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市东夏镇是传统的平原农业乡镇,从事农业种植,历来是东夏人的致富经,有众多家庭通过辛勤劳作,最终奔向小康生活,更有许多贫困户群众实现了增加收入、稳定脱贫。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时下已近尾声的秋收,是一整年最后的收获时节,在东夏镇的广袤田野上,一曲丰收与脱贫的“二重奏”正在渐入佳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走进前史村享受政策贫困户史文科的家中,杂物间里新堆起了5个鼓鼓囊囊的麻袋,里面都是新买的炭,复合肥的袋子倒是又瘪了不少。“棒槌卖了!小麦种了!化肥还有!我还买了炭,过冬没问题!”闲下来的史文科,算了一笔秋收账:

今秋种的6亩玉米喜获丰收,按照每亩550元的价格,整体打包给了养羊大户,卖出来3300元。成本里面,用了6袋子复合肥,要是自己去买同样牌子的,得花1200元,但化肥是上级政府部门免费发的,所以成本只剩6袋玉米种子的300元、两次除草的500元和无人机撒药的180元。减去成本后,史文科秋收挣了2320元,如果再算上夏天小麦的收入和其他收入,年收入稳超6000元。

“感谢政府提供的化肥!真的帮俺省了钱!”喜获丰收的史文科自然是乘胜追击,不光买了炭准备过冬,先去买了3大包小麦种子,已经按时种下,准备来年再战。像史文科一样,今年共有53户从事小麦和玉米轮种的贫困户群众,得到了免费的复合肥,大幅减少了种植成本花销。助力贫困户群众丰收,东夏镇坚持精准“滴灌”,除了“提供化肥、降低成本”的通用模式,还有“个性定制”——

今年大姜行情特别好,一度到了8块多钱一斤,双庙村的建档立卡享受政策贫困户司爱香,今年也种了1市亩的大姜,但是面对近在咫尺的大丰收,大娘却犯了愁:“俺今年70多岁了,干不动出姜的活了,都是雇人干,今年姜是贵了,出姜也贵了,一人一天就得400多块钱,俺一下子拿不出这么多钱来雇人。”

“走!咱帮大娘出姜去!”帮扶干部把司爱香的情况反馈到镇上来之后,17位青年志愿服务队的成员踊跃报名,在村干部的指导下,用一上午时间,一口气把大娘那1市亩大姜都给出完了,不光加快了丰收大姜向致富成果的转化速度,而且实实在在帮她节省了成本。

同样喜获丰收的还有“扶贫项目果实”。进入11月份,位于东夏镇堂子村的春满洲农业科技示范园产业扶贫项目,有整整2个大棚的“映霜红”桃子迎来采摘。

与史文科的玉米和司爱香的姜略有不同,这些桃子不是直接归属某家某户,而是先形成项目收益,再差异化分配给8户堂子村的贫困户群众,最少的几百元,这是给脱贫比较稳定的,多的几千元,则是给受疫情影响务工收入减少的,让“扶贫项目果实”合理地惠及8户贫困户群众。

把脱贫攻坚牢牢抓在手上,把推动乡村振兴的责任扛在肩上,东夏镇坚持让丰收与脱贫同频共振,积极依托农业种植,实现促民增收和稳定脱贫。(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石如宽 通讯员 马跃堃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