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部分图片来自大碗258兄、傅琨姐,感谢你们的拍摄

城市的发展,有新就有旧,泸州城市的发展也非常鲜明的体现了这一点。虽然今天泸州的老城区更多的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建设产物,然而还能找到从宋到明清的一些城墙城垣残迹,依然没有彻底被清退。虽然它们并不再实用和光鲜,甚至残存的周围建筑都跟它一样显得那么陈旧,在个人看来,依然有保留的价值。

在泸州主城区,省级不可移动文物泸州城垣,见证了泸州城的历史变迁,厚重的老城墙,为我们勾画出宋代以来泸州城最初的模样。然而随着城市的的发展,城墙被周围的新修的建筑掩盖,并不能完全被世人熟知,也不能供世人参观和探究。

在西门、南城、枇杷沟沿江城垣经不起太长的岁月等待,相继已经无法延续下,在北城大河街到大北街还有那么一段城垣较完整的保留在哪里,以会津城垣为主,三圣城垣为辅,这里是老城区唯一适合,也再也找不到那么齐全的历史文化街区的地方了。

其实,泸州从汉至宋初没有城廓,到宋时,“仅设篱寨”;宋仁宗皇佑二年(1050 年),“始易以木栅”;宋元丰六年(1083 年),帅臣王光祖差厢军1500 人,展筑土城;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 年),以“邻近夷人,武备不可失葺”为由,“濒江用石叠砌,就上筑城,修建城橹”;宋政和五年(1115 年),泸州城垣得到一次工力浩大的修筑。东壁以石砌堤筑城,其余三面筑土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政和七年(公元1117 年),在旧有土城的基础上,修筑泸州砖石城,使之初具规模。东壁:“濒江,以石砌堤筑城,石堤高一丈,长五百八十五丈,外增筑土城五尺,鹊台女墙七尺,通高二丈二,下阔二丈,上收面一丈”;南、西、北:“三面并筑土城,计六百六十四丈,鹊台女墙七尺,通高一丈三尺,下阔三丈,上收面一丈五尺”;城围:“一千二百四十九丈,周城之墓六里三百三十八步”。土城四周“皆起屋益护。城守屋,围敌马,面瓮城门楼”。

宋绍兴十五年(公元1145 年),帅守冯楫再次扩建,在东壁“偏自南之北”,筑一条长五百八十五丈石甃土堤,城廓面积增为九里一十八步,至此,泸州城“壮丽甲两蜀”;

宋嘉定十年(1217 年),范子长重修泸州城廓。

宋理宗绍定五年(公元1232 年),知州魏了翁再次修建泸州城郭,外城修城门九道,里城修城门四道。经过两宋的苦心经营,泸州宋城的格局在长、沱两江汇合处矗立起来,泸州城廓由罗城(外城)和里城(子城)组成,罗城共有九道门,分别为:东—通海门(东门)、通津门(大善门);东北—临江门(会津门);南—来远门(安夷门,即南门);东南—敷政门(凝光门);西—保障门(兴化门,即西门);西南—汲水门(小西门);北—朝天门(大北门原来这才是泸州的朝天门);西北-济川门(小北门)。子城有四道城门,即南谯门、衙东门、西门、东北门。明、清以后的泸州城是在宋城这一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

明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 年),黄甫森修筑毁于兵乱的泸州城,又加修外城,南至长江,北至沱江,城周10 余里。明弘治八年(1495 年)2 月,泸州拓基修建城楼,并修城门六道。明嘉靖十六年(公元1537 年),泸州兵佥事薛甲在城内建大观台(今钟鼓楼处),状如城门,中通车马,建楼其上,四望巍然。

明崇祯十一年(1638 年),修建泸州城外廓,全长约5 公里,经龙‘透’山。清同治二年(1863 年),对外城垣进行补筑,改名龙‘透’关。清光绪十七年(1891 年),重修拱极门(北门)和会津门楼堞。民国七年(1918 年),大北街城垣崩溃数十丈,筹资修葺。民国八年(1919 年),新建宝城门(西门)楼堞。

民国十一年(1922 年),拆除‘小校场’城垣一段。民国十三年(1924 年),新建泸州寅宾门(东门)城堞。民国十四年(1925 年),补葺,并增建小西门(今白招牌广场口处)。民国十八年(1929 年),拆寅宾门,在寅宾门至宝成门,会津门至平远路,拱极门至迎晖路等处修市街马路。民国二十七年(1938 年)3 月,为利于防空和车辆往来,拆除会津门城楼。

1951 年3 月,修广场时拆除小西门。

1982 年,泸州市人民政府首次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泸州城垣作为主要内容写入申报材料之中,为泸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成功申报做出了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2 年12 月,泸州市人民政府将泸州城垣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使泸州城垣的保护工作进入了法治化轨道。

到了今天,唯一幸存还是残存的就是大河街进去会津门的老城垣了,其实会津门都没有了。

江阳沽酒客不知道第一次见到这些城垣你们是什么感觉,我其实没有任何震撼感,毕竟比起那些古都来说,它略微显得小家子气,但是更接近普通老城百姓人家的感觉。

没有皇气也没有贵气,只有人间烟火气。但是这种人家烟火气,到了今天,都难以寻觅了。

保护主义者跟非保护主义的概念是很难达到共识的,这里更多是求同存异的存在。

今年江阳区文保部门也为这座城垣做了一次在沽酒客看来是重要的决策。

这些年其实你我并不知道,江阳区积极开展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千方百计地保护江阳区不可移动文物,展示和传承江阳文化。尽管哪里的文保部门都是清水衙门,没有自负盈亏的办法,只有想方设法要钱的份,然而出于对历史的使命感,和一部分本来就是本乡本土的那种情怀,他们还是在积极想办法。

据说,泸州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以及江阳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市、区主要领导及分管区领导多次到泸州城垣进行调研,提出对泸州会津城垣段进行活化利用的要求,对会津城垣周边老旧民居进行整体拆除,对会津城垣和实际文物保护单位会津城垣民居进行整体打造,建设老泸州印象特色文化街区。

现在,江阳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会同北城街道,主动对接北京、成都的规划设计公司对北街商贸业、旅游业布局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依托泸州城垣这一厚重的历史文物,与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会津城垣民居联片打造,结合历史背景植入“老泸州”图片、光影等记忆元素,唤醒泸州人的“乡愁”,讲好泸州“故事”。将城垣周边的 244户居民户纳入零星棚改项目,目前,已完成签约234户,已征收并搬迁220户。

不过沽酒客还是想啰嗦几句,打造老街的基础是历史底蕴,所以的历史底蕴荟萃成为了当地的人文,人文是人在前文化在后,千万不要把人的因素去掉,展示一些无法产生互动或者活化的‘石’化景区,可能又会适得其反。

沽酒客始终认为,人文包含常住居民日常生态和一些可以不断循环演示的人文历史风貌,两者至少有一者要进行保留,并且成为吸引本土和外地游客的一个点,当然具体的方式,还需要进行严格的调研和实践,最终拿出一套可行性方案。

我们乐意看到大河街重新复苏,也乐意看到老城垣被合理保留,更乐意看到这里能成为泸州北城一道有活力的历史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