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1日是钱锺书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日,当天,一部由钱锺书先生选定、杨绛先生抄录的唐诗手稿,经过人民文学出版社整理排印成书,并正式发布。该书定名为《钱锺书选唐诗》,是近四十年来从未对外公布的重要文献,也是一部可供大众品读唐诗的独特选本。通过《钱锺书选唐诗》,读者朋友不仅可以欣赏到唐诗的多样全貌,也可以了解钱、杨两位学人隽永美好的诗书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钱锺书 杨绛

《钱锺书选唐诗》出版缘起

被誉为“文化昆仑”的钱锺书先生,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方面著述丰赡,其中《宋诗选注》一书出版发行六十余年,是受到学术界赞誉和大众读者好评的经典选本。其实钱锺书先生对于唐诗同样有着浓厚兴趣和精深研究,虽然他生前并未出版唐诗的选本,但曾参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选注《唐诗选》的工作。因为一些原因,在这部《唐诗选》的编撰过程中,钱先生起初只扮演了个“配角”,而到成书时,他更被摈为跑龙套的角色。

对于钱先生在《唐诗选》工作中遭遇的不快(有志难伸),与他相守相伴的杨绛先生非常理解,为了帮他排解郁闷,作为“贤内助”,她鼓励钱先生独立选一部唐诗,选给她看。钱先生接受了杨先生的提议,就以《全唐诗》为底本,每天选几首,杨先生也每天抄一点,作为品读唐诗和书法习字的“日课”。钱、杨伉俪的这次唐诗选录,最终形成了九册手稿,杨先生在首册封面上题名“《全唐诗》录,杨绛日课”,钱先生又补题了“父选母抄,圆圆留念”八个字。

这段“唐诗日课”,据杨绛先生说是“一九八五年一月一日起,一九九一年六月十九日止”,实际在第一册孟浩然《晚泊浔阳望庐山》诗旁,有她的一条批注说:“1983年十一月中旬书。”说明这项工作可能在1983年就开始了,到1991年,持续了七年多时间。

这部“钱选杨抄”的“全唐诗录”手稿,最初是打算给他们的女儿留念,后来钱瑗教授不幸早逝,杨绛先生就把这部由她亲笔抄录的稿子,赠给了吴学昭老师。吴老师在征得杨先生同意后,抱着学术为公的态度,决定将其公开出版,以供有兴趣的读者研究和参考。

人民文学出版社很荣幸地得到了出版该书的机会,并受吴学昭老师委托,对书稿做了必要的整理。在钱锺书先生诞辰110周年之际,这部尘封数十年的唐诗选手稿,以《钱锺书选唐诗》的面貌正式出版。

《钱锺书选唐诗》的独特视野

《钱锺书选唐诗》共选录308位诗人(无名氏计为1位)1997首(句)作品,单从体量上就可以看出,它的覆盖面是很大的。这多少可以弥补钱先生在《宋诗选注》的序言里所感叹的那种遗憾:“我们在选择的过程里……尤其对于大作家,我们准有不够公道的地方。在一切诗选里,老是小家占便宜,那些总共不过保存了几首的小家更占尽了便宜。”以唐代的大诗人为例,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选注《唐诗选》里杜甫选了71首,白居易选了30首,本书中杜甫却选了174首,白居易选了184首。相反,李白在《唐诗选》选了64首,本书却只选了23首。很显然,钱先生完全没有顾及李白在唐代诗坛的所谓地位和影响力,他关注的只是作品本身。晚唐的小家如曹松,《唐诗选》只选了他1首诗,本书则选了9首。刘驾在《唐诗选》里只选了1首,本书则选了17首。曹邺在《唐诗选》中只选了《官仓鼠》1首,本书含这首共选了16首。裴说在《唐诗选》里根本没能挤进去,本书则选了他10首诗和2联残句。从这几组数据对比可以看出,除却《钱锺书选唐诗》本身的体量较大这一客观因素外,钱先生在选录取舍标准上是有明显个性的。

《钱锺书选唐诗》中,白居易以184首作品超过被誉为古代诗歌“集大成”者的杜甫(选录174首),位列第一;但考虑到《全唐诗》收白居易诗作2600多首,收杜甫作品1100多首,从相对比例来看,仍是杜甫诗作入选的比重高。将这些数据对照钱先生对白居易的评论来看,其用意十分微妙。他在《谈艺录》中评白居易时说:“香山才情,昭映古今,然词沓意尽,调俗气靡,于诗家远微深厚之境,有间未达。其写怀学渊明之闲适,则一高玄,一琐直,形而见绌矣。其写实比少陵之真质,则一沉挚,一铺张,况而自下矣。故余尝谓:香山作诗,欲使老妪都解,而每似老妪作诗,欲使香山都解;盖使老妪解,必语意浅易,而老妪使解,必词气烦絮。浅易可也,烦絮不可也。”钱先生的这段文字,旨在揭出,白居易的诗歌为追求浅易而会流于烦絮。他只是想就此给人们提个醒,并不是要否定白居易的成就。否则就不会一口气选他184首诗,比《唐诗选》多出了近五倍,更不会在开头说“香山才情,昭映古今”这种貌似自打嘴巴的话。

