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腕表功能上,飞返和逆跳常常被放在一起说,业内也常常把这一功能直接用“飞返/逆跳”来表示。

但是实际上,飞返和逆跳虽然从功能上看起来差不多,但其内部的机械结构和工作原理完全不同。放在一起说只是因为两者有神似而形不似的地方。很多人对这两者常常傻傻分不清,今天就给大家科普一下。

什么是“逆跳”(Retrograde)?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逆跳”是指手表指针运行的一种方式,和传统做圆周旋转的指针不一样,“逆跳”式的表针是走单程的,当指示刻度满程后,指针会瞬间归回刻度起点,进而重复新的过程。

简单来说就是只走一趟,不转圈,一种不同于传统指针圆周运转的走时方式,指针在运行满程后会以逆向瞬间跳回起点,重新开始新一轮的走时。

逆跳表的原理:

1、涡状弹跳凸轮与回拨轮杆控制逆跳分针或秒针的涡状弹跳凸轮顺时钟方向进行,而回拨轮杆向逆时钟方向顺齿轮前进。面盘上逆跳秒针或分针,向扇形刻度的底部进行。

2、时间完成后的齿轮脱落当弹跳凸轮行进到涡形状的顶点,并且此时回拨轮杆走到齿轮的最底时,涡形弹跳凸轮将与回拨轮杆发生脱落状况。此时面盘上逆跳秒针或分针已走到扇形刻度的底端。

3、逆跳动作的回弹脱落状况发生后,回拨轮杆旁的游丝将施反作用力将回拨轮杆及弹跳凸轮瞬间弹回原位。此时面盘上的逆跳秒针或分针,都将归到原点,再进行第一步骤的机械运作。

但如果不搞清楚什么是“涡状弹跳凸轮”和“回拨轮杆”等等科学名词,换了任何人,在面对这段话的时候恐怕都会不知所云。总之,关于逆跳的原理,记住一点就够了,在逆跳表里面,最关键的地方在于一个弹跳凸轮,横着看过去,活像罗马人的帽子。正是它的存在,才可以让表盘上的各大神仙瞬间归位。但是,原理上虽然浅显易懂,但是要想完美地实现就不太容易了。

逆跳是谁发明的?

早在1794年,有着"现代制表之父"称号的宝玑先生就制作了带有逆跳日历指针的怀表,逆跳指针成为一种显示功能而出现。到了1892年,E.Koehn设计出更为复杂的逆跳秒针,并申请专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此之后,无论是时、分、秒针还是日历、日期、月份,都开始通过逆跳指针的形式出现。到了上世纪90年代,便开始不断有各种逆跳指针出现在表盘上。独立钟表大师Paul Gerber开始制作60秒逆跳指针手表,除了60秒逆跳还有30秒逆跳,甚至还出现了30秒双逆跳,是由两根30秒逆跳指针来共同完成1分钟的运转。

逆跳在表盘的表现

看一款腕表有没有逆跳功能,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表盘上面的扇形显示区域,如果你看到扇面的刻度,弧度低于180度,典型的在120-150度之间,而且指针的轴一般都做在表盘的边缘上,那么它很有可能是逆跳功能在表盘上的显示。

除此之外还有日历、月历、时、分、秒和月相这个比较少见逆跳,月相逆跳也是比较少见的了,更厉害的是在一个机芯中设计多种逆跳或是秒针的双逆跳。

什么是“飞返”(Flyback)?

飞返,英文Flyback,字面直译起来是“飞回去”。事实上,这也是对指针一种栩栩如生的表达。

与逆跳不同,飞返功能专用于对计时码表某一类的描述。飞返计时,就意味着按下按钮,所有计时指针立即归零并马上开启下一次计时。如果还不理解,更直观的说是:普通的码表必须要使用者在停止计时功能之后,将指针归零,之后才能再次进行下次计时操作。而飞返计时功能就可以省去这些复杂的步骤,计时功能启动后,只需按下飞返按钮,所有计时针自动归零并且无间断的开始下一次计时。

飞返/逆跳的功能总是能给喜爱把玩腕表的人带来难以抗拒的魅力。指针的瞬间摆动仿佛能刺激人的兴奋点,增加愉悦之感。对于这样的“玩物”,有些是以飞返/逆跳功能为主打,有些则是作为附加功能而出现,价格自然也是有高有低。对

于有兴趣的表友应该量力而为选择自己所能够承受的表款。毕竟,这些功能并不能真正让“时光倒流”,做到的是让你体验腕表所给予的玩味与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