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初冬季节,走进河南省渑池县大山里的一个小山村,听当地人讲这应当属于一个古村落,带着好奇和期望我们一行人来到了这里,小山村依山而建,上个世纪前半页的土坯房子依然保存完整,屋檐下的墙面上挂满了红红的柿疙瘩,给小山村留住了几分晚秋的色彩。早上10点多钟了,正是村民吃饭的时间,巷道里几乎看不到人影,大家决定走进农家,看看他们的生活是啥样子。

大山中的小山村也和其他地方一样,大多数青壮年劳力走出了农村在外打工为生,很多的家户门上留着铁将军在值班,一边拍着民居建筑一边朝前走,慢慢的走上了村子中间的巷道,远远的望见了一位老人家,大家把镜头不约而同的朝向了她。奶奶人很和善,和我们打着招呼,并且给我们开始介绍古村的情况,老人家口若悬河,谈吐不凡,大家感觉到奶奶一定是个有故事的人,随后决定去她家坐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奶奶姓袁,今年75岁了,她在这大山里生活了一辈子,站在小小的四合院子里,我们从奶奶的文化程度聊了起来,袁奶奶打开了话匣子,她说自己15岁初中毕业,当时就是村子里不多的文化人,16岁开始在当地的小学任民办教师,一干就是20年,当年月工资也就是10元钱和一些几十斤粮食,微薄的薪水难以养活一家人,随后她就辞职回了家,这是她人生中犯下一个大错,如果再坚持2年的时间,就有转为正式教师的机会,现在就能退休在家,每月能领4000多元的工资了。

奶奶说自己的命运多舛,她的第一个老伴原本也是个公办教师,可是20多年前不幸病故,后来她又重新组织了家庭,2个儿子有一个也去世了,现在就和大儿子一起生活在这古村子里,这段时间老伴身体有病,儿子陪着他去了县城医院看病去了。奶奶非常热情,怕我们在外边冷,又把我们请进了她的房子,让我们看儿子给她准备好的“喜货”。

奶奶所说的“喜货”其实就是棺材,她说儿子虽然是农民,可是非常孝顺,按照当地农村人的风俗习惯,10多年前砍下自家的一棵大楸树,为她和老伴准备好了棺材,这棵大楸树有将近百年的时间了,长得很粗壮,总共做了3副棺材,棺材的做的质量很高,是儿子在县城做的,两边都是独板,如果要卖钱那可是要上万元的,对山里人来说就是上等货,自己和老伴各留下一副,另外一副就留给了儿子,曾经有人想花高价钱买走,她是坚决不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奶奶说儿子不是现在老伴亲生的,可是相处的关系和亲生的一样,他的家庭非常和谐,3个孙子孙女都已经大学毕业在外工作,她甚至还见到了重孙子,自己做上了老奶,平时孩子们回家都要给她留些钱,她觉得在村子不花钱,那个孩子的钱也不收,孙子们就偷偷将钱给她留下走后再电话告知她,说到这里奶奶非常高兴。

袁奶奶说现在儿子两口子在村子里种着庄稼,农闲时间还要外出打工,平时家里就是他和老伴两个人,闲来无事也做点赚钱的的小买卖,挖点药材做做柿饼,能卖几个钱算几个钱,现在社会好农村老人有养老金,家里吃喝都有,不需要怎么干活就能过的很好。

奶奶说这辈子自己最骄傲的事情就是三个孙子孙女都考上了大学,这和她对孩子们的教育是分不开的。自己没有转正成为正式教师有点遗憾,可是孩子们给她很长脸,弥补了自己的遗憾。

袁奶奶家门前的大树上还晾晒着一些柿子串,这是儿子在家的时候放上去的。奶奶说自己就像这大树一样扎根在大山里生活了一辈子,最大的希望就是孩子们能过上好日子,现在赶上了好时代,她相信只要能勤劳一定能致富,孩子们以后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的。【想看到更多的百姓故事请点击右上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