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公元1875年5月,一场关于“海防”和“塞防”的争论在北京的紫禁城中喋喋不休。尽管前有李鸿章主张暂时放弃塞防,向清廷提议“停撤(西征军)之饷,即匀作海防之饷”,但是在西北奋战十年之久的左宗棠却深知西北塞防重大于天,坚持海塞并重。在给光绪皇帝的奏章中,左宗棠力陈:“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最终获得了清廷中枢的认可,1875年,清廷下旨,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一场万里远征就此拉开序幕。

在激烈的争论后,一道圣旨从红墙内传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故宫

此时已经是新疆大地遭受异族入侵的第十一个年头,浩罕人阿古柏的“洪福汗国”已经从喀什喀尔一城之地如瘟疫般蔓延着天山南北,除了哈密、塔城等少数城市仍为清军所控制外,整个新疆1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近乎全部为侵略者所占据,形势之危急已然刻不容缓。

在击败阿古柏的方略上,他提出要 “缓进急战”(又称“缓行速战”)。即提前做好充足的军事准备,不打则已,打就要全胜。在奉命督办新疆军务之后的近一年时间里,左宗棠在兰州的西征军大本营进行部队改变与军械置办,他本着”兵贵精实“的原则进行军队整编,最终确定了以老湘军与陕甘绿营为主的核心阵容,总兵力近七万人之多,且大部分装配了进口与兰州制造局仿制的德国的螺丝炮和后膛七响枪,军容齐整,装备精良。

1876年4月7日(光绪二年三月),左宗棠从兰州移营肃州(甘肃酒泉一带),在唐宋玉门关之外设置了西征大本营,做好了痛击侵略者的万全准备。此时,清军部分兵力依旧坚守东疆的哈密、巴里坤,北疆的塔尔巴哈台等战略要地,听闻清军大部来援,气势为之一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嘉峪关

针对阿古柏军的军力布置与新疆的地理环境,左宗棠选择了一条与当年乾隆皇帝平定新疆一样的路线,“先北路后南路” ,先安定北疆(但缓收俄国占领的伊犁),再翻越天山进军南疆盆地。左宗棠如此布置颇有深意,因为北疆地区阿古柏势力相对薄弱,但拥有充足的牧场与数座重镇,是清王朝稳定新疆的根基所在。占领北疆之后,再由北向南发动攻势,便可势如破竹,不会受制于南疆沙漠的阻隔。

丰富的牛羊更能使粮草不再成为隐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山牧场

第一波攻势由左宗棠的部署刘锦棠展开,这位后来的新疆省巡抚,率湘军25营(10000人)于1876年7月初抵达哈密,随后向北穿越天山,抵达巴里坤湖畔。在这里短暂休整补充饮水之后,便沿天山北麓向西一路急行军,不到10天即进驻古城(奇台县),不久进驻阜康城(乌鲁木齐东)。本以为“缓进”的清军突然从天而降,让北疆的白彦虎部回民武装与阿古柏党羽惊慌失措。8月13日,清军向敌人占领的北疆门户古牧地城(乌鲁木齐米东区)发动猛攻,战力高昂的湘军部队配上德国进口的开花大炮一拥而上,古牧地城四日后(17号)即宣告克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疆门户古牧地城,外围为旧城墙

此战之后,刘锦棠从缴获的敌方信函中得知,北疆要塞乌鲁木齐此时守备空虚,便当机立断,仅留八百人驻守古牧地城,主力近万人连夜突袭。18日黎明,在夜色之中出现在乌鲁木齐城下。奉命防守乌鲁木齐的回人首领白彦虎等人正在酣睡,惊闻炮声后慌不择路登上城头,眼见拂晓之中漫山遍野皆是清军将士,遂从南门弃城而逃,奔向达坂城一带寻求南疆阿古柏的援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乌鲁木齐闪击战的意义重大,刘锦棠在敌人尚未有所准备的情况下占领了南疆与北疆的交通要道,从而将南北方敌军之间的联系彻底切断,为清军横扫北疆残敌奠定了基础。

