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天,“三星堆:人与神的世界”特展于上海大学博物馆揭幕。三星堆专题展走进国内高校博物馆,这还是第一次。

展览以16件(套)文物概览式展示长江上游地区先秦时期古蜀文明成就的杰出代表——三星堆文明的璀璨与辉煌,其中国家一级文物多达8件,也有5件三星堆出土典型器物的复制品。这些展品包括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出土的青铜器、玉器、金器及石器,其中三星堆博物馆藏的青铜戴冠纵目面具、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以及金沙遗址博物馆藏的太阳神鸟金饰都难得一见。

位于成都平原北部的广汉三星堆遗址,面积约12平方公里,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历史,是迄今中国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它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昭示了古蜀文明作为中华文明重要组成部分,与黄河流域、长江中下地区文明紧密联系,实证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在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此次展览以“人间神国”“以玉事神”“万物有灵”以及“文明的延续”四个单元,精炼地展示了三星堆文明的青铜文化、玉文化、自然崇拜以及与古蜀文明又一发展高峰——金沙遗址的内在联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间神国”单元以青铜面具讲述了三星堆宗教信仰。

直接以青铜器铸造神灵的偶象来进行供奉和祭祀,是三星堆与中原地区在宗教信仰表现形式上的最大区别。其中,青铜纵目面具是最具特色的,以超比例的眼睛,展现了古蜀人由偶像崇拜所衍生出来的眼睛崇拜,其整体造型意象神秘诡谲,风格雄奇华美。此次的展品中就包括这类面具。

而三星堆青铜人像则特意强调了对手的夸大——手的塑造不仅大大超过人体比例,而且展现于明显的位置上。这些巨手被赋予了某种“神力”。青铜立人像就是手崇拜的典型代表。

“以玉事神”“万物有灵”单元分别从玉器和仿生性器物的角度阐述远古的三星堆文明。

三星堆遗址目前出土的玉器数以千计,工艺精湛、制作精美,与三星堆青铜器共同代表了三星堆文明的最高水平。在功能用途上,这些精品的玉石器几乎都与祭祀活动有关。此次展出的玉璋、玉璧形器都颇具特色,正是“以玉事神”的真实写照。

此次展出的铜兽面、铜扇贝形挂饰等,则表达了古蜀人对自然的崇拜。古蜀人认为,世间万物,山川、土石及动植物等都像人类一样具有灵性,他们赋予自然万物思想、智慧和情感,也通过自然万物与神灵对话。

“文明的延续”单元从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借来了“太阳神鸟金饰”仿制品,并配以大量对比资料,讲述三星堆出土的文物和金沙遗址文物的继承关系。商周时期的太阳神鸟金饰2001年出土于金沙村,目前被国家文物局定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三星堆文物专题展首次进高校博物馆展出,对正在成长的上海大学博物馆具有非凡意义。”此次特展的策展人、上海大学博物馆馆长李明斌指出。之所以选择“三星堆”,是因为“从长江文明的角度,四川在长江之头,上海是长江之尾,在地理上两者有线性的联系”。

同时,这也是一场上海大学文博专硕实习同学全程深度参与的、致力于小体量、高品质的教学科研实习展。上海大学历来非常重视考古文博学科建设,上个世纪80年代就设立了考古与文博专业,近来来更是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的优势,聚焦中国古代文明、博物馆与文化遗产保护、科技考古与陶瓷技术分析等方向,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优势。

珍贵文物与复制品在此次展览中的并置,恰恰显示了此次展览值得借鉴的一种策展思路——既尊重客观条件,又创新性借展高占比珍贵文物,力图用少而精的文物诠释璀璨的古蜀文明。在李明斌看来,文物原件和复制品同样具有研究价值,当文物无法外出借展时,文物复制品的展出也可以展现其中包含的文化信息。尤其作为大学博物馆,展览除了向公众呈现,还需要服务于教学研究。

此次展览由上海大学和四川省文旅厅共同指导、上海大学博物馆与三星堆博物馆联合主办、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协办,将展至2021年1月15日。

作者:范昕

图片均来自上海大学博物馆

编辑:王筱丽

责任编辑:卫中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