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古语有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事物的发展往往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其中必然会经历过许多挫折,中国的发展崛起历程也是如此。大多数国人都只知道改革开放推动中国迅速的发展,殊不知改革开放之初也经历过一段艰难时期。

1991年的中国所面临的局势是异常严峻的,稍有不慎中国巨轮就极有可能触礁而沉。

以至于中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温铁军,在谈及91年的中国的情况时说道:"在座的年轻人可能不知道91年的中国有多糟糕,但是为何中国没有崩溃呢?"下面我们就来探究这段"艰苦岁月"背后的秘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苏联解体,人心惶惶

1991年,国际形势格局发生了根本性质的改变,经过将近40年的冷战,美苏两个终于角逐出了胜利者,作为失败者的苏联以解体为结局退出历史的舞台。苏联作为一个超级大国其解体的影响非常巨大。

不仅仅标志美国全球霸权最终的确定,而是还是世界共产主义运动遭受的一次严重挫折。不少国家放弃了走社会主义道路,投向了资本主义的怀抱,这种情况之下作为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的代表的中国自然遭受严重的冲击。

苏联解体给中国带来不少的负面影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直以来对社会主义国家采取敌视对立的态度,苏联解体之后,中国顺理成章地成为了西方国家眼中社会主义的代表国,对中国的态度发生巨大的转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此同时,当时中国国内的形势也不容乐观,苏联解体给当时不少人的思想带来巨大的冲击,甚至有部分人认为如此强大的苏联都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打压下解体,同样身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能坚持下去吗?

事实证明,中国不是苏联,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选择,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但是这种思想观念给当时的中国的确带来不小的影响。

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美国制裁,撤资中国

由于国际形势发展巨变,美国对华的政策也悄然发生改变,中国已经失去制约苏联作用,不少美国政客将中国作为美国的新对手,开始制裁中国。当时的美国不仅仅联合日本、韩国、越南等国家对中国形成所谓的"第一岛链"的封锁。

而且还在外交上孤立中国,企图阻断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在这种情况之下,更为严重的是大量外资撤资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缺乏资金和先进的生产技术,而大量外国企业到中国投资办厂。

但是随美国的一道禁令,大量外资纷纷撤资中国,当时中国的经济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在这种情况这些不少人又跳出来指着质疑改革开放的正确性。当时的中国不得已通过发债来维持经济,以渡过这一段艰难时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坚挺不倒的中国

首先中国没有崩溃的原因在于中国坚持走改革开放道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991年的形势的确不容乐观,但是当时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并没有因噎废食,停止改革开放的步伐,积极的融入到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当中,打开国门,走向世界。

与此同时,中国还创造性地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坚持社会主义的基础之上,实现一系列适合中国国情的方针政策,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以建设一个富强的中国为目标。因此正确的发展方向是中国能够突破重围的主要原因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巨大的市场,对外资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从1991年美国对中国实现经济制裁到1994年结束制裁,仅三年之后当时撤资的外商就纷纷重返中国投资建厂。这背后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庞大的市场。

中国拥有十多亿的人口,这不仅仅意味着中国可以为外商提供相对廉价的劳动力,而且中国庞大的市场规模就让这些企业垂涎三尺。其次,经济学学温铁军还认为中国没有崩溃的原因在于当时的中国对经济的掌控能力较强,能够稳住国内经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91年面临的困境更多的是来自经济上的危机,虽然改革开放已经实行了十余年,但是中国的步伐一直是稳健的,美国对中国实行经济制裁之时,中国的开放程度相对较低。

因此美国在的经济上的优势难以完全发挥,而外资撤资给中国造成的影响在中央的调整之下对当时大部分中国人的影响是不大的,得以渡过这段"艰难岁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当今的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经济"发动机",在中国发展取得一系列历史性成就的同时,我们仍然不可掉以轻心。首先要重视国家的经济安全。

在中国全面融入到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之下,机遇和挑战是并存的。我们的经济的确是要同世界接轨,但是并不意味着完全放任自由,加强防范和监管力度是非常有必要的,中国巨轮的航线不能偏离应有的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次,中国的发展模式需要变革。中国经过数十年的高速发展,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存留不少问题,中国未来的发展应该朝着高质量高水平的方向努力,逐渐摒弃过往粗放式的发展,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体系。

在重视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同时,也应该重视构建国内完整的经济发展体系,打铁还需自身硬。今天中国的成就,实属来之不易,在肯定我们取得这些成就的同时,我们依旧要保持忧患意识,发展永无止境,中国永远在路上。

相关推荐

90年代初中国是怎样顶住西方的制裁压力的?

来源:环球视野

1980年代的中国社会,虽然人们的思想大解放极大地推进了改革开放大业,但一些形形色色的思潮也趁机而入,干扰了改革开放的进程。当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和平演变策略正在不断取得进展,这对中国国内的某些错误思潮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有些人提出了所谓的“政治改革”,也就是后来造成苏东剧变的那种“政治改革”。对此。邓小平旗帜鲜明地在各种场表示了坚决反对的态度。

1987年4月30日,邓小平在与外国客人谈话时指出,过去八年,我们主要是反“左”,“左”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势力。“同时也有右的干扰,概括起来就是全盘西化,打着拥护开放、改革的旗帜,想把中国引导到搞资本主义。这种右的倾向不是真正拥护改革、开放政策,是要改变我们社会的性质。”因此,邓小平对政治改革划出了一条红线:“政治改革的前提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就直接打破了那些对“政治改革”的所谓路径的种种幻想。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来自国内外的各种干扰始终不断,曾经一度还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