乌鲁木齐的夜色同样静悄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乌鲁木齐

刘锦棠收复乌鲁木齐、迪化州城之后,驻守自昌吉、呼图壁与玛纳斯北城的敌人已成惊弓之鸟。此刻,伊犁将军瓜尔佳·荣全已经孤军守卫塔尔巴哈台(塔城)十年之久。

听闻王师已经截断敌人归路,老将军喜极而泣之下,亲自率领从北疆席卷而下,与当地孔才、徐学功所部民团合力围攻玛纳斯城,与刘锦棠大军形成南北合围之势,处在两路大军之间的昌吉、呼图两城叛军当即弃城逃窜,清军兵不血刃即克服两大重镇。9月2日,清军金顺部与伊犁将军荣全在玛纳斯南城外回师,猛攻敌军在北疆的最后一座城池。在经历近两个月的长期围城战后,清军在11月6日克复该城,顺利收复天山以北国土(除伊犁尚在俄国人手中)。

恰好此时已是冬季,大雪封断天山南北通道,从而让阿古柏叛军无法北上增援,而清军也恰好获得了宝贵的休整时间,全力备战以待春雪消融之际向南疆发动总攻。

大雪封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元1877年春天,清军在天山以北整装待发,而阿古柏也在南疆进行周密的部署。阿古柏在达坂、吐鲁番、托克逊三城,加强防守。达坂城扼守天山南北的关键隘口,而吐鲁番则是东疆门户所在,托克逊则位居南北、东西两方向道路的交汇点。三座大城鼎足而立,如巍峨大山一般堵在左宗棠大军的面前,要想收复南疆,清军必须击破这道关键防线。而此时的阿古柏本人则坐镇博斯腾湖的喀喇沙尔(焉耆)指挥大军,自以为布置周全,静待胜利的消息传来就好。

面对阿古柏的铜墙铁壁,左大将军自有破敌妙计。清军首先选择以北疆叛军为主的达坂城作为突破口,这里的叛军在去年的战役中见识过清军的强悍,也并非阿古柏的嫡系主力,其中大量是被裹挟的北疆牧民,心理防线十分薄弱。

1877年(光绪三年)4月14日,刘锦棠率主力1万余人及开花炮队由乌鲁木齐南下,于两天后的深夜突然包围达坂城,阻断其周边的交通。4月18日,清军用围点打援的计策先后击败来援之敌,并在达坂城北方增筑炮台,日夜轰击城池以扰乱敌人军心。城中守军眼见增援皆败,城池残破,心理防线彻底崩溃,遂选择弃城投降,达坂城遂克复,这个后世以“达坂城的姑娘”闻名内地的美丽小城重归祖国怀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达坂城,来自shutterstock

达坂城一破,托克逊与吐鲁番两城的后背顿觉一凉,北路清军随时可以阻断两城军队的后路。随后,穿越天山险阻的刘锦棠面前已经是开阔的南疆绿洲,他马上分6营湘军步兵精锐由罗长祜统领攻吐鲁番,自己则率领14营陕甘绿营骑兵快速奔袭进击托克逊。

不到三天的时间里,刘锦棠的陕甘骑兵在天山山谷与荒漠绿洲之间快速奔驰,终于在4月24日凌晨抵达托克逊绿洲之上,防守本城的海古拉是阿古柏次子,此时却也不敢与城外清军骁骑接战,头也不回的奔向喀喇沙尔。托克逊城中,群龙无首的两万多部众,在纠结了两日之后(4月26日)选择投降,刘锦棠部再克一城,此时的吐鲁番已经成为了孤城。

在刘锦棠大军一路奏凯的同时,清军南路大军也倾巢而出,开始策应北路军的进攻。张曜所部的河南嵩武军和徐占彪率领的蜀军为南路军先锋,两军在哈密西方的盐池会师后,于4月21日克七台腾木,22日克辟展(鄯善县),一路向吐鲁番挺进。五天之后,张、徐二部大军与罗长祜所部湘军在吐鲁番城下会师,此时的吐鲁番腹背受敌,沦陷只是时间问题而已。在清军漫天的火炮攻势下,吐鲁番守将率部投降。

