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电子皮肤不仅仅可以应用于机器人领域,赋予机器人接近人类的触觉感知和温度感知。同时也可以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如可穿戴设备,实现对人体健康的监测;假肢制造,实现假肢人同真正肢体一样对周围环境感知;皮肤移植,解决现阶段皮肤移植过程中产生的触觉能力下降等问题。因此电子皮肤的发展不仅仅会促进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也会为人类的生活带来巨大的革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1 电子皮肤概念图

早在2003年,东京大学学者利用并五苯分子开发出了可以感应压应力的电子皮肤,发展至今,已经可以实现如同人类皮肤一样感知应力和温度的变化。但是这一类电子皮肤需要通过微纳加工集成上不同的传感器,因此结构十分复杂。近期,斯坦福大学鲍哲南团队和浦项科技大学Unyong Jeong创新性地利用离子弛豫动力学原理,以简单的双电极电容的结构,制作出可以实现对温度和应力同时响应的柔性传感器。将这种传感器做成10*10的阵列,即可实现像人类皮肤一样具有温感和触感的电子皮肤。这种电子皮肤以最简单结构,实现了复杂的功能,在该领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该工作以题为“Artificial Multimodal Receptors Based on Ion Relaxation Dynamics”的文章发表在《Science》上。

电容器结构感知应力场和温度场的变化

在具有固态电解质的非法拉第电容器中,电容器的内阻和电容量取决于固体电解质的离子迁移率、介电常数和电容器的几何结构因素。其中,电容器的交流阻抗谱中,电荷弛豫频率只与电解质的导离子率和介电常数有关,而这两个因素与温度有关,因此可以利用电荷弛豫频率(τ-1)来反应温度的变化。电容器的电容量同时与温度和电容器的几何因素有关,但是与电容器容量与初始容量的比值(C/C0),可以抵消温度的影响,因此电容量与初始容量的比值可以用来反映应力的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2 传感器原理

鲍哲南团队选用1-乙基-3-甲基咪唑鎓双(三氟甲基磺酰基)酰亚胺为电解质,两电极采用由纳米银线和SEBS制作的柔性导电材料。为了实现对温度的敏感性,材料的选用原则为电离度低,高电阻,但是在100 Hz至106 Hz之间可以测出来电阻和电容。通过实验检验,利用他们选用的材料制作出的传感器的电荷弛豫频率和C/C0两个参数分别对温度和应力有很强的相关性,并且互不干扰。通过与真实温度测量对比,发现他们团队制作的传感器对温度测量的误差不超过2.6℃。

图3 传感器性能

阵列结构实现人类皮肤的功能

通过将上述电容结构的传感器做成10*10 的阵列,即可实现对外界温度场和应力场变化的感知。鲍哲南团队通过对制作出的电子皮肤做出摁压、挤压、扭转等动作,实现在电脑上显现出温度场和应力场的变化,成功做到了电子皮肤像人类皮肤一样的功能,为电子皮肤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图4 电子皮肤测试

总结:随着电子皮肤技术的发展,对电子皮肤的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往往需要集成大量的传感器。鲍哲南团队通过将材料的性能和外界刺激因素联系起来,制作出了一种兼顾应力感知和温度感知的传感器,集成该传感器的电子皮肤可以轻松感知应力场和温度场的变化。这种传感器的设计思路也为传感器设计提供了新的方向,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审核、编辑:大可

版权声明:本文综合自“高分子科学前沿”,文章转摘只为学术传播,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