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虹桥商务区将建设成为面向全球、面向未来,引领长江三角洲区域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国际开放枢纽,成为高效绿色的国际交通枢纽区、开放引领的国际会展贸易区、创新共享的世界级商务区和生态宜居的主城片区。根据“生态塑本底、组团促多元、中心强链接”的规划思路,虹桥商务区已经形成了“一网、六片、多组团、多中心”的空间规划布局。
经过实地调研,市政协委员,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毛寄文认为,虹桥商务区内存在“南区热闹,北区冷清”现象,区域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跨区域共建共享共保共治机制尚有待健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水平有待提高。尤其是片区对外交通及区内“最后两公里”问题亟待解决。他建议,加快推进过渡期内北虹桥片区内外部交通联结短板,减轻入驻员工的通勤压力;结合北虹桥资源禀赋条件和功能布局,尽快完善片区内综合公共服务配套设施。
民革上海市委认为,目前,上海虹桥商务区的功能地位非常齐全,但距做大做强还有不少距离,应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与闵行、长宁、青浦等区形成错位式发展,才会具有引领和超越的优势。来自业界的观察,呼应了民革市委的判断。市政协委员,万科集团高级副总裁、上海区域本部首席执行官张海认为,虹桥商务区目前办公用房空置率较高,对标国际一流水平,虹桥商务区在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设计、招商运营理念层面,依然存在提升空间。张海建议,在土地供应层面,对新增商办用地供应实施总量与节奏控制,促进供需平衡;关注现有存量盘活,发挥组合拳效应,积极提高招商理念与运营能力,与规划前沿理念相契合,全面体现高质量发展内涵。
市政协委员,上海地产(集团)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沈晓苏的观点与张海类似。他的建议是,促进土地复合集约的利用,增量和存量并举,注重地下空间整体开发,适当增加开发强度,打造集交通、商办、文化、居住、生态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形成虹桥商务区经济更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虹桥商务区交通规划还可再做细做深,这是书面建言中较集中的看法。
致公党市委表示,参照《长三角规划纲要》中的“优化拓展虹桥机场国际航运服务功能”的要求,应进一步明确虹桥机场与浦东机场的定位分工。同时,与相关航空公司协调,合理规划相应的国际航线、班次,以便国际短线人流、物流能快速融入上海以及周边地区。搭建虹桥机场、浦东机场“虚拟一体化”通关模式,实现与浦东机场的物流进出境协同。
市政协常委、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养民,市政协委员、上海绿亮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方加亮,市政协委员、上海里格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安翊青,市政协委员、北京市中伦(上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金全等也表达了类似意见。
虹桥商务区是长三角城市轴的关键节点,是西侧交通进入上海中心城区的门户,具有较大的进出城过境交通需求。其本身又集商办、居住、娱乐、枢纽、会展等多种功能于一体,自身通勤及生活性交通需求也在持续增长。随着虹桥商务区发展成为面向国际的全球城市核心功能承载区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区,过境交通量和枢纽、会展客流的增长,虹桥商务区的交通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市政协委员、上海金福养老院董事长徐兵建议全市有关部门协同联合,发展虹桥商务区中运量公交系统作为轨道交通重要补充及区域骨干公交系统,规划商务区中运量系统线路,形成完整中运量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