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有过农村生活经验的人,大抵都不会有”没人帮忙“之类的说辞。其实,不管时代如何变迁,如何沧海桑田,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农村人互帮互助的习俗,都不会改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是帮忙的人减少,而是农村整体人口在减少

之所以有”农村老人去世,以前乡亲都去帮忙,现在没人帮忙了“的感慨,其实,钰姐认为,他们看到的只是表象,我们不能从表象去推断和下结论。

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现在农村人口流失得很快,农村人口越来越少。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同时鼓励农民在城镇买房落户。

农民通过进城务工,有了一定经济实力,自然就选择在城市安家了。据相关报道预计,到2025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达65.5%,新增农村转移人口达8000万以上。

还有从相关数据看,2019年乡村人口已减少1239万人,这些减少的人口就是离开了家乡,批量地涌向了城市去工作和生活了,农村人口自然就凋零了。

我们也是从农村走向城市的一代,如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通过读书、务工等途径而留城的。但是,现在每次回村,看到凋零的村庄、寥落的村民、荒掉的土地,再想想少时农村的热闹、整齐漂亮的田垄,等等,今昔对比,难免心生悲凉。

所以,不是农村一遇红白喜事,农村帮忙的人没有,而是农村整体人口在减少。农村整体人口少了,自然帮忙的人就少了,也就难免给人”没人帮忙“的错觉。

看看之前农村都有哪些人?男女老少都有,包括垂垂年老者,虎背熊腰青壮年者,满地嬉戏乱跑的孩童者,等等,可说是热闹非凡、其乐融融。

而现在农村还剩哪些人呢?垂暮之年、白发妪翁者,不在少数,孩童和青壮年者已经少很多了,小孩也随自己的父母去城里读书,年轻人也去城里发展了。

因此,如今一遇上农村红白喜事,帮忙的人就减少了,当然城里孩子回村也还是会帮忙的,但也不会到“没人帮忙”的境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能以个例来当常态,以偏概全

上面已讲了农村的现状:人口少,土地荒等,因此一有什么红白喜事等,村上邻里帮忙的人自然就少。但如果真出现”没人帮忙“的情况,那最多也只是个例,我们不能拿个例来当常态,以偏概全,这样所得结论就不客观了。

诚然,之前农村做红白喜事等,那是相当热闹,十里八村的人都可能会来帮忙。农村席面更有流水席、批量翻台席等,在大家的帮忙下筹办几十桌,上百桌都完全没有问题。

但早已严厉杜绝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之风,因此也省钱省时少力了,这是一种进步。

农村人口少了,操办之事少了,帮忙的人自然也就少了。但总而言之,也不能说农村“没人帮忙”了,如有这样的观点,那是没有客观了解现实情况。

农村互帮互助的习俗,仍未改变

现在的农村虽然不复以前的热闹场景,但农村人单纯质朴的心性,弥久不变;农村互帮互助的习俗,依然没有改变。

农村生活,不似城镇繁华旖旎,却也单纯质朴,少有勾心斗角,少有相互猜忌,大家热情村实、与世无争。正因少了那份对名利的执念,邻里间即便小有矛盾,却也不会冷漠处之、不管不顾。

还有,农村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还是需要邻里、村里或亲情、友情等来维系的。常言道“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远亲不如近邻”、“抬头不见低头见”,“一个好汉三个帮”,等等。

作为村里的村民之一,显然都深刻知道维系这些关系对于在农村生存的重要性,毕竟家里需要人帮忙了,也会呼之即来。有些在城镇工作的人,还常常专门回家乡宴请乡亲们,就有这方面原因。

现在农村里有什么红白喜事,大多还是会整村或整队行动。别问我为什么知道,因为常和父母打电话,他们聊天中会说今天去参加村里哪个嫁女、乔迁了,明天要参加哪个队谁过寿了,等等。

现在村里人口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反而更加团结了,即便有宴请,整体人数也不会多。

所以,不管从村里人的心性,还是从现实情况来看,农村邻里之间互帮互助的习俗,都是不会改变的。

大家怎么认为呢,欢迎留言区评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则删)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