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父母的免不了对孩子进行说教,但孩子大多情况都是一副爱答不理的样子。

许多小孩子当被问到最反感父母的行为时,总少不了爱唠叨和不守信,而这两种情形都是从家长的口中说出来的。几乎每个孩子的青春期,都会对家长不厌其烦地重复说教产生反感。

因而作为家长,学会适时地“闭嘴”,也是一种教子的智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过多的批评和“过刚易折”的道理一样,适度的管教给孩子指导作用,而过多的批评只会起到反效果。或许有时候并不是批评,只是一些叮嘱和好意的提醒,但一遍遍的重复还是会让孩子心烦,更何况是那些莫须有的批评,更是会引起孩子的逆反情绪。

前几日,南京发生的一场儿子弑母的悲剧,恰恰是因为长期的说教与辱骂成为了导火索,正在念高三的小李与母亲的冲突是一场偶然,但也可以说是必然。

李母为了孩子的学业一直和小李一起学习,陪读本来是一件好事,但是两人却经常吵架。孩子一方面要承受着学习的压力,同时还要每天承受着母亲的说教辱骂,就此埋下了矛盾的种子,在最后的一次冲动中暴力升级。

如果母亲能够早点感知到孩子的情绪,在孩子压力过大时,少给一点压迫,多一些疏导,在孩子在崩溃边缘的时候,能够及时收住自己嘴里的话,或许事情能够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那么对于父母来讲,及时闭嘴其实就是要学会控制自己,但不代表对孩子的所作所为放任自流,可以管孩子,但是不要处处都去管,才是正确的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 以引导孩子为主,避免控制

其实就是让孩子掌握自己要做的事情的主动权,虽然近几年我们一直呼吁这样的理念,但家长往往把握不好其中的分寸,这就导致,孩子没有家长的提醒就很难主动去做,而父母如果提醒孩子该做什么,又很容易打消孩子的主动性。

父母要学会挑选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方式做引导,没有必要把督促放在明面上,而是做一些隐性的努力,孩子做事没有章法,家长应该教会他有计划地做事,而不是自欺欺人地列好计划,然后时时刻刻看着。

更不应该让孩子自己参照计划自己完成,因为没有基础的改变只是一盘散沙。

家长可以先尝试着在一些简单的事情上让孩子先养成一个时间观念,然后逐渐叠加孩子生活中做事的计划性,这种循序渐进的引导,能让孩子更容易接受自己的改变。同时父母也不用和孩子发生太大的矛盾,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既是问题的提出者,同时也是解决者。

在青春期孩子的教育中,父母应该充当一个引导的角色。

二、 孩子的亲身感受远远大于枯燥的说教

这是不言而喻的事情,父母在孩子面前做好自己,不用对孩子过于偏爱试着去获得孩子的依赖,也不需要强求孩子做事一定要做出什么结果,而是在孩子面前营造出一个更加正面积极的形态。

让孩子意识到,父母是自己可以请教和学习的对象,也是可以进行平等有效的沟通的,孩子感受到了你对他们的尊重,自然会想建立起更和谐友善的亲子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外父母用自己的具体做法让孩子看到,自己所讲述的那些道理在一些情形下所发挥出的作用,比你耳提面命地和孩子讲一百遍都更加直观。父母看到了孩子那些不合理的地方,不用着急指出,让孩子试着去自己承担,有了父母的示范,他们也能更快得找到方法。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和理解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