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青岛日报报道,近日,青岛面向全市和驻青单位集中遴选了100名优秀年轻干部,其中,副局级30名、正处级40名、县级市正科级30名。在遴选出的百名干部中,“80后”占比近90%,“年轻化、专业化”是他们的共同特点。

以30名副局级干部人选为例,平均年龄39.7岁,其中“80后”18名,占比60%。经过这次遴选,青岛“80后”市管干部由15名提高到33名,增加了一倍多。

这是继2012年之后,青岛规模最大的一次集中遴选。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直言,这是一次“非常之举”。

非常之举背后,是青岛急于激发干部动力、提升城市活力,以在激烈的城市竞争中立足的迫切心态。

去年,青岛发起“15个攻势”,要全方位“搞活一座城”。今年青岛又提出,打造“创业城市”。

搞活一座城,要先搞活关键的人。在城市攻山头、炸碉堡时,必须要有人“敢打敢拼”,而年轻干部无疑最具激情。正如青岛主政者所言:青岛改革发展事业需要敢打敢拼、冲锋陷阵的年轻力量。

但年轻干部数量明显不足。

今年3月份以来,青岛经过对全市干部队伍建设情况的梳理分析,形成三点判断和共识——

一是年轻干部问题是当前青岛干部工作的当务之急。一方面“供血不足”,干部队伍整体老化趋势比较明显,优秀年轻干部数量不足,特别是层级越往下问题越突出;另一方面“缺芯少面”,突出表现为市管正职干部队伍年龄偏大,优秀市管副职储备不够,选拔时捉襟见肘。

二是专业化是青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卡脖子”问题。全市“一把手”队伍专业素养和领导班子专业化覆盖率不高,有的领域特别是重点行业、前沿领域的专业化高层次干部急缺。这次问卷调查,各区市各部门各单位提出了440多名专业化干部引进需求,需求旺盛的本身,也反映出这一问题的紧迫性。

三是循环不畅是搞活干部队伍的一大堵点。表现在市直机关与区市、镇街之间的干部交流比较少,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三支队伍”之间交流不够,上下之间、左右之间存在割裂,干部资源优化配置的精准度需要加快提升。

于是,青岛想尽办法给年轻干部出头的机会。制定各种政策的同时,也让年轻干部走出去,增强自身能力。

最典型的例子便是去年提出“学深圳 赶深圳”之后,已派出四批约600名年轻干部赴深圳体悟实训,到改革开放的最前沿经风雨、见世面,塑造市场化、法治化思维。今年,又选派干部前往上海,开展针对现代服务业的专业化实训。

从去年至今,青岛已多次提拔年轻干部。

在区市主政者中,已有多名75后的身影。2019年10月,出生于1976年6月、出任城阳区长的解宏劲,成为青岛各区市政府“一把手”中首位75后;今年1月,年龄更小的张永国当选市北区长;今年,同样出生于1976年的王锋,也将履新区长职位。

这两年,青岛一直给外界营造一个“活力之城”的形象。

“青岛是一座青春之岛,是一个正在创业的城市,是城市中的独角兽。”类似话语几乎在每场关于青岛的推介场合中出现。

多用、提拔年轻人,也会给外界传递信号:青岛善待年轻人。来青岛,或许会有更多成长机遇。

不管怎么说,青岛还是具有竞争力和吸引力的城市。

去年,青岛面向全国选调180名高层次专业化干部,结果超过5000人报名,报名人数与录用人数平均比例达到30:1,竞争最热的岗位达到697:1。光是这两个数就能看出青岛热度有多高。

青岛正在“学赶”的城市深圳,有一个很大的标签:一座给年轻人机会的城市。希望有一天,青岛也能争取到这样的IP。

来源 青小岛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 翟翔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