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衰人历史轻松读物

赤壁之战其实和你想的不一样!没有苦肉计,没有诸葛亮。

《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是整部小说最精彩的一部分,各路人马争奇斗艳,攻心、斗将,奇谋妙计层出不穷,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传送千年的故事素材。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周瑜的气量狭小,连环计、苦肉计诈降,各种精彩万分,但真正历史的赤壁之战是什么样子的呢?

赤壁之战,应该是中国封建王朝冷兵器时代一场很有代表性的战争。因为几乎包涵了所有戏剧元素。双方强弱对比鲜明,个性十足的双方统帅,反败为胜的曲折过程,真正的赤壁之战其实跟我们熟知的故事相差巨大,所以今天宁衰人就来跟大家聊一聊真正的赤壁之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l战场的位置:

苏东坡首《念奴娇·赤壁怀古》,我们都在中学课文上学过,不过这二杆子诗人把地方写错了,赤壁之战的战场是在蒲圻的赤壁,苏东坡同学些的词描述的是黄冈的赤壁。也就是现在分的“武赤壁、文赤壁”两个地方的来由。

l投入战场的兵力:

《三国演义》中,描写曹操汇集了83万部队来到长江北岸。但实际情况根据史料计算大致如下:

当时孙权的总兵力约在7-8万人,不过江东各地需要驻防,而且战力也不平均,更不利于调动,整个赤壁之战,孙权给周瑜统御的兵力只有3万人左右,当然这只是正面对峙的兵力。作为孙权的盟友,刘备的军队加上蹭来刘琦江夏守军,约为两万人。所以,刘备与孙权的兵力约5万左右。

曹操方的军队数量,至今历学上还有一些争议。取一个认可比较多的说法:总兵力约为23万人左右,八十万的来历确实是曹操自己号称的,当然这只是一种给敌人的心理压制。

不过据史料记载,但是曹操控制的北方总人口也就300万左右,按照当时10人取一丁的比例,曹操最多带到荆州的部队也就30万左右。

因此比较靠谱的真实军队比例应该是5:30

关于整个战争的过程和结果大体上跟《三国演义》小说中描述的差不多,只不过中间很多故事的主人公被小说张冠李戴或者凭空想象了。

我们来看几个大家耳熟能详的的故事真实情况:

l“草船借箭”是真的,但跟诸葛亮没关系

首先一点,当时孙刘联军军备还算齐全,不至于到箭矢都缺乏的地步。

其次“草船借箭”的故事确实是有的,但真实情况是:歪打正着的急中生智而已。

最关键的是发生的时间并不是赤壁之战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国志》记载:赤壁之战五年后,曹操当时平定关中后南下进攻孙吴。孙权迎战,双方在濡须口对峙,双方打了一阵,曹操劣势就坚守拖延,孙权亲自趁雾驾驶侦查船从濡须口闯入曹军前沿,曹操发现后害怕有埋伏,下令弓弩齐发。孙权的船一面插了很多箭,船体失重渐渐倾斜。眼看要翻船的时候,孙权掉转船头,让另一面继续承受箭矢,一直等到两面重量稳定下来,船身平稳,孙权快速的离开了前沿。所以草船借箭这事,只是孙权急中生智的撤离手段,没有“借箭”这个计划,也不是诸葛亮搞出来的,更不是赤壁之战之中发生的。哦,对了,也没说是草船。

《三国演义》中为了抬高诸葛亮,这的事就被挪到了卧龙身上了。

l“苦肉计”不存在,谁也没挨打。

小说中先是凤雏庞统,去曹操跟前一通白活,曹同学就将战船用铁链相连,最后周黄盖用火攻烧了个七荤八素。

但根据史料记载。曹军确实有水土不服和士兵晕船的现象,不过曹操并没有用铁链相连,曹阿满没那么呆萌,曹操的战船只是简单的用活动木板将首尾相连。看上去好像连成一串,目的只是快速的调配士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曹操这样做是为了应对当时东吴水军来以接舷战制胜的这种战法。船身晃动幅度大大减小,北方兵在船上可保持战斗力。两大船一体,可以快速进行接舷战,而且迅速造成2:1的数量压制。其实这种战法让江东军也很头疼。

苦肉计是压根没有史料记载过,不过确实是有火攻和诈降。《三国志·周瑜传》记载,黄盖给周瑜说:“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所以,火攻方案,真实情况是黄盖提出 ,周瑜完善的。