《钱锺书选唐诗》展示了活泼泼的唐诗的方方面面。所以,它既选了大量以创作闻名的诗人的作品,也选了像唐明皇、宣宗皇帝、则天皇后、江妃、章怀太子等非诗人的作品;既选了思想性强的像杜甫的《新安吏》《石壕吏》和“三别”等诗作,也选了像韩愈的《嘲鼾睡》、曹著的《与客谜》这类有趣味性而毫无思想性可言的作品。

就具体作品而言,决定一首诗好坏的因素很多,但在钱先生看来,其大端不外乎“情韵”与“思理”两个方面。他曾说过:“予尝妄言:诗之情韵气脉须厚实,如刀之有背也,而思理语意必须锐易,如刀之有锋也。锋不利,则不能入物;背不厚,则其入物也不深。”他还进而把这种观点扩而大之,用来概括唐、宋诗之别:“唐诗、宋诗,亦非仅朝代之别,乃体格性分之殊。天下有两种人,斯分两种诗。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这两点似乎可以被看成他选诗的主要依据。

除了具备情韵和思理的诗歌之外,对在诗歌中抒写了前人所没表达过的经验,刻画体物生动传神,或在诗歌史上承上启下、开风气之先的作品,钱先生都给予了关注。如章怀太子李贤的《黄台瓜辞》,对处在太子位上那种战战兢兢的心态的表达,过去是很少见的。在王初的名下(本书选了他8首诗),杨绛先生还有这样几句批注:“锺书识:大似义山,已开玉溪而无人拈出。八日。”字是杨先生写的,话是钱先生说的,可以想象,他几乎是按捺不住地跳出来强调了一下。想必在选诗、抄诗的过程中,他们夫妇对某些作品是有过讨论的,钱先生评价王初的这几句话,显然给杨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些诗人的残句,因不成章,纵使表达的思理、经验非常独特,或取喻新颖而传神,传统的诗歌选本一般都不会关注,但钱先生认为有价值的,也予以收录。如裴说的“读书贫里乐,搜句静中忙”“苦吟僧入定,得句将成功”,薛涛的“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潘佑的“劝君此醉直须欢,明朝又是花狼藉”,高蟾的“君恩秋叶后,日日向人疏”,等等。

晚唐诗风的变化影响着宋初诗歌的发展,对历史转折时期诗风的影响与继承,钱先生似格外关注。虽然他对晚唐小家的总体评价并不算高,但本书最大的特色,恰在于选录了大量晚唐小家和他们的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钱锺书选唐诗》的原始手稿

《钱锺书选唐诗》虽然是钱、杨夫妇自己选、自己读,未经仔细打磨的唐诗选本初稿,但它充分体现了钱先生选唐诗的主观立场和独特视角,是相关领域研究的重要文献。同时,近2000首作品的体量,比较全面地呈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特征和风格状貌,也为大众读者研读欣赏唐诗这座中国文学史上的高峰,提供了更完备的选本。

抄诗、习字——融入生活的“唐诗日课”

《钱锺书选唐诗》的原始手稿由杨绛先生题名为“《全唐诗》录,杨绛日课”,似乎可以看见,对于杨绛先生而言,这次唐诗选录也是她和钱先生诗书生活的一个缩影。在七年多漫长的时光中,除了近两千首唐诗,杨先生在这部手稿上还留下了抄录时间、随想感悟、重要行程等点滴记录。

杨先生致力于外国文学的翻译和研究,在抄录唐诗时,也会从自己的学术兴趣出发品评诗人诗作,如抄录沈亚之《宿白马津寄寇立》一诗时,她写道:“沈亚之,小说家也。著有《寻梦记》(梦为秦弄玉婿)及《湘中怨》,皆有诗记其事。季识。”抄录薛能《褒城驿有故元相公旧题诗因仰叹而作》一诗时,她特意在“前过应无继此诗”一句的“前”字旁标记:“future之意。”

在一共九册的手稿中,前四册只有零星标记抄录诗作的日期;第五册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有一处标记:“一九八八年一月一日,开新笔。”从这一天开始,杨先生将每首诗作抄录的日期一一标记下来,直到最末一册。伴随这些日期,有时会看见她特别注明的“除夕”“元旦”“立春”“清明”“重阳”“冬至”等重要节日节气,仿佛四季悄悄在毛边纸上流转。在第八册杜荀鹤名下《赠庐岳隐者》一诗旁,杨先生写道:“十九日,圆圆生日也。”爱女之情流诸笔端,而此日为1990年5月19日。

