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张一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华舆讯 综合报道 近来,美国辉瑞与莫德纳两家医药公司研制的新冠疫苗陆续宣称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上市有望。但多家媒体指出,美国这两款率先面世的疫苗采用了全新的mRNA技术,运输储存的难度也是前所未有的高——需要-20℃~-70℃的超低温冷链运输。

想把这样的疫苗推广开来,美国媒体大呼头疼,印度方面更是直接吐槽:我们就当这事没发生吧。

储存条件要求“前所未有”

本周,美国辉瑞制药宣布,该公司和德国BioNTech联合开发的疫苗能够达到90%的效能。

美国莫德纳公司则宣布,其最新研制的新冠疫苗可以达到将近95%的效能,消息放出引来美股一片欢腾。

学术期刊《科学》刊载的文章指出,两种疫苗都属于信使核糖核酸(mRNA)技术路线,属于此前从未投入实用的新概念疫苗技术。

这种物质可以让人体细胞对新冠肺炎病毒发展出免疫能力,但十分脆弱,只有在极低温情况下才能保持稳定。

辉瑞公司称其疫苗需要-70℃冷链运输,莫德纳公司将自己产品比辉瑞更“皮实”作为卖点,但运输中也需要保持-20℃冷冻。

英国《卫报》在一篇介绍美国疫苗前景的文章中一针见血地指出:“除了过去四年有人不断向美国公众灌输错误信息,冷链运输显然是推广疫苗最大的挑战。”

据新华社报道,如此极端的低温需求,一般要靠-78℃的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来满足。目前工业上大规模制备的二氧化碳通常是生产乙醇的副产品。但是,乙醇的产量会根据汽油的需求而上下浮动。今年春天,由于实施居家隔离措施,民众驾车外出的需求减少。因此乙醇产量也随之减少,进而导致二氧化碳供应量降低。大规模运输mRNA疫苗,可能导致干冰成为抢手货。

物流巨头砸重资严阵以待,发展中国家直接放弃

对发达国家而言,美国疫苗的严苛条件是个问题,但不算不能解决。

据欧洲时报报道,DHL、德迅等物流巨头都宣称可以确保疫苗在超低温条件下完成运输。目前德迅和DHL已经宣布,和制药企业签订了新冠疫苗的物流合同。

DHL一位负责人称,德荷边境的一处临时储存库中其实已有58台这样的冷柜,它们都在使用之中,被各种特殊药物、动物疫苗和用于临床研究的产品塞得满满当当。

这位负责人表示,虽然这么麻烦的成品疫苗是头一次见,但超低温运输需求在医疗行业其实并不少见,他们在这种超低温运输方面有很多经验。

中国中集集团推出了一款“疫苗三栖储运方舱”,适用于海陆空等多种长途运输方式,但对于-70℃的极端需求也无能为力(图片来自中新网)

不过,这样的准备也只对疫苗运输的“干线”起作用。对于分发疫苗体系的末梢来说,这样严苛的要求相当令人头疼。

中国财经媒体《每日经济新闻》称,高规格冷冻设备在美国医疗系统中已经供不应求,两家中国冷冻设备生产商因此股票大幅上涨。

中国A股上市公司冰轮环境称,该公司正在承建复星医药(美国辉瑞在中国境内的合作方)一个-70℃冷库项目。该公司因此和主营业务包括商用冷链产品、冷链物流装备、超低温设备等的行业龙头企业澳柯玛一起股价涨停。

相比之下,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情况就更不乐观了。

“算了吧(Foget it)”接受美国财经媒体彭博社采访时,印度一家致力于推广疫苗的社会组织负责人表示,他们的保障能力连为少数适龄儿童提供需要-8℃~-20℃保存的麻疹疫苗都办不到,-70℃冷链在印度根本不可能完成。

论亲民还得看中国

据中新社报道,19日,圣保罗州政府购买的首批12万剂中国科兴疫苗“克尔来福”(CoronaVac)运抵圣保罗瓜鲁柳斯国际机场。

该州州长若昂·多利亚(Joao Doria)当天表示,这是该州拟进口的600万剂中国科兴疫苗的一部分,后续的疫苗原料将分批运抵巴西,并由圣保罗州布坦坦研究所(Instituto Butantan)在巴西生产另外4000万剂疫苗。

目前,中国科兴疫苗在巴西进行的第三期最终临床试验即将完成,预计再过两三周的时间就可以把测试结果提交给巴西国家卫生监督局(Anvisa)审批。

这款疫苗之所以能够如此轻描淡写的运来这么多,主要是因为其技术路径是最传统的灭活疫苗。

常见的灭活疫苗成品保存所需条件与一般家用的冰箱冷藏条件差不多,有效时间最长可达3年。

这条技术路径历史最悠久,也被认为产出成品会相对较慢,但由于中国的疫苗研发起步较早,目前进度并不比速度最快的mRNA疫苗落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8月,2020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活动上一款向公众展出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图片来自中新网)

据中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此前介绍,疫情暴发后中国选择了5条技术路线加快推进新冠病毒疫苗研发,分别是灭活疫苗、基因工程重组亚单位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和核酸疫苗。

其中,多款中国灭活疫苗和腺病毒载体疫苗已经在全球多国开展大规模临床实验。

与辉瑞和莫德纳同路线的mRNA疫苗则起步相对较晚,陈薇院士领衔的中国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参与研发的mRNA疫苗今年6月才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进行临床试验。而此时该院研发的腺病毒载体疫苗已经在国际上开展三期大规模临床实验了。

中国此前曾反复强调,中国新冠疫苗将作为公共产品为全球抗疫作贡献,而显然,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疫苗相对“接地气”得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