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扶贫路上,一个也不能少。近年来,安庆市通过搭建四大就业载体(扶贫车间、扶贫基地、居家就业扶贫基地、公益性岗位),畅通三大渠道(劳务对接、返乡创业、技能成长),让贫困人口在家门口能就业、“走出去”能赚钱,弱劳动力者也能端稳就业饭碗。充满信心的贫困群众用勤劳的双手,逐步过上了幸福生活。

车间开到家门口

  贫困户变身上班族

“以前在福建的服装厂打工,现在家门口就有服装厂,我和丈夫都在这干活,每月收入有6000多元,还能照顾老人,接送孩子上下学,很满意。”11月11日,在宿松县凉泉社区的就业扶贫车间二楼,46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周金平在缝纫机上忙着做羽绒服。这家扶贫车间就开在学校附近,里面大部分工人都和周金平一样,曾因生计远走他乡,后为照顾孩子回到了家。幸运的是,他们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就业,过上了幸福生活。目前,这家就业扶贫车间已吸纳就业71人,其中有41人是贫困人口,月收入均在2000至3000元。

扶贫“小车间”,可起帮扶大作用。2016年,安庆市利用省人社厅实施大别山精准帮扶精准就业专项行动计划契机,在岳西县和潜山市开展试点,让“车间进农村”“农民变工人”,探索出就近就地就业扶贫的新路径。此后,一大批就业扶贫车间落户乡村。

就业扶贫车间落户深山,让大山里的留守妇女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岳西县泥潭村,距离县城有70公里山路,村内几乎没有就业岗位。2017年,该村利用废弃的粮站创办扶贫工厂,经县人社局牵线,与县内一家公司合作生产手机充电器配件。工厂建成后,为周边群众提供了100多个加工、运输等就业岗位,吸纳了70多名劳动者就业,其中贫困劳动者56人,月收入均在1800元以上。“像我这样,家里上有老下有小,不能出门打工挣钱,现在家门口就有班上,当然得努力干呀。”今年39岁的陆文英,在扶贫工厂建成时,就通过培训来上班了,因为勤劳能干,她现在每月能挣四五千元,是厂里拿工资最高的工人。

就业扶贫车间建在易地扶贫搬迁点,让搬出大山的贫困户“稳得住、能致富”。“一有空我就来厂里打零工,下楼走几步就到了。”在岳西县石桥村源泉集中安置点的扶贫工厂,贫困户夏柳花正在为箱包剪线头。按件计工资,她每个月能挣1000多元。为了能让贫困户就近务工,当地创新“易地扶贫搬迁+”模式,引入一家箱包企业在安置点建立扶贫车间。该扶贫车间共招工82人,其中贫困人口56人,月均工资2300元。

贫困劳动者在扶贫车间就业,每月可获得300元岗位补贴;扶贫车间每新增一名贫困劳动者就业,也可获得2000元就业奖励……通过政府引导,政策奖励,“围绕产业、一地一品、因地制宜、持续发展”,目前安庆市已建成就业扶贫车间210家,先后吸纳了近万名贫困劳动者就近就业,平均月工资达到2000元左右;累计有近5000人通过车间稳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从而成功脱贫。扶贫车间覆盖的贫困乡村,形成了电子、服装箱包、养生布鞋、竹木加工、休闲食品、食用菌种植等多个特色小产业。

同时,安庆市还大力推动扶贫基地建设,招募用工规范、社会责任感强、适合贫困劳动力就业的245家企业为就业扶贫基地,带动就业17000多人,其中贫困劳动者稳定就业6000多人。

望江县杨湾镇曾墩村贫困户方世玉一直在家务农。2016年,他被推荐到县里的申洲公司上班,经过培训上岗后,每年能挣5万元,全家实现稳定脱贫。

被认定为就业扶贫基地以来,望江申洲公司吸纳贫困劳动者就业近2000人,占员工数的20%。公司通过“师带徒”结对方式,为每一位新进贫困户职工选派一名师傅,负责技能培训和生活指导,确保贫困户员工前三个月工资不低于3000元,计件不足的由公司兜底,让大量贫困户实现了稳定就业、稳定脱贫。

