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博,搞科研都是一个磨练人心智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质疑自己的过程。一般来说,选择读博,就是在选择一条艰难曲折的科研之路,因此我们常能听到这样一句话:“不以科研为目的的读博都是在耍流氓”。

然而,博士课程其实是科学思维的训练课程,它可以成为各类职业的「黄金敲门砖」,却无法迫使所有读博的人花一辈子的时间致力于科研,我们需要承认的是——「离开学术界的博士并非是失败的学者」。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我们知道,大多数博士毕业生最终会转向其他职业,比如近几年,中科院物理所的博士生大约有35%选择出国深造(博后),35%选择国内博后或到高校和科研单位就业,剩余的30%毕业生会选择到企事业单位工作。

那么以上述例子作为引申,总结一下博士毕业后的主要去向:

1、出国深造(博后)

选择出国深造的原因大致有两点:①想要继续拓宽自身的知识面与眼界,等到学成归来获取更好的职位;②通过知识移民,很多国家对高层次顶尖人才都有相应的引进措施,拿永居或移民是比较常见的。

2、高校或科研院所

大部分博士走的都是毕业后进入高校,从普通讲师——副教授——教授一路狂奔朝着职称前进,一般评上高校的副教授基本可以算是铁饭碗了,这中间大约需要花费5年的时间,但!是!副教授到教授的晋升过程竞争激烈,评职称的压力比较大,特别是对刚进入高校的青椒而言,需要高水平的SCI文章、申请科研项目及国外交流学习经历。

3、企事业单位

对于不少IT类、金融类、土木类、材料类等等的应用型学科的博士,相比于高校或科研所,企事业单位反而会是他们的首选,一方面进入企事业单位的科研压力较小,另一方面工资相对偏高,比如碧桂园集团的“未来领袖”博士计划,面对国内老八校&985高校及海外名校,起薪40万。

4、政府机关

各地方政府近几年大力引进高学历人才,且不说前不久各市的人才大战进行的如火如荼,单单报名选调生的人数就已经不可忽视,一般经过2年试用期后,都会被给予副处级职位或待遇,光这一项就很诱人。

5、自主创业

随着政策的调整,全国各地都在建立创新产业园区,由政府出资辅助的更是不少见,比如杭州,对于入园企业和项目经评审后就可以获得500万的创业扶持资金,最高300万元科技重大专项支持经费,按规定还可以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研发费所得税税前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等。博士去杭州创新创业,每年还可以获得3万元的一次性生活(或租房)补贴。

转向其他职业的博士毕业生,意味着他们在浪费时间吗?意味着他们霸占了教育资源吗?意味着他们是从学术圈逃脱出来的失败者吗?

——当然不是。

博士期间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往往是学术界之外的企事业单位所追求的,能够读完博士,说明你有韧性、有积极性,能吃苦肯努力,并且敢于质疑,能在发现问题后找出解决问题的答案,同时也说明你可以基于证据做出决策,另外,你还有一张证明一切的学位证。

因此,正处于自我怀疑期间的你,无需对自己过度质疑, 你需要做的是想清楚自己的喜好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规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于博士毕业后的人生

@芊蔚

博士毕业5年,现在信息咨询相关行业。

传统有机搬砖学科,985双学位,加拿大2年硕士,法国3年博士,不过非常幸运的是投入产出比较高,硕士期间第一年实验,第二年基本就是准备答辩和博士申请,2篇一作,其中1篇被highlight,hotpaper(25岁)。

博士期间也非常顺利,第一年末结束有1篇一区一作,3年一共2篇一作2篇二作,3篇1区,1篇2区,其中有cover paper,vip paper,有2篇被highlight(28岁)。

因此顺利申请到牛津的博后,1篇一作末流杂志,做了1年3个月后,回到北京某所副研(不到30岁)。

在此之前,科研环境都是轻松愉快,加拿大法国英国都是朝九晚六5天工作,各种假期都要“被迫”休息,因此研究生期间玩遍欧洲和加拿大东部,还得了2个非常有分量的奖项(其他获得这2个奖项的人要么国外ap,要么国内青千,我真是给拉低平均线啊)

