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6是我国在歼11B基础上研制和装备的一种三代半多用途重型战斗机,外形类似苏30,性能堪比F15E。自2013年3月首飞以来,目前已服役4年多时间,产量超过200架,平均下来每年50架,这在我国现役战机中几乎是生产速度最快的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歼16的生产速度可能是国产战机中最快的

更重要的是,到目前为止,歼16已经发展了三个型号,分别为歼16基本型,歼16D电子战型,还有隐身版歼16。其中隐身版歼16虽然已经下马,但它的出现,代表着沈飞在隐身战机领域最新的成绩,有些技术比FC31“鹘鹰”还要先进。

隐身版歼16的某些技术比FC31更先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歼16和歼16D

其实,强化三代半战机的隐身设计,在国际上是一种通行的做法,比如波音的F15SE“沉默鹰”就是先例。它采用了外倾15度的双垂尾,设计在保形油箱上的内置武器弹舱非常巧妙,再加上全身涂敷隐身涂料,大大缩小了雷达反射面积,隐身性能虽然比不了F22、F35和歼20,但基本与苏57处于同一水平,这是一个巨大的成绩。

F15SE沉默鹰

沉默鹰保形油箱上的内置弹舱设计很巧妙

而美国海军的“超级大黄蜂”战斗机则走了另外一条道路,既不改变外形,以电子干扰实现“隐身”。我们都知道,现代隐身概念是相对于雷达而言的,四代机能大幅减少雷达波的反射,从而实现隐身。但如果不控制雷达回波,只干扰对方雷达,以强大的电子战能力压制对方的探测手段,不也是能实现一样的效果吗?因此最新版的“超级大黄蜂”在EA18G“咆哮者”的基础上,强化电子战能力,并增加专门诱骗对方雷达的诱饵,从而变身“沉默大黄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超级大黄蜂的“隐身”可谓是另辟蹊径

而我国歼16的隐身之路,与F15S和“沉默大黄蜂”都不同,它采用的是先进的“超材料”技术,从而实现隐身。其实,在歼20身上,已大量应用“超材料”和“智能可调隐身材料”,经过大量的试飞验证,如今已非常成熟。而这种技术,不仅可以用于歼20,还可以下放转移到歼16、歼11等飞机的身上,因此隐身版歼16最重要的改进,就是大量替换了机体关键结构和蒙皮的材料,从而减少对雷达波的反射。

歼16和苏30

所谓的“超材料”或“智能可调隐身材料”,其实就是一种可以人工控制磁导率以及介电常数的新型复合材料,通过改变材料的分子排列顺序,从而应对不同波段的雷达探测,作用原理与变色龙的皮肤非常相似。也就是说,“超材料”可以根据所处的各种环境背景特征,对反射出去的雷达波进行智能调节,最终模拟出类似于背景环境的雷达反射信号特征,以此实现对敌方雷达的迷惑与干扰。

这个不起眼的绿板就是智能可调隐身材料

既然“超材料”和“智能可调隐身材料”这么厉害,那前面为什么说隐身版歼16项目失败下马了呢?实际上,这并不是技术上存在问题,而是我们已经有了歼20和FC31。歼20隐身能力非常优秀,既能执行空中任务,还有很强的对地对海打击能力,既然如此,何必折腾歼16?直接加大歼20的产量就可以了。

既然有了歼20,为什么还要搞隐身版歼16?

另外,“超材料”和“智能可调隐身材料”虽然性能先进,但成本也是很贵的,歼16价格本身就比歼20便宜不了多少,如果再用这些先进技术进行全面升级,它的售价可能会超过歼20,这显然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不是划算的买卖,因此歼16隐身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廉价地隐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隐身版歼16可能比歼20还要贵,没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