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为德国著名教育家、“德国幼教之父”Wassilios E. Fthenakis在2020HOPE幼教创新大会上的发言实录。

今天的教育系统正在面临有史以来最大的挑战,我们必须将现存的教育系统进行现代化改造,同时要完成2个巨大的全新的变革:空间变革和数字化变革。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今天上幼儿园的孩子,将在2040年结束他们的教育,他们将进入一个与今天相比完全不一样的工作世界和生活世界,今天的我们对此无法做出准确的预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让我们的孩子为怎样的世界做好准备?

对此的答案也很简单:我们不知道!

但我们也知道一点点信息,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帮助,将教育质量现代化。

孩子必须能够胜任一个深刻变化的、使用尚未发明的技术的世界。

那么问题来了:学前教育为此能做什么?

我们可以预言,学前教育为成功的教育生涯提供基础。这给学前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内部里的地位带来了新的评价。

当前,我们面对教育中的范式转折的挑战:在教育机构里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增强孩子的发展和孩子的素养,从出生开始!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不同国家开发了不同的课程,这些课程界定和设计了幼儿园的教育职责。

但是,如果我们要让我们的孩子对这个还不清晰的、还无法预测未来做好准备,那就必须将教育系统现代化。

教育系统的现代化包括:哲学、教育理论基础、行为原则、教育目标、教学法原则以及整个的教育过程!

为了能够很好地完成这项工作,教育系统需要做出五大变革:

  • 理论变革

  • 课程变革

  • 教学法变革

  • 空间变革

  • 数字化变革

接下来我们依次来阐述这5个变革。

01丨理论变革

上个世纪的教育系统建立在建构主义的原则基础之上,这个理论认为,孩子是带着学习好奇心来到这个世界的,孩子会自主地探索这个世界,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建构对世界的主观认识,从而能够胜任这个世界,这就是教育。这个一个以个体为中心的原则。我们今天知道,这个原则对教育的定向无法提供更多的帮助。

今天我们更多地追随另一种范式,就是社会建构主义,这个理论更多地把教育看作并建构为社会的过程,教育嵌入在社会和文化背景之中。

因此根据这一范式,在教育过程的组织中,环境起到了核心的作用。这一教育理解的核心要素是互动。这个范式的核心要素是互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教育发生在个体之间的互动中,母亲和孩子之间,父亲和孩子之间,孩子之间,他们沟通,他们互动,他们创建对话。通过沟通和互动他们获得了新的知识,特别是探索了意义。因为这个过程嵌入在社会和文化的周边环境里,因此在新课程里,周边环境成为了课程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

课程不再仅仅聚焦于机构提供的教育活动,而且也整合了外部的学习场所。

世界上有大量的研究,包括美国的、英国的和德国的研究都在研究结果中得出了同样的结论,互动是教育质量成功的秘诀。

根据社会建构主义的视角,我认为:孩子从小就嵌入在社会关系网之中。他积极参与设计自己的成长过程,就像建构主义者认为的一样,但他并非独自一人成长,这就是差别!儿童的社会关系网,创建于真实的(或模拟真实的)以及虚拟的空间中。因此,周边环境跨越了真实的、模拟的领域,也整合了数字的领域。

02丨课程变革

作为对挑战的回应,不久之前我们有了新课程的这7本丛书。目前正在使用的课程把孩子放在中心位置。但这些孩子不是孤立的,而是从小就作为自身发展和教育的主动的共同建构者。孩子和老师一起、父母一起主动参与建构他的发展和教育。这些您目前所看到的课程主导了这个发展,其中的众多创新我现在无法意义向大家做出介绍。但其中有一点非常重要,这些课程不仅仅聚焦于幼儿园里的教育过程,而且同样也聚焦于周边环境中的教育过程,在家里,以及儿童成长的社会和文化的框架里。

在德国,我是第一个主导了这个发展的。您这里看到的是巴伐利亚州的3-6岁儿童教育计划,以及该教育计划对0-3岁儿童教育的进一步延伸。

还有另外一个黑森州,我给他们做的教育计划更为宽泛,涵盖了0-10岁儿童的教育,也就是说不仅仅涵盖了幼儿园的教育,还涵盖了小学的教育。我们需要这类跨越机构的教育计划。

