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七GB:八一飞行表演队曾经的座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七爷大概是国产战斗机 里改型最多的一款,这话并不夸张。连上自己用的加上出口的再算上试验和过渡的,总的改型大概不下三十种。当然这其中很多都是内部设备的改进,外观上差别并不大。但对我等吃瓜群众来说,貌似外观的改进才是最直观的。只是飞机外观的改变,多半也伴随着气动布局和机体结构的改变,所以往往也是“大改”,今天就来梳理一下那些“大改”的七爷。

七爷的第一个大改,应该是歼七Ⅲ。其实歼七Ⅲ的外形还是有参考的,就是米格-21ΜФ。不过,当时并没有从原产国取得多少米格-21ΜФ的资料,而仅仅是参考了其外形进行改进,最明显的特征是硕大的机背,里面有一个附加的燃油箱,这也增加了歼七Ⅲ的航程指标。歼七Ⅲ是歼七的全天候型,这里的全天候当然不是指的能全天候飞行,而是全天候作战,因为当初引进的米格-21和之前仿制的歼七系列夜间作战能力都极其有限。

歼七Ⅲ

不过歼七Ⅲ的生产数量不多,真正让歼七家族发扬光大的,其实是歼七M。这是一款出口型,虽然外观上能直观看到的只有空速管的上移,但是内部关键设备却换的很彻底,并且换的还是当时从欧洲进口的先进设备,机载武器也增加了法制导弹,算是苏式机体和欧式设备在中国的集大成,这大概也打开了很多人的思路,于是歼七M也成了后来出口型歼七的基本型号。

歼七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按时间排序接下来的应该是歼七E。在整个歼七系列的发展过程里,歼七E的改进无疑是最大的——从里到外,也是最成功的。一方面改善了全机气动特性,提高了机动性的很多指标,另一方面也增强了挂载能力,发动机也改成了推力更大的涡喷十三。几套组合拳下来,歼七E不仅迅速占据了国内低档主力战机的位置,在国际市场上也大放异彩,出口了很多友国,带来不少收益。

歼七E

再后来是歼七FS。歼七系列本来轻巧灵活,机动性能并不差,但是吃亏在信息获取能力不足,这与进气口开在机头占据了通常的机头空间有关系,所以下颌进气的歼七FS的研制初衷其实目的很明确,就是解放机头空间。改进后雷达舱允许装置的雷达扫描天线直径超过了600毫米,可装美国APG-68、俄罗斯“甲虫”雷达等先进火控雷达作为标准装备,再加上发动机更新,歼七FS的综合性能比老歼七有了一个较大的飞跃。还有一点值得一说,那就是歼七FS是由成飞联合国内几个单位共同出资研制,可谓是开创了国内军机研制的一种新模式,从此让成飞在歼七的魔改之路上一去不复返。

歼七FS

歼七FS的下颌进气道后来进一步回缩,成了标准的腹部进气道,又在机头加了一对小翼,这就是歼七MF。这样一改,至少在外观上又向三代机靠拢了很多。这种方案在几次航展上露过面,不过大概是已经进入到二十一世纪,这种以上世纪五十年代二代机的机体进行改进的战斗机,似乎着实拿不出手了,再加上新一代的歼十、歼二十生产任务比较重,还跟国外合作了FC-1,歼七MF没有下文也情有可原。但是莫急,歼七E的双三角机翼、FC-1的蚌式进气道都是好东西,因此大概是本着“有枣没枣打三竿”的原则,成飞后来还推出了装有双三角机翼的歼七MF、装有蚌式进气道的歼七MF……等方案。

歼七MF的两种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后来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作为国内主力战机之一的歼七E还没闲着,围绕雷达和人机功效等又进行了一轮改进,就成了歼七G——一开始还叫歼七EG,意思大概是“歼七E改”,不过没多久就全部统一成了歼七G。机头没改,只是把原来装在进气调节锥里的测距雷达换成了一具小型脉冲多普勒雷达,虽然还是比不上标准三代机水平,但是发现目标的能力无疑能得到提高,加上头瞄等设备加持,也进一步提高了近距作战能力。另一个显著的改进是原来的框架式座舱换成了整体风挡座舱,改善了飞行员视野。

歼七G

到此结束了?还没呢!别忘了歼七还有个同门堂弟——隔壁贵飞的“尖叫七”。面对三代机服役后教练机市场的缺口,洪都推出了L-15,而原来生产歼七同型教练机的贵飞也推出了这款“山鹰”。乍一看前半截多半会眼前一亮,再一看后半截禁不住心中一凉——这不是歼教七的屁股么?连两块腹鳍都原样奉上。

“山鹰”

再后来呢,目前还没有,据说歼七MF还在改,但毕竟所有飞机,改着改着终有一天就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