多层次开展培训

  提升贫困群众劳动技能

11月13日上午,阳光明媚。潜山市一个小区里,44岁的月嫂产翠平正在雇主家抱着婴儿晒日光浴。今天是她在雇主家待的第20天,每天的工作主要是照顾婴儿。

“现在每个月能挣1万元左右,多亏参加培训,让我有了一技之长。”早些年,产翠平的丈夫因为车祸落下残疾,她家成为贫困户。因为没有技能,她以前干过很多工作,开面馆、做早点……不仅收入低,还总干不长久。

2018年,产翠平看到同村姐妹做月嫂每月收入不菲,后又得知可免费参加人社部门组织的培训,便到一家家政公司参加了高级育婴员培训班。

“培训19天,学了母婴护理、育婴员、家政保洁、老人护理和医院陪护等诸多课程。”产翠平说,培训结束后,她不仅获得了高级母婴护理师证、育婴师证,还被安排去武汉的月子会所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强化培训和实习。

“她去年接了11单,现在已经是经验丰富的‘老月嫂’了,最近在评选‘长三角金牌家政员’,我报的就是她。”家政公司负责人说,产翠平现在的单子已经排到了明年3月。

“我以前每月只有2800元,现在每月能挣12800元。”贫困户何顺针同样是通过“月嫂培训班”,从既无就业技能、也无就业门路的农村家庭妇女,成长为月入过万的“金牌月嫂”。在她们的影响和带领下,潜山市已有60多名贫困家庭留守妇女通过系统化培训走进了家政服务行业,一些优秀学员还被送往武汉、苏州、北京等大城市从事家政工作。

“家政学员就业初期月收入在3000元左右,技术熟练后月收入可达6000至8000元,成为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高效途径和最佳‘短平快’产业。”潜山市劳动就业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潜山市把发展家政服务业作为就业工作的重要抓手,通过搭架构、重培训、强合作、稳输出、助维权、保接送,全力打造 “潜嫂”家政劳务品牌。依托培训机构,先后在城区及各个乡镇举办家政服务(月嫂)培训班,培训人数达1200余人,其中贫困劳动者300余人;输送对接城市就业281人,本地就业280余人。

一技在手,就业无忧。家住怀宁县洪铺镇冶塘村的贫困户钱迎丽,因要照顾生病的儿子,夫妻俩只能在家打零工,收入微薄。去年,她想在洪铺街上开家大排档,正当她因开餐饮店无技能而一筹莫展时,恰逢怀宁县人社局前来开展贫困劳动者技能培训调查摸底。

“我很快就报了名,去年下半年,我和丈夫到月山镇一家土菜馆学习了烹饪技术。”经过一个月的学习,钱迎丽和丈夫基本掌握了24种烹饪技法。培训期间,他们还得到了县人社局给的交通补贴和伙食补贴。“培训结束后,县人社局还通过微信群向我们推送了很多就业信息和就业创业扶持政策。”钱迎丽说。

为鼓励贫困劳动力学得一技之长,练就增收本领,安庆市对贫困劳动力培训需求进行摸底,出台“一对一”“点对点”师带徒式的培训操作流程,按照贫困劳动者的个人培训需求,开展个性化的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同时,加强培训后的跟踪服务,发挥基层就业服务机构作用,开展职业指导、推送岗位、就业帮扶活动,提高培训质量和实效性,着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今年以来,全市开办技能脱贫培训49个班,1918人参加;举办贫困户以工代训108个班,2868人参加;在企业新录用人员岗前培训中,共有28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参加培训。

开发公益性岗位

  让弱劳动能力者也能就业

眼下正值森林防火期。在岳西县白帽镇朱铺村,护林员祝怡东一大早就骑上摩托车,带着大喇叭,开始了防火宣传工作。

祝怡东家里有五口人,其中三人有残疾。祝怡东左眼残疾,还患有严重肾病,干不得重活,全家人靠吃低保维持生活。“村委会帮我找了护林员的工作,每年工资7200元。现在我也算是有了工作,有了稳定收入。”对于这份工作,他非常珍惜。

