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剂,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借鉴、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基础理论》、《伤寒论》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天,冷了。

文老师趴在窗台上,看外面肃杀的风景,又想起了我的读者。

我知道,我的后台上,有许多肢体疼痛的读者朋友,每天都在向我诉苦。

看到大家情深意切的留言,即便再心如磐石的人,也会有所感触。

于是,我打开电脑,翻开我的笔记本,想把我一直看重的小方子,分享给大家。

你记住,这个小方子,你自己不要随便用,必须在中医师的辨证指导下来应用。因为它如果用反了,用错了,是要坏事的。

你看一下吧:

桂枝30克,白芍15克,生姜3片,甘草5克,大枣5枚,黄芪15克,当归10克,川牛膝10克,独活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我先说一下,这张配伍不是我琢磨的,它是我早年在学习中医痹症治疗经验时,从一本小册子上看到的。他的创制者,是湖北的一位中医前辈。具体姓名,我有些忘记了。我看到这个小配伍以后,爱不释手,曾多次拿给同行、业界朋友们看。他们都说,这个小方子很有道理,实用性是很强的。

这个小方子能治啥呢?就是坐骨神经痛,证属气血亏虚,寒湿阻滞型。

什么意思?来,我给你讲一个此方的小医案。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子,年45岁,自述一个多月以前,因为受寒导致右侧臀部胀痛,牵连到右侧下肢。静卧的时候还好,一走路就疼。他做过诊断,说是坐骨神经痛。

不过,经过多种药物治疗后,发现无效。

无奈之下,他在病友的介绍下看中医。刻诊,见脉细、白苔而薄润,舌质淡红,边有齿痕,自觉浑身乏力。

当时,医师就给开了这个方子。而且嘱咐,这个配伍在服用以后,务必上床,用被子盖在身体上,取微汗,注意保暖。

结果,这个患者在服用一剂之后,上床盖被,不多时就感觉到有汗出来了,当天晚上睡了一个好觉,第二天早晨起来,疼痛大大减轻。

此患欣喜若狂,再用三剂,结果疼痛消失,走路恢复正常。最后再用五剂,巩固疗效。

下面,我给你讲讲这里的道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上头这个配伍,是张仲景桂枝汤的变方。桂枝汤,是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记述的一个小方子。它的组成,学中医的人都知道,是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甘草。这是一个解表散寒、调和营卫的配伍。其中,桂枝解表散寒,温通经脉,白芍养阴合营。生姜大枣固护脾胃,促进气血生化之源。

在这个基础上,前文配伍里加入当归、川牛膝、黄芪、独活四味药。这里头,当归是养血的,黄芪是补气的,而且用量不小,独活祛风除湿,川牛膝通络化瘀止痛。桂枝汤是底子,这四味药是锦上添花的东西。

为什么这么用呢?还是那句话,一切从辩证的角度出发。

你看,医案里的患者,脉细,苔薄白,舌质淡,说明气血亏虚。舌质水润,说明有湿。全身乏力,舌边有齿痕,这就考虑脾虚了。脾虚,卫气乏源,故而在感寒的时候,别人没啥事儿,他偏偏就坐骨神经痛了。这就是说啊,冬天的寒湿之邪,阻滞在他的经脉里头,使得不通则痛。当然,这里的最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患者正虚,气血不足。否则的话,就没这个病了。

因此,在调治的时候,必须把寒邪散开,把湿邪散开,把正气补回来。尤其是他体内的气,作为可以抵御寒湿的基础物质,必须补回来。

你明白这个,就知道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甘草、独活、川牛膝、黄芪、当归在一起搭配的意思了。我前面讲过,桂枝、白芍、生姜、大枣是用于解表散寒、温经通脉的。独活是用于祛风除湿的。黄芪和当归补气血,扶正。尤其是黄芪,补益脾肺之气力道很强,可以改善患者卫气虚少、易感寒湿的局面。川牛膝呢,善于通经止痛,治标。

形象点说,这就是通过散寒湿,补气血、通经络的方法,给咱们的坐骨神经补充阳气。你看,这个道理不是很简单吗?

我把这个写出来,供您参考吧。还是那句话,辨证准确最重要。你要是素体阳盛,舌红苔黄,脉象弦实,甚至患处在疼痛的同时有热感,这样的人,就必须慎用这个配伍。所以说,你必须在中医师的辨证指导下来借鉴。

其实,在冬天,上了一定岁数,因为外感寒邪而诱发坐骨神经痛的人,不少啊。我在这里想说的是,我们中医的很多传统老办法,在应对这类疾病的时候,是比较有把握的。因为咱们中国人的体质决定了,容易感寒而发生肢体疼痛。在这方面,我们体内的基因经过千百年而未曾改变。所以说,应对这类情况,中医依然有实用价值。

好了,我就说到这里吧。希望我的这篇文字,能让你在凛凛寒风中,感受到一丝心灵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