至此,清军各部连战连捷,在十多天的时间里彻底击破阿古柏在南疆的终极防线。此时的清军俨然势如破竹,受到鼓舞的南疆各族民众趁势发动起义,阿古柏政权内外交困。

重回祖国怀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吐鲁番,来自shutterstock

五月上旬,清军前锋逼近博斯腾湖畔,惶惶然如丧家之犬的阿古柏连夜逃亡库尔勒,没过多久便气急暴病而死(一说服毒自尽),就连他的小儿子海古拉也在父亲死后的内部火并中被哥哥所杀。尽管其长子伯克·胡里最后稳定了局势,不过,已经对战争失去信心的这位继承者,连夜率亲信返回了父亲来时的地方——喀什噶尔,在山沟沟里自称大王,誓死追随叛变者回族首领白彦虎则被任命继续防守喀喇沙尔(今焉耆)-库尔勒一线,意图继续负隅顽抗。

从湖畔行军,大湖湛蓝如同宝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博斯腾湖畔,来自shutterstock

克服吐鲁番、托克逊与达坂城三城后,洪福汗国(阿古柏政权)所占之地仅剩下位于天山以南的“南八城”。这里在清朝统治前期实行伯克制,尽管受到喀什噶尔参赞大臣节制,但是这里依旧受到当地维吾尔族王公与宗教头目的强大控制,处于相对“羁縻”管理的模式之下。阿古柏在这些地方的统治基本上依靠武力胁迫与宗教号召,并没有真正收复当地人心。

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的左宗棠开始主打心理牌,对敌人内部进行分化战略,向南八城各地被裹挟的维、柯等部族上层人物进行宣谕安抚,告知其继续为虎作伥的后果将是玉石俱焚。这一政治攻势尽管不能引导当地王公直接投诚,却使大部分南疆部众选择作壁上观,却逐渐将洪福汗国的侵略部众孤立起来。

1877年9月(光绪三年八月),清军避开了新疆酷暑难耐的夏季,选择在秋高气爽之际南疆发动总攻。统帅常胜之师的刘锦棠率领湘军32营一马当先向西挺进,张曜所领河南嵩武军16营为继而后进,两万大军由北面绕过碧波万顷的博斯腾湖,进入焉耆盆地,于当月18日强渡开都河,包围喀喇沙尔古城(焉耆),白彦虎部众早已丧失战意,刚刚接战便望风逃遁。

刘锦棠部穷追不舍,沿孔雀河溯游而上直抵铁门关下。这座曾被唐朝诗人称为“桥跨千仞危,路盘两崖窄”的终极关卡虽已荒废,但峡谷曲折幽深,岸壁如刀劈斧凿,清军行走旬月方才通过险关。此时,关口对岸的库尔勒守军早已消失无踪,清军顺利进占库尔勒古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险峻的“拦路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铁门关,来自shutterstock

一番跋涉才到库尔勒郊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自shutterstock

10月15日,身先士卒的刘锦棠两千精锐骑兵沿着天山南麓一路追击,先克布古尔(今轮台)敌军后,于18日抵达库车城下,随后即统帅大军彻夜攻城。在白昼与暗夜中,湘军、嵩武军、蜀军与陕甘绿营狂呼酣战,在这片当年汉唐军队浴血奋战的龟兹绿洲之上再次书写了史诗一般战争传奇。

黑夜中库车大寺无声地见证了这段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攻下库车之后,白彦虎率余部向西逃跑,刘锦棠率领骑兵一路横扫而去,于22日在铜厂(拜城附近)追上了白彦虎与伯克·胡里的叛军主力。一顿疯狂输出之后,两个叛军首领仓皇而逃,刘锦棠两日收阿克苏,又两日收乌什,南八城中的东方四城至此全部收复。

