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城县都宜忻游击队革命根据地,位于忻城县马泗乡长流屯,209省道旁,距离忻城县城24公里,是忻城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重要的根据地之一,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长流屯是中共上忻工委最早开辟的根据地,是工委领导下的游击队的大本营。

土司古城·浪漫忻城,近年来忻城县党校在这里成立了现场教学基地,基地主要由都宜忻游击队纪念馆、忻城县廉政警示教育基地、党建长廊、法制长廊以及都宜忻革命山道等组成,是集教育培训、生态、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性基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5年9月,忻城县人民政府拨款近30万元对都宜忻游击队革命山道实施修复,山道全长约5公里,主要由石板铺成,沿途灌木丛生,主要由储粮洞、哨前所、练兵场、3000亩原始松树林及老虎岩等重要景点,掩映在高山峻岭中。原始松树林是境内最集中、最原始的成片生态森林,蕴藏着许多珍稀国家级保护动植物资源。这里全年气候温和,冬暖夏凉,是天然的绿色大氧吧。

革命山道存在于工委的秘密活动时期,即1947年3月至1949年5月,是周廷扬、吴师光、莫江白等工委领导人往返两地的通道。工委机关从忻城中学迁移至宜山叶园后,山道变为连接加仁根据地、宜山永定根据地、都安夷江根据地的重要通道。同时山道也是安全应急通道,国民政府都宜忻三县联防队三次突袭长流屯,工委领导人及外来党员干部均通过山道安全撤离,使敌人的阴谋一次次落空。

虽然时间不长,但意义重大,它见证了中共都(广西南宁市上林县)宜(广西河池市宜州区)忻(广西来宾市忻城县)工委领导下的革命力量由小到大,由弱变强,最终走向胜利的光辉历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1年6月,广西学生军解散,中共地下党员莫加星受组织安排,回到家乡马泗开展抗日宣传活动。他创办“大众读书室”和开办文化补习班,对当地进步教师和农村进步青年进行革命思想教育。

1944年12月至1945年1月,马泗、加仁等地首先建立抗日游击队,莫加星等共产党员联合忻城各抗日力量,成立“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抗日别动队第二支队”和“柳庆区第一抗日游击司令部”,先后在伏击伊藤分队、三寨激战、鬼子坳阻击战等战役中击毙伊藤,重击日军,并缴获大批军用物资,大大提高了抗日队伍的战斗力。

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12月至1947年7月,周廷扬等同志继续深入马泗乡,开办文化补习班和文化夜校,秘密传播革命道理,宣传共产党的方针政策,组织和发动群众开展反“三征”斗争,培养革命骨干,在冷水屯建立革命据点。

1948年3月,莫江白在马泗成立中共马泗支部(后改为加马支部),这是加马地区第一个农村党支部。莫江白同志通过领导马泗地区的反“三征”斗争,号召群众买枪,借枪,处决了几个罪大恶极的敌探,逐步把反“三征”斗争引导到武装斗争的高度上来。

1948年5月,莫江白等同志在马泗冷水屯陆续建立“凤凰山革命斗争委员会”和加马武工队,这是加马地区第一支由党直接领导的革命武装。

1949年3月,加马武工队在加仁乡拉料屯扩编为凤凰山游击队。4月26日,凤凰山游击队围攻拉寨村,打伤反动村长刘贵宝,没收其家产,打响了加马地区公开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1949年5月在马泗果达村,凤凰山游击队与桂西北人民解放军第五团(简称第五团)合编为新的第五团,人民政权建设陆续开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9年10月,桂西北人民解放军第五团扩编为都宜忻人民解放总队。

忻城县马泗乡民众积极支持党领导的革命斗争,踊跃参军参战,捐献武器和粮食,让革命之火迅速燎原,为革命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使马泗成为一片红色土地。

本文综合整理自忻城发布、今壹视界、网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