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这群人,在抗疫中被称为“插管小分队”。这是因为,为需要急救的新冠病毒感染者进行紧急气管插管,感染风险极高,也许医生打开患者口腔插管的一刻,就会有气溶胶、污染小颗粒分子溅到身上,所以他们离新冠病毒的距离最近。但他们说,这些活儿总要有人去做,如果有需要,就让我去做这个“生死守门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抗疫中的麻醉医生:在终极战场直面死亡的人

主动请缨到最危险的地方去

谈到疫情最开始的时候,一直坚守武汉的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麻醉科医生林云教授有着这样的感慨。他说,大疫当前,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置身事外,大家要一起努力共克时艰迎接胜利,而长年在手术室幕后工作的麻醉医生,也终于可以在最前沿的地方尽自己的一份力了,“大部分人都是先斩后奏,等你报完名,再去跟家里人沟通这个事的时候,家里人其实都能够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冠重症患者,一般死于喘证和呼吸衰竭,及时给患者实施气管插管进行有创呼吸支持治疗,就可以抢救回更多的生命。

但上述工作,可谓直面死亡。比如吸痰的过程,患者气道完全打开,大量载有病毒的气溶胶会喷出,麻醉医生使用可视喉镜操作时,往往与患者头部距离不足10厘米,整个过程要坚持10~20分钟。当时,许多医院都由麻醉医生组成了“插管小分队”,这些小分队不仅感染的风险大,而且工作强度极大,高危操作非常多,常常是刚完成一个操作,又马不停蹄奔赴下一个阵地继续操作,出隔离病区时,都是汗湿重衣。

不仅有大量病人需要插管急救,麻醉医生还要密切关注每位插管患者,随时根据病情进展调整治疗方案。林云教授与团队一起,为重症患者的救治指南更新做了相当多的工作,“插管后要随访,病人情况怎么样、有没有好转。根据前面这几版的插管指南,我们发现这个病人的急救效果并不是太好,所以我们就想插管的时机是不是还是太晚了一些,是不是要把急救的时机往前提,让病房的负责医生不能等病人情况很差了再叫我们去急救。经过全院讨论,最后采纳了我们的意见,病房的医生会更早一点把我们请过去给病人插管、通气治疗,果然病人的情况就越来越好了”。

在责无旁贷救死扶伤的同时,麻醉医生还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面对高风险工作不折不扣做好防护,保护自己也保护他人。林云教授表示,进入病区前,在缓冲区要穿好防护服,出来的时候脱防护服则更需要一千个小心,那时全身都是病毒,在脱防护服的时候每一个细节,包括松紧带系好了没有等,一点也不要出现低级错误,这也是一种责任。

面对生死感悟良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已在临床多年,早已见惯生死,但林云教授仍坦承,疫情对每一个人的心态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在短短几天内看到一个好好的人跟家人永远分离,家人连面也见不到了,在工作中见了这么多生死,深感自身责任更大,从而更了解医护人员的使命和责任,感悟到我们麻醉医生的价值,感受到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同心抗疫的力量”。

文:英浩

视频、图:默沙东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