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驻欧盟使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日,驻欧盟使团团长张明大使接受中国环球电视网(CGTN)《议程》(Agenda)节目资深主持人史蒂芬·科尔(Stephen Cole)电视专访,介绍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五中全会及“十四五”规划,并就中欧关系及各领域合作情况回答提问。采访实录如下:

科尔:您此前曾长期主管中东和非洲事务,是什么原因前来欧盟担任大使?您与欧洲有什么特别的联系吗?

张明大使:许多中国外交官与我一样,有着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工作的经验,这并不奇怪。实际上,在从事与中东、非洲地区及发展中国家的外交工作期间,我就经常同欧洲伙伴们开展交流合作。记得2014年,我参与了协助西非地区抗击埃博拉疫情的外交努力,当时正是通过比利时一家航空公司自始至终没有中断的航班,让中国的医护人员通过布鲁塞尔成功奔赴疫区开展了支援。今天我担任驻欧盟大使,与欧盟之间的合作同样与我曾经工作过的这些地区和国家密切相关,例如伊朗核问题、中欧非三方市场合作,等等。我想这也反映出,无论是中国、欧洲,还是亚洲、非洲,我们都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时时刻刻都需要团结协作。

科尔:中欧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方面开展了哪些合作?

张明大使:疫情发生以来,中欧互相帮助,用实际行动证明团结合作是抗击疫情的最有力武器。双方领导人就抗疫合作保持高频度沟通。在各自疫情严重的阶段,中欧向对方提供了大量急需的医疗物资。中国还派出多支医疗队奔赴欧洲抗疫一线。双方成立了联合专家组,中欧科学家和医务工作者多次连线交流,分享宝贵经验。

作为全球两大经济体,中欧为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行、支持复工复产发挥了“双引擎”作用。以中欧班列为例,截至11月5日,班列年内已累计开行超过1万列,刷新历史记录,运送集装箱92.7万标箱,增长54%,为保障疫情下中欧物流畅通和物资供应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科尔:您曾提到中欧在疫苗研发方面也开展了合作,能否举几个例子?

张明大使:作为全球两支重要力量,中欧共同坚定支持世卫组织及“全球疫苗免疫联盟”等国际机构发挥积极作用,抵制“污名化”等毒化国际抗疫合作的错误言行,共同落实G20峰会共识,向非洲等欠发达地区提供帮助,推动实施“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让疫苗成为普惠可及的全球公共产品。我了解到,中国企业与多个欧洲企业深入开展疫苗研发合作,进展良好,比如复星医药同德国BioNTech公司合作开发mRNA疫苗、四川三叶草公司与英国GSK公司合作开发重组蛋白疫苗等。

科尔:随着新冠疫情持续蔓延,欧洲出现一些对中国的指责,您如何看待?

张明大使:世界卫生组织、《自然》杂志等权威机构和刊物多次强调,最早报告病例的地方不一定就是病毒来源地。病毒溯源是一个严肃的科学问题,要由科学家用科学事实和证据说话。一些人利用疫情对中国“标签化”“污名化”,谋求的是政治意图和个人私利,甚至希望通过指责中国来转移自身的矛盾压力,这扭曲和毒化了病毒溯源本身的科学价值和意义,对抗疫本身和中欧合作都有百害而无一利,值得中欧双方高度警惕。

疫情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要合作而不是孤立,要信任而不是猜忌,要协商而不是谩骂。中欧用实际行动证明,不同国情、不同制度的国家为了人类共同的事业,可以求同存异,发挥所长,实现优势互补,在国际抗疫行动中形成合力。当前疫情仍在全球蔓延,我们呼吁国际社会多一些包容与合作,少一些猜忌与指责,共同努力战胜病毒。

科尔:习近平主席提出加快中欧投资协定谈判进程,请问目前谈判进展如何,今年年内能否如期达成协议?