但是,拥有课程不能保证在每个孩子、每个机构那里实现教育高质量。因为老师对教育计划会做出自己的解释,有些时候也未必会切实使用,有时候老师自己也不知道怎样在实践中应用教育计划。

出于这个目的,我在不来梅大学组建了一个团队,花了10年时间制定了教育计划的实施策略,现在这套丛书也已经翻译成中文出版了,之前也出版了俄罗斯语版本。

这套丛书聚焦于STEM领域,非常详尽、专业地解释了如何在这些领域实施教育计划。从书中也包括档案袋和大量的案例,可以帮助大家理解如何去组织今天的教育,如何做得更专业,如何把周边环境纳入教育。在最后一点上,我们积极吸纳了家庭,以一种平等的方式让幼儿园和家庭组成了教育伙伴关系,他们一起共同建构孩子个人的教育生涯。丛书中有专门一本书是涉及这个方面的,我们将向大家展示这个关系是如何创建的,尤其是如何在家庭里通过利用家庭的日常生活来强化儿童的素养。

我为德国构建的这个教育模型包括教育愿景、素养、教育领域和教育场所,使得幼儿园外面的场所成为课程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以便大家理解和确认这个前提条件,即整合幼儿园外的学习场所也是幼儿园的职责所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的教育愿景认为,我们需要培养身体强壮的儿童、具有语言交流和数字媒介素养的儿童、具有创造力、想象力和艺术爱好的儿童、乐于学习、探究和发现的儿童、有责任心,根据正确的价值取向行事的儿童。课程要追随这个教育愿景。

素养被分为4个领域:聚焦于个体的素养、能让孩子参与社会、能参与构建和分担责任的社会素养。

下面两个素养领域是我20年前在我的研究所所提出来的两种素养,掌握学习方法的素养和应对变化和挫折的素养。今天,这两种素养尤其已经被证明为是最核心最重要的,是未来素养。

首先是孩子的自我效能感、自我身份认同,比如,我是一个充满自豪感的中国的孩子,很健康地生活在社会和文化地周边环境里。我们也很详细地描述了社会素养,比如对大自然和环境的责任。这也是本次活动的一个主题之一。孩子必须很早就学习承担他们对自然、对他们周边环境,以及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对社会文化系统的责任。

接着是掌握学习方法素养,即学习如何学习,这个在小孩4岁的时候就要培养。还有就是抗挫性。大家可以在即将中文出版的书中读到所有这些素养。

现代的课程的一个重要视角是面向社会空间。我已经强调过了,课程不仅仅聚焦于教育机构,而是要分门别类地整合儿童成长和教育过程发生的整个社会空间。

为什么这一点很重要呢?已经有一系列地研究显示,家庭是最重要地教育场所。加拿大的一个“在加拿大成长”的研究,后来被很多的国家如新西兰、澳大利亚、法国、苏格兰以及其他的国家所借鉴去研究,最后都出现了同样的研究结果:如果所有的家长、尤其是被界定为来自有风险家庭的家长在家长素养方面得到加强,他们的孩子在社会素养方面的成长与来自没有风险家庭的孩子一样或几乎一样,短期和长期的研究结果都是如此。因此,幼儿园外部的教育场所尤其是家庭要得到严肃的对待,而不能持有幼儿园搞定一切的想法,这是无论如何都不行的。

大家在这里已经可以看到,红色的柱子代表的是来自风险家庭孩子的成长,因为父母亲得到了素养的培养,所以他们在社会素养的发展上达到了与左边黄色的柱子代表的是来自无风险家庭孩子的同等程度。

我无论如何强调都不为过,家庭作为教育场所和孩子教育生涯的共同建构者在与幼儿园的紧密合作中会让孩子得到最好的发展结果。

这里大家看到的是在国际研究文献中的著作,从1966年就开始对这个主题进行了研究,得到的总是一致的结论:家庭是最重要的教育场所。

此外,我们必须去思考,我们的周边的社会环境里能提供哪些资源。为此我专门设计了一个APP程序——DYC(探索你的城市)。这个程序汇集了一个城市所有可供使用的社会资源,社区可以提供哪些服务,哪里有体育场地,哪里有图书馆,哪里有专门针对孩子的服务,比如游泳馆、足球场,并加以分门别类,通过一个App提供给每个孩子。每个孩子都可以检索查找这些地方,当孩子在某个场所做过游戏,做过某些活动,就可以对此场所进行评价。这是一种新途径,让幼儿园通过使用新技术把社会文化的周边环境积极地纳入幼儿园地工作和服务中去。

