就是说,如果一半的阳性患者如果做了结直肠镜,那么1万个筛查就可能预防18例结直肠癌患者发展为晚期。并且,这项检查也可以在家自行取样,一点粪便通过快递送达检测机构,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就可以完成。

别让80%的医疗开销用于生命最后的8个月

从人类进化的角度来看,我们可能终究无法远离肿瘤,但同时,肿瘤也在提示我们去珍视环境、重视健康、珍爱生命。正因为我们了解了肿瘤,才会更加热爱生命,正所谓“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相当比例的国人医疗花费有一个最大的悲哀:80%的医疗开销用于生命的最后8个月。健康的时候不想体检,总觉得大病与自己无关,但真到了不舒服的时候,肿瘤一发现就是晚期。我们已经习惯用疫苗远离天花、乙肝,也习惯了通过监测血糖、血脂去对抗代谢性疾病,我们也开始常备急救药品、普及AED自动除颤器来预防突发性疾病,所以,我们也应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尤其是树立起绝大部分肿瘤都是可以预防的观念和信心。

当体液检测越来越靠谱、影像检测越来越清晰,将它们联合在一起使用的时候,大部分肿瘤在超早期发现将成为可能!

防,大于治;意,在术先

最后,我们聊聊什么是防癌的意识。科研机构、医疗组织、科普公号等等众多可以提供给普通百姓癌症知识的平台,为什么不断在唤醒人们的防癌意识?防癌知识也是一种知识,对于知识的学习就像登山,只要再往高处攀一点点,就可以看见我们认知的最远边界。

想要登上科学的高山,少不了人文光辉的浇灌。众多科研工作者呕心沥血探索防癌致癌的技术、科普作家绞尽心思把晦涩的生物知识通俗化传递给人们的的动力是什么?是一颗人类共情的心,因为我们都希望大家能意识到,防大于治、意在术先,如果我们都能有防癌的意识,那么癌症将不再是众病之王。

转自: 肿瘤免疫治疗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