张明大使:中欧投资协定谈判是目前中欧双边经贸议题中最重要的事项。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世界经济遭受重创的形势下,中欧若能如期完成投资协定谈判,无疑将释放重要积极信号,对助力全球经济复苏和维护开放的国际贸易投资环境意义重大。

中方高度重视中欧投资协定谈判。习近平主席在中德欧领导人视频会晤、第三届进口博览会开幕式等重大场合多次重申,中欧要加快推动谈判进程,力争年内完成谈判。在双方领导人政治引领下,今年来双方谈判节奏明显加快,迄今已完成八轮正式谈判,在文本和负面清单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其中,双方在公平竞争议题上取得突破,更意味着谈判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目前,双方正围绕可持续发展及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等议题进行磋商。

按照计划,双方于11月16日-20日举行新一轮谈判。谈判已经到了关键时刻,我们希望欧方能以务实态度、更为建设性的姿态与中方相向而行,尽快携手扫清剩余障碍,力争实现双方领导人规划的既定目标,于年内达成一项全面、平衡、高水平的投资协定。

科尔:第三届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周在上海举行,包括大众和欧莱雅在内的许多欧洲企业踊跃参加,您认为是什么吸引了他们?

张明大使:正如你所说,尽管受到疫情干扰,世界各国企业参与第三届进博会的热情依旧高涨。数据显示,此次共有124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参加第三届进博会。欧洲企业在本届进博会上的表现十分亮眼。据统计,此次共有32个欧洲国家的714家企业参会,参展规模再创新高。欧洲企业在本届进博会上也收获颇丰。例如,进博会首日举办的欧洲领军企业对接会上,欧洲企业与浙江省企业团完成签约项目61个,总投资额达109亿美元。德国曼茨环境技术有限公司首次参加进博会便订单拿到“手软”,签约总额超3亿元人民币。法国达能、德国贝朗分别与中国合作伙伴签署了价值3亿美元和1亿人民币的销售合同。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新冠疫情带来的经济寒潮之下,率先复苏的中国市场给大量欧洲企业带来浓浓暖意。中国不仅拥有巨大的消费市场,还在全球化遭遇逆风的条件下持续扩大开放,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为欧洲企业创造分享中国发展红利的新机遇。欧洲企业在本届进博会上的表现,恰恰说明了欧洲企业继续深耕中国市场的决心和信心。

科尔:2020年前8个月,中国已成为欧盟第一大贸易伙伴,规模超过3000亿欧元。是哪些行业的贸易推动了这一增长?未来中欧贸易进一步发展的潜力在哪里?

张明大使: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球贸易一度遭受重创。在这一背景下,中欧双方携手努力、共克时艰,推动双边贸易迅速扭转下跌势头,成为全球经济阴霾中的亮点。据欧盟统计局数据,前8个月欧盟与中国进出口总额达3747亿欧元,同比增长2.5%。中国历史上首次跻身欧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在此特殊时刻,这一成绩更显弥足珍贵。

许多媒体将这一成绩主要归功于中国需求的拉动。据中国海关统计,前三季度,中国自欧盟27国进口集成电路、生物技术产品、计算机与通信技术产品分别增长12.4%、35.7%和11.8%,中国消费者的强大购买力也为高质量的欧盟产品提供了广阔市场,中国自欧盟进口农产品同期大幅增长29.8%,化妆品、服装等商品也保持强劲增势。

中欧贸易还为双方合作抗疫提供了巨大支持。据欧盟统计局数据,上半年中国产口罩占欧盟口罩进口的92.3%。而据中方统计,前三季度,中国向欧盟出口各类防疫物资共计236亿美元,增长4.5倍。

中欧贸易逆势增长,背后还有双方不断挖掘潜力、深化合作所带来的增量支撑。欧洲最大车企德国大众汽车集团5月底宣布在华投资21亿欧元,大力推进电动车业务发展。7月份,法国达能集团宣布投资1亿欧元“加码”在华业务。包括中欧地理标志协定、投资协定在内的制度性安排不断推进,将有力促进中国产品和欧盟产品加速进入对方市场。同时,中欧在绿色、数字、气候变化、互联互通、三方合作等新兴领域的发展理念高度契合,拓展合作空间有极大潜力可挖。

科尔:中国新的五年规划提出将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外界担心中国可能会把更多重点放在发展国内循环上,这是否会影响中国与欧洲的合作?