03丨教学法变革

大家所有人也都知道,教育质量不能仅仅依靠结构的特征、结构的指标而达成,而是首先通过教育过程的组织。为了这个目标,目前大家可以认识到3个重点,首先是实施新的教育创新,二是教育过程现代化的原则,即教育过程的组织,当然还有共同建构。

首先来看第一点,现在存在很多新的原则可以嵌入到现代的幼儿园里去,比如借助机器人学习,社会机器人现在得到了广泛地应用。还有无人机,用无人机不仅可以增强孩子的技术素养,还可以给孩子提供原来没有办法实现的从另一个维度看自然、看周边环境的通道。另外还有比如虚拟工作室,还有更多的创新我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教育高质量,就如同我已提到过的,通过聚焦于儿童优点而非缺点的、基于证据的教育过程的设计来得到最好地保障。

有效设计学习和教育过程的原则也有很多,我在此也不再一一枚举了。我总结了24种方法的原则可以帮助老师们更有效地组织教育过程,我们把它们分为一般的教育方法和特殊的教育方法。

最重要的是第三种原则,即共同建构。这一原则的定义是简单的,这个原则认为,我们所有人一起学习效果最佳,而不是独立学习。共同建构给幼儿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带来了很大的改变。借助共同建构产生了知识,建构了意义,孩子和教师共同建构过程。

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没有预设被动伙伴的一种教育和教学法原则:孩子和老师共同主动建构学习和教育过程,这带来了师幼关系的质量变化。举个例子,秋天时,您带领孩子走进森林,您让孩子说出掉在地上的美丽的树叶的颜色,使用树叶进行分类,您这是在传授知识。但是,当您或者某个孩子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这棵树掉叶子了,而另一颗树没有掉?这就是意义建构的层次了。我们理解为什么树叶掉落的意义。孩子被邀请来提出他们自己对此的想法,某个孩子说,树生病了,所以让叶子掉下来。另一个孩子说,因为太冷了,所以树没法继续保留它的树叶了。这些各式各样的个人的回答就引起了讨论,老师可以做主持。最后大家都找到了一个所有人都一起建构出来的答案,每个人的答案都受到尊重,大家都遵守相互尊重和接纳的规则,这个一个非常深入的、和谐的原则,每个人都遵守,也带来了最高的质量。

大家从这张图片上看到的是,共同建构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孩子和成年人在一个集体里相互讨论和商讨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和解释。现代的教育过程也应该这样来组织。

实证证据显示,基于社会建构主义理念的教育过程及其用共同建构教学法原则的组织为更多的个人公平和更高的教育质量打开了一扇门,而没有任何一个其他原则能够做到此。所有这些原则都将在新的中文出版物中得到介绍。

04丨空间变革

幼儿园空间的设计,不管是在内部还是外部,在过去10年在全球得到了很大的重视。为此我们需要新的空间设计,学习空间不仅有真实的,也有虚拟的。如果我们改变了教育的理论基础,改变了教学论-方法论的原则,这些新的理念无法在陈旧的空间里得到贯彻。

你们现在看到的是我们在慕尼黑建立的一些学习空间,这些空间非常有利于互动,支持沟通,可以提供视角的转换,促进合作学习。

05丨数字化变革

发生在不同的层面上

第一个是增强孩子的数字素养,从小就开始,最迟在小孩2岁的时候开始增强孩子的数字素养!因为这个年纪的孩子已经开始使用不同的设备,从父母那里继承了互联网文化。

欧盟曾经制定了一个数字素养框架,介绍了21种素养。

第二个领域涉及如何使用新技术组织教育过程。众所周知,IPAD已经在幼儿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许多教育过程都借助这一设备得到了组织。通过虚拟增强技术,教育领域可以得到拓展,教育过程得到深化,从而孩子可以了解到原来通过感知器官根本无法了解的事件、过程和情境。

使用新技术记录学习进步并用于个别化的诊断目的,这个领域目前的进展非常迅速,现在我们有能力非常准确地研究儿童的识读困难症并提供专门的个性化的促进程序。

使用技术用于教育机构的数字化和控制,用于教育过程的记录和评估,这越来越被重视。因为这个技术可以同时记录下每个孩子的教育过程。

总结

各位都知道,我们的教育系统当前正在进行巨大的变革,改革后的教育系统不再仅仅聚焦于知识的传授,而是更加聚焦于强化儿童的发展和儿童的素养。而我们大家都知道,儿童的这些素养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发展了。因此儿童早期的教育的意义和地位得到了新的评价,它为儿童的发展和成功的教育生涯奠定基础。

