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份,有位同学去应聘教师岗位,结果被拒,用人单位拒绝的理由是:你的学历不符合要求,因为,你是非全日制学历。

这件事情曝光后,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

其实,学历鄙视链一直存在着,即使是全日制大学毕业,用人单位还要先看你是不是清北毕业生,是不是985、211毕业生。一个非全日制毕业生,基本上是处于应聘工作的末端了,很难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这件事情,大家的意见几乎是一边倒:

你一个非全日制毕业生,花费在研究和学习上的时间,本身就少,你所拿到的毕业证书,与人家全日制的学生,含金量完全不同呀!那你为何还感觉到“冤枉”呢?可以说,能有一个学历证书,已经相当不错了,别再叽叽歪歪了。

区别对待才体现公平吧,如果同等对待,清北学生比其他学生多付出的努力,全日制比非全日制放弃的时间成本拿什么体现呢?现在人人都想要公平,起点都不一致,凭什么要求终点拉齐呢!用人单位“歧视”你了吗?拒招“非全日制”只是个别地区、个别企业的行为,这是人家的权利,无可指责。此处不养爷自有养爷处,你去别的地方不就行了嘛,发什么牢骚呢?人家招人就是高标准,你有啥不满意的?

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在公众眼里,学历与能力,是划等号的,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我们深知,一个人的学历,不能代表一个人的能力。

而用人单位之所以将非全日制学生拒之门外,本身是为了规避风险。毕竟,全日制毕业生也挺多的,何必要冒着风险招一个非全日制学生呢?至于说能力,这需要时间去验证,一时半会又看不出来。

因此,对于遭到拒绝的同学,心里不要有太多怨气,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最好的应对方式呢,就是拿出自己的实力,证明自己。那些非全日制的同学,同样有很厉害的,或申请海外博士,或进入大企业工作,而那些抱怨的、计较的、被伤害的,往往只是弱者,只想着靠文凭谋求出路。却没有好好想一想:一个人的尊严,是靠自己的能力和学识挣来的,而不是纠结在别人怎么看你文凭。歧视又怎样,有能力还能找不到出路了?

同学们,你遭遇到学历歧视吗?你是如何看这个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