杨先生写过一篇《锺书习字》的文章,说:“钱锺书每日习字一纸,不问何人何体,皆摹仿神速。”夫妇俩还时常讨论执笔之法,钱先生的《槐聚诗存》就是杨先生执笔抄录的。“唐诗日课”自然也与杨先生的习字日常结合在一起。有时她会记下“试新笔”的愉悦;而勉力日课的不易亦不时出现在手稿上,1988年3月10日抄写白居易的《眼病》,她留下“切芥菜一个,手抖不能写字”的记录;1989年6月19日到7月13日,杨先生花了二十多天抄录了郑嵎的千字长诗《津阳门诗》,期间也有“二十一日,时腕痛”的辛苦。即使在出国访问之际,杨先生也没有放下以唐诗习字的功课,抄录崔涂《巫山旅别》时她记道:“三十一日,今晚飞英。”实在不得不暂时中断,她也会记下缘由和感叹,抄录王建《失钗怨》时她记道:“1985年12月24日,已三月不学书矣。”1991年抄录寒山《诗三百三首》(其一四七)时,她记道:“一病经旬,已是三月二十二日矣。”在这部私人珍藏的唐诗手稿上,杨先生留下习字“功课”的点滴感受,我们能看见那份用心与坚持。

杨绛先生题名为“《全唐诗》录,杨绛日课”

是钱、杨夫妇的诗书生活包括对彼此书法的品评,他们各自的著述往往就是请对方题签,如钱先生题的《洗澡》,杨先生题的《围城》《谈艺录》《管锥编》《宋诗选注》等。杨先生在《锺书习字》一文中写道:

锺书曾责我曰:“尔聪明灵活,何作字乃若此之笨滞?”予曰:“字如其人,我固笨实之徒也。我学‘兰亭’应圆,而我作字却方,学褚遂良应方,而我作字却圆,我固笨滞之徒也。常言曰:‘十个指头有长短’,习字乃我短中之短,我亦无可奈何也。”

钱先生之“责”也许蕴含更多的是激励,在《全唐诗录》的手稿上,有多处红圈圈点,我们可以想象这是杨先生每抄完一首,请钱先生品评圈点,好字圈出,不好的地方也画出。有时杨先生还记下了书法评论的文字,比如刘昚虚《阙题》一诗“春与青溪长”的“长”字末笔旁,有“太长”的标记;孙光宪《采莲》一诗更是有多条记录:“小姑贪戏采莲迟”的“莲迟”二字“捺太长”,“晚来弄水船头湿”的“水”字“捺好,而钩撇太轻不匀称”……夫妇二人评论一笔一画的场景宛然目前。

杨绛先生在《记钱锺书与〈围城〉》一文中说:“我认为《管锥编》、《谈艺录》的作者是个好学深思的锺书,《槐聚诗存》的作者是个‘忧世伤生’的锺书,《围城》的作者呢,就是个‘痴气’旺盛的锺书。”而在每日选诗习字、品评书法时,在杨先生眼中的也许又是另一个的“锺书”。

《钱锺书选唐诗》的出版成书

《钱锺书选唐诗》的原始手稿,只是一个诗歌白文的选录(就连许多诗序杨先生也没有抄),钱先生既没有为它撰写前言,也没有拟作者小传和正文注释。

人文社在将手稿排印出书时,做了一些整理工作,主要分两个方面:一是用中华书局的标点本《全唐诗》对校了杨先生的抄录稿,纠正了一些原稿的笔误,并给全书加了标点。杨先生在抄录诗稿的过程中杂记文字,则照原来的顺序和位置,用专色随文排列,以尽量保存它的原貌。也正是考虑了这个情况,本书的诗人排序,完全依照杨先生抄录《全唐诗》的顺序,没有按生年先后重新调整。二是组织力量给每位入选的作者撰写了小传,并对所有作品做了简单的注释,以期为大众读者理解欣赏作品提供辅助。

总之,《钱锺书选唐诗》是一部钱锺书先生在五万多首唐诗中无拘无束地取舍后得出的具有独特视角的选本;是一部超过《唐诗三百首》六倍规模、可以看见唐诗全貌的当代大型选本;是一部由杨绛先生认真日课抄录,并且偶尔将他们夫妇日常学术互动留在纸面的唐诗选本。

11月23日, 纪念钱锺书先生诞辰110周年暨《钱锺书选唐诗》新书分享会在京举行

这是一部充满文学趣味,且饱含学人性情的诗选。在钱锺书先生诞辰110周年之际,谨以此书的出版,向两位逝去的老人表达诚挚的纪念。(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