11月3日,塔里木盆地的冬天已经来临,一时间,塔克拉玛干沙漠一片肃杀之气,瀚海飞雪千里阑干,百丈风雪凝冰不化。而这场大雪并不能削减西征大军的高昂战意,却让盘踞在西四城(叶尔羌、英吉沙尔、和阗、喀叶噶尔)的敌军彻底胆寒。此时,眼见洪福汗国气数已尽,和阗土著首领呢牙斯向清军请降,并主动率兵围攻叶尔羌(莎车),后方不稳的伯克·胡里连忙率兵自喀什噶尔增援叶尔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叶尔羌汗国王陵,来自shutterstock

正在这时,戏剧化的一幕发生了。十二年前向阿古柏投降的喀什噶尔守备——陕西汉人何步云幡然悔悟,此时不反更待何时,率数百满汉兵民重新占据喀什噶尔汉城(今疏勒县)。此时,后院起火的伯克·胡里赶忙回救喀什噶尔。此时,前锋大军统帅刘锦棠当机立断,做出了一次令后人为之惊叹的超神级部署。首先,他派遣余虎恩领5个营的湘军从阿克苏出发,取道巴尔楚克(今巴楚东),沿着天山山脉南麓直趋喀什噶尔,这支兵力的作用是从正面支援何步云,威胁叛军主力。

其次,派遣一支奇兵由黄万鹏率领走乌什向西,沿着托什干河深入天山山脉之中,掩人耳目,突然喀什噶尔回城(疏附县)以西,使喀什噶尔守军所料不及,自乱阵脚。果不其然,当白彦虎与伯克·胡里军队正在汉城围攻何步云之际,余虎恩从正面夹击,叛军后撤。正在此时,黄万鹏军如同天降一般突然出现在喀什喀尔回城西北的深山中,喀什噶尔叛军瞬间集体陷入崩溃。12月17日,湘军余虎恩、黄万鹏等部齐至喀什噶尔,当晚即攻破回城,收复了这座西疆重镇。

收复这座极具战略地位的重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喀什,来自shutterstock

在两路湘军合力围攻喀什噶尔之际,刘锦棠则自率一路人马直捣叶尔羌和英吉沙尔,不仅策应了喀什噶尔战役,更断绝了伯克·胡里、白彦虎等人南下的道路,两名匪首无奈,只得率残部经由帕米尔高原逃出国境,流亡俄国境内。1878年1月2日(光绪三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清军在漫天风雪中收复南疆最后一座重镇和阗。至此,清军彻底收复阿古柏侵略军所占的新疆之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胡杨树下,清军在漫天风雪中收复南疆最后一座重镇和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这场战役的尾声,伊犁的收复则显得更为复杂与漫长。俄国方面先是巧言令色妄图将对伊犁的占领实质化,随后又通过外交谈判意图割让我国其他领土。面对俄国人的军事胁迫。公元1880年夏天,左宗棠以六十九岁的高龄,带病重出玉门关,亲自在哈密一带筹划进兵伊犁事由,誓与沙俄决一死战。在左宗棠的军事压迫与曾纪泽的外交努力下,伊犁终于在1881年重回祖国的怀抱。

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战役不仅维护了祖国的边疆领土主权,更护卫了西北地区的安宁。真所谓: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左公千古,西征之英雄千古。○ 凯风自南撰稿 傲慢的上校制图 大尾巴熊配图

参考资料:左宗棠传论.沈传经 刘泱泱;再论阿古柏政权.包尔汉;《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的签订与科布多参赞大臣辖境的变迁.张权;清代新疆卡伦述略.于福顺;中国民族史人物辞典.高文德

自驾沿左宗棠收复新疆路线从兰州出发向西北上连霍高速,穿过河西走廊到乌鲁木齐,南下土和高速经库尔勒、喀什到和田。耗时约46h8min。路线数据来自GoogleMaps▽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