2016年6月出版的《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是2010年7月习近平提出编写的。该书在《经受政治风波的考验和治理整顿的完成》一节中写道:

【“西方国家政要扬言对社会主义将‘不战而胜’;中国内部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蔓延;改革开放中积累的矛盾和问题突出显现。国际大气候和国内小气候预示着一场大的政治风波不可避免。社会主义中国走到一个重要关头,党和人民面临新的严峻考验。”“在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总书记赵紫阳犯了支持动乱和分裂党的严重错误。中央政治局在邓小平和其他老一辈革命家坚决有力的支持下,依靠人民,旗帜鲜明地反对动乱,于6月4日采取果断措施,一举平息了北京地区的反革命暴乱。”(见该书第766、767页)】

1989年6月5日下午,美国总统布什(即老布什)宣布了三项制裁措施:(1)暂停中美间一切军售和商业性武器出口;(2)暂停中美两国间军事领导人的互访;(3)同意重新研究中国留美学生要求延长逗留时间的请求。在美国的带动下,西方国家纷纷制裁中国。

7月17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就西方七国首脑会议7月15日发表的政治宣言中有关中国问题的部分发表谈话指出,中国政府平息在北京发生的旨在颠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反革命暴乱,完全是中国的内政。七国首脑会议粗暴干涉中国内政,向中国施加压力,违反了最起码的国际关系准则,中国政府绝对不能接受。

钱其琛在他的回忆录《外交十记》中说,在担任外长十年期间,中国外交所经历的最艰难的时期,莫过于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那段时间。那时,国际风云突变,西方各国政府纷纷宣布制裁中国,各种政治势力出于各种目的,也在世界上掀起了阵阵反华浪潮。

邓小平:“世界上最不怕孤立、最不怕封锁、最不怕制裁的就是中国”

但是,在看来“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时候,美国的布什总统却几次私下向中国传递口信,表明他重视中美关系。他解释说,目前对中国的制裁,是在美国国会和社会的压力下采取的行动,希望中国领导人能够谅解。1989年6月21日,邓小平收到布什的一封信。布什在信中要求派特使访华,与邓小平进行完全坦率的谈话。22日,邓小平复信布什,表示同意他的建议,欢迎美国总统特使访华,进行真诚坦率的交谈。

布什总统派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斯考克罗夫特将军作为总统特使于7月1日访华。随行人员只有副国务卿伊格尔伯格和一名秘书,不带警卫和其他人员。美国方面对这次访问采取了十分严格的保密措施。

7月2日邓小平在会见斯考克罗夫特前,同李鹏、钱其琛谈话。指出:今天只谈原则,不谈具体问题。制裁措施我们不在意,吓不倒我们。

在随后会见斯考克罗夫特时,邓小平指出:现在中美关系确实处在一个很微妙、甚至可以说相当危险的地步。中国没有触犯美国,任何一个小问题都没有触犯。问题出在美国,美国在很大范围内直接触犯了中国的利益和尊严。我要明确告诉阁下,中国的内政决不允许任何人加以干涉,不管后果如何,中国都不会让步。中国的内政要由中国来管,什么灾难到来,中国都可以承受,决不会让步。中国领导人不会轻率采取和发表处理两国关系的行动和言论,现在不会,今后也不会,但在捍卫中国的独立、主权和国家尊严方面也决不含糊。在结束谈话时,邓小平还顺带批评了《美国之音》的造谣,巧妙地指出,美国政府在谣言基础上制定对华制裁政策,是极不明智的。

9月19日,邓小平会见日本日中友好议员联盟会长伊东正义。针对巴黎西方七国首脑会议对中国处理动乱的指责,邓小平指出:那是不符合事实的,是根据谣言做出的,中国不能接受。我们对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主宰一切表示怀疑。中国不怕威胁,不怕孤立,也不怕制裁。提出制裁中国的国家,其内部是否行得通还是个问题,现在事实上也没有行得通。一个国家自称为世界宪兵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在此顺便提一下,日本不久后就解除了对华制裁。

10月26日邓小平在会见泰国总理差猜·春哈旺时指出:世界上最不怕孤立、最不怕封锁、最不怕制裁的就是中国。建国以后,我们处于被孤立、被封锁、被制裁的地位有几十年之久。但归根结底,没有损害我们多少。为什么?因为中国块头这么大,人口这么多,中国共产党有志气,中国人民有志气。还可以加上一点,外国的侵略、威胁,会激发起中国人民团结、爱国、爱社会主义、爱共产党的热情,同时也使我们更清醒。所以,外国的侵略、威胁这一套,在我们看来并不高明,而且使我们可以从中得到益处。事实表明,那些要制裁我们的人也开始在总结经验了。总之,中国人民不怕孤立,不信邪。不管国际风云怎么变幻,中国都是站得住的。

1972年中美关系解冻时的美国的两位主要当事人,尼克松和基辛格,也在这个重要时刻相继访华。

邓小平在10月31日会见尼克松时说:请你告诉布什总统,结束过去,美国应该采取主动,也只能由美国采取主动。美国是可以采取一些主动行动的,中国不可能主动。因为强的是美国,弱的是中国,受害的是中国。要中国来乞求,办不到。哪怕拖一百年,中国人也不会乞求取消制裁。如果中国不尊重自己,中国就站不住,国格没有了,关系太大了。

11月10日,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基辛格时,请基辛格转告布什总统:美国应采取适当方式,明确宣布取消对华制裁。邓小平还指出:中美合作的基础是有的。那种按社会制度决定国与国关系的时代过去了。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完全可以和平共处,发展友谊,找到共同的利益。中美之间肯定能够找到共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