就业扶贫路上,一个也不能少。为帮助年纪大、无技能的弱劳动力实现就业,安庆市以“帮扶就业、稳定就业”为着力点,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让贫困劳动者就地就近通过就业实现稳定增收。2019年全市共开发公益性岗位1519个,涉及农村保洁员、防火巡逻员、治安巡逻员、水库管理员、保安、护路等十几个行业30多种岗位。通过公益岗位安置就业,贫困劳动者年均增收3600至8400元。目前,我市通过扶贫公益性岗位已累计安置贫困劳动者就业1.62万人。

此外,针对需要在家照顾患病家属、不能外出就业的贫困户家庭劳动力,我市还开发了诸多居家就业岗位。

11月13日,潜山市黄岭村鞋厂负责人储根霞驱车五公里,到岭头村高兴组贫困户陈秀芳家,为她送去制作棉鞋的材料。

今年60岁的陈秀芳肢体残疾,丈夫徐华亮听力残疾,他们租田种了些水稻,以务农为生。农闲时,陈秀芳想去工厂务工,但苦于行动不便,路途遥远。

为了让陈秀芳在家就能就业,储根霞隔三岔五就会来一次,为她送来原料,并带走做好的棉鞋。

“闲的时候,我和丈夫就在家做棉鞋,一小时能做三双,每个月也能有1000多元收入。”陈秀芳说,活儿不难,又自由,每个月还有200元的就业补助,对她来说,这是份不错的工作。

“像陈秀芳这样,在家做棉鞋的,有60多户。”储根霞说,她的鞋厂被认定为居家就业基地,要送材料或是收棉鞋,贫困劳动者只需打个电话她就会上门去。为贫困劳动者提供居家就业岗位,她也可获得每人1000元的奖励。

人性化对接服务

  激励贫困劳动力“走出去”

“最近在外面工作情况怎么样?生活上你们有困难就跟我讲……”自从今年3月份出门后,宿松县五里乡六圩村的张道春就会经常接到六圩村的包片干部王旭珍的电话,来电内容均是询问夫妻俩最近的工作和生活情况。

张道春是村里的贫困户,家里四口人,老父亲已经85岁,孩子在读研究生,家里开支大,经济条件差。年初受疫情影响,夫妻俩面临“出门难、就业难”,整日愁眉不展。

遇到同样问题的,还有村里不少的贫困户。乡党委、政府得知情况后,一边组织驻村和包保干部进行摸排,全面了解村里贫困户的外出务工意愿,一边和上级部门联系,寻找用工企业,安排免费专车进行劳务输出。

张道春至今还清楚地记得村干部摸排时说过的一句话:“只要你们愿意出门,我就一定想办法帮你们解决问题,帮你们找到工作。”

3月29日,夫妻俩如愿坐上了前往外地务工的免费专车,一同乘车的还有同乡的15名贫困人员。到达企业后,夫妻俩安心做起了木工,每月收入近万元。村里还安排人定期和他们沟通,工作上、生活上有不满意的地方,村里都可以反馈给企业。

促进贫困劳动者就业,安庆实行“内外兼修”,一手抓好本地就业,一手抓转移就业。

近年来,在安庆市已转移的就业贫困劳动力中,“走出去”务工挣钱是大部分人的选择。据市人社部门统计,我市常年在外务工人员达120万(其中贫困劳动者近30万)。

为了让贫困劳动力顺利就业,安庆市加强与长三角地区对接,与全市外出务工人员较为集中的苏浙沪等地建立合作协议,鼓励贫困劳动者外出务工。今年以来,共组织专车238台次,“点对点”运送6147名务工人员返岗复工,其中贫困劳动者3226人。截至目前,全市贫困劳动者已转移就业29万余人,较2019年底转移就业增加近万人。 (查灿华 王中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