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哑铃妈妈

母亲的生活中总会遇到很多新的问题,也总是让孩子产生老问题。

曾看到一个家长的留言,搞笑中透着一点家长的无可奈何。

孩子说:“妈妈,这个太难了,我不行。”

家长微笑回答:“这只是一个小手工而已,一下就搞定了。”

过了一会儿,孩子又说:“妈妈,这个好难。”

家长克制着说:“一个小困难而已,你再试一下。”

再过一会,孩子又说:“妈妈,这个好难。”

家长怒吼:“自己解决。”

又过了一会,孩子再度喃喃:“妈妈,这个真的好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家长:……不说话。

最后,孩子继续唠叨:“妈妈好难啊,我搞不定。”

妈妈咆哮:“你再说难,我就揍你……”

有时候,真正让母亲抓狂的不是困难的工作,而是孩子的不断重复。其实,这个循环与重复可能不是孩子造成,而是当孩子第一次说太难的时候,母亲的第一句话决定。

那么,当孩子说“太难了,我不行”,父母如何去做会更加的智慧与恰当呢?

“妈妈也觉得好难呀?宝贝”

绝大多数妈妈第一反应,是以自己的经验去指正孩子,教孩子怎样做或习惯性地鼓励孩子,但实际上很难被孩子接受。

因为孩子感到了受挫,感觉自己能力不行,而且离父母的标准差距还非常遥远,会本能地选择“逃避”,以此来摆脱糟糕的感觉。

这时候,父母能淡化自己的权力与地位,适当地“示弱”与孩子共情,结果很可能会完全不一样。

所以,真正有效的第一句话是“宝贝,妈妈也觉得很难”,让孩子与父母在情绪上相互融洽,再进行任何“指导”,效果会立竿见影。

“我们可以一起想想,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完成呢?”

与孩子共情后,父母也不能直接给答案,而是用开放式提问去引导孩子。不要限定唯一的答案,而是以开拓孩子的思维为主,并且在恰当的时候,给予一些有启发性的线索,让孩子自己去寻找答案。

在这个过程中,要不断地引导孩子总结与分类,让孩子找到事物的规律与方法,不断提升逻辑思维与实践能力。如此,来强大孩子的学习力与行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要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去做,就会有收获的,对吗?”

这是一个激励,而且这里强调了两个点:

第一、激励的时机一定要合适。

孩子的教育中更多需要的是激励,但是这个激励的时机一定要正确。

如果当孩子一头雾水的时候,鼓励也只会让孩子更加惊慌失措,而当孩子情绪稳定,积极思考的时候,激励才能真正的发挥其正确的效应。

所以,父母要做的第三步就是激励孩子,告诉孩子:“我们要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去做,就会有收获的”

第二、传递的信息要到位,可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很多父母容易产生一个误区,遇到事情,第一时间想要的是缩短时间,快速的解决问题。于是,家长不断地强调孩子按最标准、高效的模板去解决问题,而不是给孩子足够的时间与耐心,让孩子寻找一个量身定制的答案。

所以,在激励的话语中,父母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孩子的过程中要更强调过程而非结果。

如此一来,孩子就不会感到“必须成功”的焦虑,而是可以更多地去关注努力的过程。并且,会让孩子相信只要努力,事情就可以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这便是孩子真正的收获。

父母能分享给孩子的经验,很可能只是一种公式,但如何发挥最大的效果,就看父母自己的领悟与实践。

其实,这个世界有一个神奇的现象,就像是一道数学题,解题的定理与方法,总是由那些简单的步骤组成,但是不同的题目,将公式与定理换一下顺序,就会产生完全不样的答案。这些答案,可能正确,可能答错。

所以,真正关键并是在育儿中你对孩子说的那些话,而是你将说话的顺序如何恰如其分的安排好,在最合适的时机,说出了合适的话。这种对于时机的把握及方法的灵活换位,才是父母应该真正关注的事情。

如果今天,你的孩子再跟你说:“妈妈,这个太难了!”你会套用哪个公式?还是将公式化于心中,根据孩子的不同情况,给出不同的答案呢?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