张明大使:中国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更加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不仅是中国自身发展需要,而且将更好造福各国人民。

扩大内需是构建“双循环”的战略基点。中国拥有14亿人口、4亿中等收入群体的超大市场,城镇化率超过60%,孕育着巨大的潜力与活力。预计未来5年,中国中等收入群体将超过5亿。未来10年,中国累计商品进口额有望超过22万亿美元。中国市场的不断成熟将形成新的增量购买力,既为中国自身,也为包括欧盟在内的各方提供新的市场空间。

展望未来,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国的关税水平只会更低、负面清单只会更短、市场准入只会更便利、市场规则只会更透明、营商环境只会更有吸引力。就如习近平主席所说,中国市场将成为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大家的市场。

“双循环发展”对欧盟企业是宝贵历史机遇。中国市场扩大对欧企是利好,中国扩大进口对欧企更是利好。作为中国主要经贸伙伴,欧盟是连接中国内循环和外循环的重要纽带。从这个意义上看,中欧加快完成投资协定谈判的意义更加突出。中欧双方的GDP合计占全球超三成,双边贸易额占中国对外贸易额15%,双向投资也稳步增长。希望欧盟继续在华“精耕细作”,充分发挥品牌、资金、技术等方面优势,用好“中国工厂+中国市场”的双重便利条件,通过聚焦中国经济内循环、参与中国经济外循环,深度融入中国经济循环圈,共享发展红利。

科尔: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将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请问中欧在这个领域将会有什么样的合作机遇?

张明大使:中欧秉持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推进气候变化全球治理,分别提出争取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努力推动疫后实现绿色复苏。今年9月14日,中德欧领导人会晤期间,习近平主席同欧方领导人决定建立“环境与气候高层对话”,打造绿色伙伴关系,体现了中欧坚持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共识,彰显中欧坚定维护多边主义的信心,为中欧拓展合作维度指明方向。为落实领导人重要共识,双方主管部门正在就对话机制及后续工作展开讨论交流。

欧盟正在推动落实绿色协议。中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提出促进绿色转型,加快低碳发展,支持绿色技术创新,发展绿色金融等。中欧双方可结合各自政策重点,提升务实合作,为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助力。此外,双方在多边平台也积极加强沟通,正在共同推动明年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国大会和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取得更多积极成果。

科尔:有评论认为这一目标意味着中国与欧盟在低碳技术市场的竞争,您认为中欧应当如何共同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张明大使:技术创新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支撑。目前,中欧都在积极推动低碳技术发展,应加强互鉴,互通有无,努力实现双赢,共同为全球气候治理作出新贡献。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深知发展中国家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是一项十分艰巨而困难的目标。我相信,国际社会追求的绿色低碳目标决不是建立在牺牲发展中国家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基础之上的目标。根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达国家应向发展中国家加大技术转移和资金援助,中方也愿就此同欧方加强交流合作。

科尔:前不久瑞典宣布禁止在5G网络中使用中国华为和中兴公司的设备。对于像华为这样的中国公司来说,在欧洲开展业务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

张明大使:近期,一些欧洲国家将中国5G供应商排除在外或将它们列为“高风险供应商”,却拿不出任何证据证明其产品不安全,甚至也没有明确的“高风险”标准。在5G网络安全问题上,中方坚决维护的不仅是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更是公平、公正、非歧视的开放合作原则。我注意到,欧洲竞争电信协会负责人安德里克斯近日公开表态指出,不应让地缘政治影响5G网络部署,强调电信行业监管要基于事实,警告限制竞争将扭曲整个电信行业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损害消费者及行业利益,打击市场内部凝聚力。他还特别指出,该协会会员一致认为,中国企业技术可靠,设备质量有保障,中国企业参与世界5G网络布局,有助于推动相关行业向前发展。我希望有关欧洲国家切实尊重市场原则,认真听取行业建议,重新考虑有关决定,公平对待中国公司。

科尔:欧盟指责中国实施“有选择的多边主义”,您对此有何看法?中欧如何在维护多边主义方面进行合作?

张明大使:坚持多边主义是中国外交的重要原则。中国始终以实际行动支持多边主义、践行多边主义,致力于为推动各国加强互利合作、践行多边主义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中国已成为多边主义的最重要支柱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不可或缺、值得信赖的重要力量。

多边主义体现平等、开放、包容原则。习近平主席多次指出,国际上的事情要由各国商量着办,要按大家同意的规则办,兼顾各国正当利益和合理关切。当今世界形势复杂多变,各种挑战层出不穷,多边主义也处在不断发展完善过程中,不应以一方的利益和观点为多边主义预设框架,主观地评判他人,还是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努力形成合力。

多边主义是中欧在国际上的共同语言和利益交集。习近平主席在中德欧领导人会晤中强调,中欧要做到“4个坚持”,坚持多边主义就是其中之一。中欧双方应携起手来支持多边主义,达成更多多边合作和全球治理共识,捍卫国际社会绝大多数成员所珍视的以联合国宪章为宗旨的国际规则,真心诚意地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为多边主义注入更多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