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2020年就快过完了,天气也一天比一天冷。有供暖的地方还好过,一回家就呆在房里不出门,但是没有供暖的地方,漫长的冬天就比较难熬了。那么,在寒冷的日子里,没有暖气的古人是怎么过的呢?

在一个深秋的冷雨夜,暮年的白居易百无聊赖,写下了一首有趣的诗《秋雨夜眠》,来看看他一晚都做了些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秋雨夜眠
白居易(唐)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公元832年的一个深秋之夜,绵绵的秋雨下个不停。年到花甲的白居易,身子骨虽然还硬朗,但已大不如前。

虽然这个夜晚冷雨霏霏,但是白居易独自呆在房中,神态十分安详。笃信佛教的他,先是在房间里打坐参禅,后来慢慢觉得有些倦意了。

于是,他吹灭了灯准备睡觉,可是迟迟无法入眠,他只好静静地听着窗外雨打树叶的声音,有节奏感的雨声,渐渐地将他带入美梦中。

到了凌晨,白居易从一阵寒意中醒来。原来,暖瓶中的火已经熄灭,只剩下灰烬,他只好将被子放在香笼上取暖。

天亮了,雨过天晴,可是天气仍然寒冷,白居易还不想起床。他抬头看了一眼窗外,一夜风霜侵袭后,台阶上满是红彤彤的落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首诗,白居易为我们真实地展示了他晚年的生活。通过诗歌,从中可见暮年的他,生活闲适,心境淡泊。

首联,诗人点出了时间、场景、人物:晚秋、冷雨夜、一个老人。可以说,这是一幅很凄凉的画面,然而,诗人却是“安闲”的。笔者猜测,这与白居易晚年信佛有关,据说他每天都会打坐参禅,并留下了许多参禅的诗歌,比如“目昏思寝即安眠,足软妨行便坐禅”。

颔联,诗人熄灯就寝,可是却无法入眠,原因无从得知。通常诗歌中描写长夜无眠,往往十分悲忧,但本诗中并没有流露一丝伤怀的情绪,说明诗人自我调适能力很强,他在雨声中,进入了“睡美”的状态。

颈联,到了凌晨,暖瓶燃尽,诗人被冻醒,但是他也没有抱怨,而是将被子放在熏笼上取暖。熏笼,又称香笼,是古代的一种烘烤取暖的工具。白居易在《宫词》中就写道:“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

尾联,早上雨过天晴,可是更加寒冷,诗人不想起床,那就看看窗外的风景吧!窗外虽然满地都是风霜打落的红叶,但是在诗人的眼里,这或许也是一种别样的风景。

这首诗,细读之后就会发现,每一联的前句都是写外境造成的不适,后句都是写诗人通过掌控自己的情绪,将这种不适转化为安详的心境。

在文人的笔下,秋天通常是让人伤感的,尤其是下着冷雨的秋夜,会更增添悲忧之感。然而,白居易却描写得淡泊闲适,洋溢着乐观情绪。白居易一生仕途并不顺利,他后来改名为“乐天”,就是在提醒自己遇事要有达观的态度。

秋风秋雨愁煞人,乐天知命故不忧。学习白居易的这种态度,生活每一天都会充满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