回国后情景巨变,朝九晚九6天工作日,除了春节什么假期都没有,超级恐怖!而且科研环境不仅是纯粹的研究,还要考虑无数令人头疼的事儿。

遂工作10个月后果断出走到外企,没有投入更多沉淀成本(不到31岁)。

目前生活顺遂,朝九晚六假期全有,充分保证个人时间,薪水富足(我博士导师来中国讲学,吃饭时间问我薪水的事儿,我大概讲了一下差别,他说:必须换工作),每年1-2次国外会议,经常游走于国内各个城市,美食美景岂不快哉!

所以:我没有做科研,我吃不了那个苦哦!

@jjjastronomy

博士毕业后来加州做了2个月的博士后,然后拿到硅谷某公司offer,看看博士后微薄的收入和两岁的娃,心一横就跳到工业界了,当然一开始还是舍不得做了那么久的科研,于是在公司的头一年白天上班晚上回家继续写论文,发了3篇论文后才彻底终止了学术研究。

@一顾江城秋气晚

985博,之前做的电催化和储能,自己能力比较差,只发了一篇EA一篇CST勉强够毕业,今天刚去一小三线城市的小二本办了入职,至于以后还搞不搞科研,如果以前做的也能叫科研的话,大概以后还要继续吧。别的不会,会的没用,又不想改变,就只能先这样耗着了。

@素简

坚持做一件事情,考虑的因素肯定是多方面的,但这些方面不外乎大致归为两类,一是个人纯粹的兴趣、热爱和追求,属于个人精神层面的追求;另一方面,个人的现实需求。科研作为职业,能够谋生,让人过上体面的生活,如果科研让人在这两方面均获得满足,或者至少在其中一方面获得较大满足,毕业后,继续科研工作的可能性非常大,如果你在这两方面都不能获得满足,有更好的机会的话,你继续从事科研的可能性就非常非常低了。

@红红火火恍恍惚惚

国内211本,美国硕博,目前刚毕业。现在的想法还是回国入高校,搞科研,估计会很快入职,主要是因为对科研还有兴趣和希望,不太喜欢工业界。另外,待遇还可以,我们这个专业和工业界收入差不多,高校还比较自由一点,但是学CS、AI的搞学术的还真是少,比较去企业的收入是高校的好多倍。

我发现我周围有个比较明显的现象,我同学和朋友在国内读博的,也有在国外读博的。明显的,国外的毕业后一般对科研还有一些兴趣,要么去做博后,要么去national lab了,我国内的同学,几个在母校读博,一个在浙大读博,一个在北大,除了北大的那个大家毕业后一点都不想搞科研了,说每天80%的精力都在干杂事,写本子、报账、做横向...最终厌倦了。

@Sabrina

博士毕业两年,外企小职员。深刻的思考过是否毕业后要继续做研究的问题。后来选择了企业,当初的原因是希望能有不同于读书期间的生活状态,大家也都知道,读博算比较苦逼了,做实验写文章泡实验室,没有周末工作日之分,也没有白天晚上什么的。
来外企工作好处之一的确是工作生活分明。此外让自己认识到一个未知的广阔的商业世界。但对于做研究这件事本身我并不反感,也常有觉得激情的时候,看到花了很多时间精力的paper发表自己也很有成就感。因此现在看到2年没有更新的自己的ResearchGate页面稍稍有点小遗憾。也许以后还会想回去做研究吧。

那下一个问题就是要让自己一直保持科研的敏锐度和好奇心了。此外,身边很多朋友都继续从事科研工作,也有朋友转行做投资等。大家选择不同,但我觉得本身差异并不大,只要你学习能力还在,好奇心在,能够深入思考问题的能力在,哪里都是需要的,做什么岗位都可以做好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源自“学术大爆炸”公众号,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更多业务联系v:xuezhexiao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