诈降计是真实的,不过黄盖只是为了迷惑曹操,确保火攻能顺利接近曹操水寨。

黄盖给写了封诈降信。这封信的内容在《江表传》记载。大概内容是:盖认为以江东六郡的实力,是不能抵抗曹操的,但孙权、周瑜执迷不悟要抵抗,所以为了避免与孙权、周瑜一起被消灭,愿向曹操投降,而且以当时的局势,曹操并没有太多怀疑。也就造成了火烧赤壁的结果。

l 跑龙套的“借东风”,有和没有一个样。

《三国演义》小说中,为了进一步神化诸葛亮,甚至给诸葛亮安排了一场类似于施法的过程,在南屏山做法,借了三天三夜的东南风,最后成为火烧赤壁的最关键环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情节也造成了一个大家认知的误区:火攻必须要东南风。

其实这个问题1800年来历代学者都进行了研究。

首先黄盖整个计策中并未提及风向问题,只说到曹操部队的船只有些首尾相连,可以火攻。

其次后世一些专家在对古代战船、帆船的技术分析中得出结论,当时的船是可以根据风向来调整方向,因此黄盖是驾驶火船到曹营的上风处,开始攻击的。

古代风帆技术出现在战国时期,汉代则已经很成熟。三国东吴万震所写的《南州异物志》中对帆船技术的记载详细说明。利用侧向风力的用卢头木叶制成的帆,船帆可“其四帆不正前向”。所以,黄盖的火攻船的技术程度已经达到要不要东南风都可以的技术手段。

l蔡瑁、张允没客串赤壁之战。

群英会周瑜戏蒋干一出情节,到现在还是著名的京剧段子。

小说中描写是周瑜借助蒋干来劝降自己,将计就计把他所忌惮的蔡瑁、张允二人除去。罗贯中还给诸葛亮强行加了一段戏,说只有诸葛亮看出来周瑜的目的。

历史真实情况就很简单,蒋干和周瑜的确是的同乡,确实也被曹操派去劝降周瑜。不过时间是在赤壁以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裴松之注《三国志》中,蒋干劝降周瑜是赤壁之战以后,就是简单的一次蒋干去劝降周瑜。

当时蒋干号称:“有仪容,以才辩见称”,是一个评价很高的辩士,去跟周瑜一通哔哔,估计回来怕曹操抽他大嘴巴,蒋干回来跟曹操说周瑜“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间”。

而且根据这段,历史学家也得出周瑜“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属于胸襟广阔之人的评价,到了《三国演义》中,周瑜变成了一个气量狭小之人。

小说中,周瑜利用蒋干的劝降,让曹操中计杀了蔡瑁、张允。但历史上蔡瑁、张允并没有参与赤壁之战,甚至就不是曹操的水军都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国志·董二袁刘传》能查到蔡瑁、张允的基本情况,大概说这两人是刘琮的党羽,刘表死了以后,干过阻止长子刘琦进见,极力扶持刘琮上台的事。

总体来说,这两同学是好事坏事都没他们的酱油人物。就连投降这事都不是走在前面的。当时曹操占领荆州,第一个来劝刘琮投降的不是蔡、张二人,而是小说中评价还算比较高的蒯越、傅巽、韩嵩等人。

曹操在占领荆州后也给蒯越等十五人封了侯。不过史书上的名单并未出现蔡瑁、张允。

所以这两人太酱油了。赤壁中完全是透明的。不过曹操的水军统领是谁,查了一圈也没找到。这个确实是挺遗憾的。小说中虚构了蔡瑁、张允统领水军,其实只是给周瑜和诸葛这些人物增加一些戏份而已。

l华容道其实不堵车。

小说中曹操战败后逃跑,一路上大笑引出一堆拦路的刘备将领,最后精彩万分的遇见关羽,为了突出关二爷的义薄云天,关羽顶着违反军法的罪名,释放了曹操,然后再给诸葛亮加戏,原来一切都是诸葛孔明算计之中的。

真正历史上唯一真实的是:曹操确实从华容道逃回,逃出华容道也确实大笑了一回,为啥笑呢?曹操笑刘备没有在这里设下埋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刘备和诸葛亮算是后知后觉的发现曹操从华容道逃跑,引了兵马去追,只是没追到而已。

所以,华容道没那么多事,也不堵车,挺通畅的。

赤壁之战很多细节故事,在小说中的描述慢慢的变成了大家脍炙人口的故事。不过真实情况确实却跟小说有很多不同之处。如今很多史学家对1800多年前的那场战役的研究发现,其实很多详细内容已经无从考证,

其实一致认为:就算是史书《三国志》中所记载的赤壁之战,也很有可能和真实战役差距很大。只是这个谜团估计永远也无法解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