今天上幼儿园的孩子,将在2040年以后进入一个与今天相比完全不一样的工作和生活世界。对今天的教育系统提出的最大挑战是发展教育质量和强化素养,使得孩子有能力胜任飞速变化的世界,恰当地应对这些挑战。如果人们要达成这个目标,就必须在多个层面上改变教育系统和教育质量。这既涉及我们建设教育系统的理论基础,也涉及教育目标的定义、教学论-方法论的原则、我们的行为准则,也就是说整个教育系统的建构。

在过去的15年,我为德国各联邦州以及其他国家做了这项工作。在20世纪,我们把教育更多地理解为一个个人的过程,我对此做了一些调整,更多地把它理解为一个社会过程。这意味着,孩子在与他人的互动和沟通中学习,与父母、与老师、与其他孩子。现代教育建立在互动、沟通以及讨论之上,并深深地嵌入社会、文化的背景中。这一观点带来了很大的优点,我们可以优化这些互动、沟通,这意味着,我们手上第一次掌握了强化教育质量的钥匙。为此我们使用了一种全新的教学论-方法论的原则,即共同建构的方法原则。共同建构原则认为,知识的产生和意义的建构在与他人的交流、互动、沟通中进行,这意味着,基本上我们要欢迎孩子发表他自己的看法、问题解决方案用于讨论,充分尊重地对待孩子,尊重孩子自己的想法和观点,邀请他们积极参与这个过程的建构。共同建构意味着,我们一起可以更好地学习,和孩子一起学习。

我们今天知道,这个方法不承认权威,可以达到最高的教育质量。它改变了老师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老师不再教知识,他不仅仅陪伴和支持孩子,而是积极地一起建构教育过程,并承担这个过程要达成的目标的责任。我们也知道,幼儿园要达成教育目标,必须与家庭建立教育伙伴关系。幼儿园和家庭一起建构孩子个人的教育过程。基于这个认识,我们也开发和使用了新的课程。但我们从中收获的经验是,单纯依靠提供课程无法在每个幼儿园、尤其在每个孩子身上达到同样的教育质量,有些老师解释说幼儿园的整体条件不适合使用我的课程。所以我组织了一个团队开发了使用这个课程的实施策略。课程和实施策略二者一起保证了课程得到更好地实施,幼儿园能够达成教育目标。

今天向大家展示的这套丛书就是我们的实施策略,它聚焦于4个领域,学前的数学教育、自然科学教育、技术教育和强化数字素养的媒体教育,丛书中其中一本书指导老师借助成长档案袋记录每个孩子个人的教育过程,还有一本书设计了幼儿园和家庭如何在教育伙伴关系基础上建构合作,我们所有人和家长如何有目的地利用日常生活条件、日常生活经验在家庭里强化孩子的发展和素养。

10年前,大家还没有像今天这样那么地关注STEM学科。我今天很高兴,中国的老师也可以使用这套丛书了,我也很高兴能用这种方式与中国的同行们进行交流。我将从各位这里学到很多,如果这套丛书中的某个建议可以唤起您的兴趣,我将非常高兴。总而言之,它们是为了实践而出版的丛书,包含了许多案例和使用可能性,详细分解了教育目标。我现在已经开始并在不久的将来会把这套丛书转换为数字版本。我将向大家展示,我们可以使用现代的技术拓展和深化这个过程。也许下次活动我就可以向大家介绍这方面的进展。

我再次感谢大家的聆听,并祝愿本次论坛取得成功,大家交流愉快,师生之间有高质量、积极的互动!谢谢大家,你好!

最后的话

对德国技术教育感兴趣的话

千万别错过费纳科斯教授的书籍

《德国学前儿童技术教育》哦

*声明:本文来源2020HOPE幼教创新大会,如需转载请在公众号内回复“转载”。

本文为Wassilios E. Fthenakis教授在2020HOPE幼教创新大会上的发言实录。

手机和微信同号

联系请备注品牌+姓名

手机和微信同号

联系请备注园所+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