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年纪的老人,最经不起折腾。平常磕一下、碰一下,都很有可能造成损伤。

然而,热点君却看到一个匪夷所思的视频:94岁老人被抬起到银行柜机上做人脸识别。

什么样的业务需要如此为难一个耄耋之年的老人?除了“刷脸”,难道就没其他方法可以办理了?

01 94岁老人被抬起做人脸识别

近日,一则“94岁老人被抱起做人脸识别”的视频在网上热传。

据了解,此事发生在湖北广水,这一无奈举动则是为了办理激活社保卡金融功能的业务。

虽然视频认证并不麻烦,但对于一位行动不便的老人来说,却显得异常艰难。

根据视频显示,老人双腿弯曲,十分不利索,但银行的柜机又较高,无奈之下,老人只能被家人从后面抱起,双手撑在机器上才能勉强完成人脸识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事出有因,但老人难受又尴尬的姿势还是让人看得心里不是滋味:这么大的年龄了,办个业务却只能从家里折腾到银行,再从银行折腾到空中,这样的人脸识别,便捷在哪里呢?

02人工智能是把双刃剑

数字化时代,机器人服务员、刷脸识别技术等一系列人工智能技术为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不仅节约了成本,也节约了人们的时间。

不得不说,“人脸识别”最近真是秀足了存在感。

由于杭州野生动物世界将年卡中的指纹识别入园变更为人脸识别入园,被法学博士出身的用户郭兵告上法庭,成为中国的“人脸识别第一案”。

按理说,这些技术的初衷是服务于人,但在使用过程中,却导致了不少人与科技的矛盾。

一方面,老人不会使用手机支付、没有健康码难以出行、被抱起来完成所谓智能流程……没有赶上数字列车的老人,正在逐渐被边缘化。

另一方面,人脸识别看似自愿,实为变相“强制”,隐私泄露、技术滥用的现象层出不穷,信息安全难以保障。

就在上个月,广东惠州,陈先生为继承已故父亲的一笔存款,无法进行人脸识别,被要求证明“我爸是我爸”,在银行、公证处、派出所、居委会来回跑了七、八次,历时7个多月,都没有如愿。

直到现在,人工智能到底是给更多人提供了全能服务,还是导致了更多人“失能”的问题都难以定论。

03服务意识淡薄

热点君认为,为了激活社保卡还要抱着老人去银行,本来应该机器适应人,现在却成了人适应机器,这显然是本末倒置。不谈科技层面,银行的人性化服务显然也并不到位。

对银行来说,使用人脸识别能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工支出,但对于消费者来说,便利或许有,但风险也一直存在。

作为服务群体覆盖全社会的机构,在保障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应该考虑到人文关怀。具体到上述事件,在明知老奶奶行动不便的情况下,除了人脸识别,难道银行就没有其他方式能完成个人认证了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利用科技,制造便利不是不可以,但应用到现实中,还需要为不方便的人留下传统的办事通道,或者提供更人性化的业务流程。

为人服务的技术,绝不能成了难为人的壁垒。

这要求管理者不能总是从方便管理的角度去做事情,而是要从为民服务的角度,听取意见,并逐步改进不合理的措施。

智能,归根结底是为造福人,而非折腾人。运用智能,也应给老年人留一丝喘息的余地。

(图片来自网络,请作者与本号联系,以奉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