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各国虽然争斗不休,但是总体国力都差不多,虽然也有称霸的国君出现,但一切都是按照周礼的规范来进行的,直到三家分晋之后周天子的威望衰落到谷底,各国不再满足于占领邻国的城池,想要直接吞并国家来迅速扩充自己的势力,但是小国很快就被吞并了,大的国家又国力相当,于是各国都开始招募人才想要提升内部凝聚力。

当时还处于边陲的秦国当然也不甘示弱,在周平王东迁后占领了镐京周边大片土地的秦国已经一跃成为了大国,三家分晋后占领了原属于晋国崤函要道的秦国已经有了强大的国力,于是国君秦孝公想要改变旧制,以便整合国力称霸中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时候商鞅出现了,他与秦孝公一拍即合,展开了一场大刀阔斧的改革,秦孝公虽然早就有改革的想法,但是苦于贵族们的阻挠一直不能得以实行,最终由秦孝公让商鞅制定了具体的实施办法,将沉疴积习一扫而空,让秦国的国力迅速增长。

改变战国格局

商鞅在颁布新的政令之前,考虑到当时秦国朝廷的公信力不足,在秦国都城南门立了一根圆木,表示只要有人能够把这根木头搬走就能得到十两金子的奖励,一开始百姓都不相信,直到金子真的被人领走,很多人才明白南门立木是真的,在得到百姓的信任之后,商鞅颁布了新的政令。

首先废除了爵位世袭的制度,将周朝分封制中获利良多的贵族俸禄和爵位全部收归中央,用来奖励有功的将士,改革了户籍制度,将原先的封地贵族自治改成了朝廷统一管理,设立了严苛的律法,用来约束百姓,同时颁布了垦草令,鼓励耕种。这些措施让秦国迅速变得强大而统一,秦国也拥有了一支作战勇猛的铁军。

商鞅的这场改革影响了整个战国的格局,在秦国改革成功之后,其他各个国家也纷纷效仿,魏国和楚国经历了吴起变法,而其他几个国家也进行了改革,因为各国施行的政令不一样,所以造成的最终结果也各不相同。

最终虽然商鞅因为得罪了太子而被诬陷谋反,最终死在了逃亡的路上,但是他的变法成果却被完整的保留了下来,跟其他国家不同的变法内容也造成了秦国的实力增长速度比其他国家迅速,所以在战国时期虽然秦军经历了多次失败,但最终却能够迅速崛起,这跟秦国实施商鞅变法有很大的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秦朝灭亡的祸根

虽然商鞅变法的效果显著,让秦国能够迅速得到扩张,但同时他带来的后果也是惨痛的,给秦朝的灭亡埋下了祸根,商鞅变法基本上就相当于战争动员令,让全国进入一个高度紧张的战时戒备状态,不仅刑罚严酷而且牵连甚广,并不适用于大一统后相对稳定的秦朝。

历史上爆发的第一场农民起义大泽乡起义就是因为法令严格导致的,陈胜和吴广本来是应征去渔阳的戍卒,因为大雨耽搁了路程,但是秦朝法令戍卒不能按时到地点就要斩首,于是陈胜和吴广就带着戍卒们杀掉秦朝将官自立为王。

这只是商鞅变法政令严苛的一个小的方面,他的很多刑罚在现在看来都是极其不合理的,包括连坐和劓刑都是商鞅发明出来的,在秦朝建立之后秦始皇没有广施恩德反而是横征暴敛,继续推行严酷的法令,最终让秦朝走上了末路,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短命的一个王朝。

虽然秦朝灭亡了,但是后世王朝的很多法令也都借鉴了商鞅变法中的一些内容,而鼓吹轻罪重罚的商鞅,在自己人生的最后一段岁月,也被自己施行的政令给坑了,“内行刀锯,外用甲兵”这样轻视教化的行为,是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