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去参加朋友婚宴,着实长了不少见识……

大家都知道,喜宴上美味佳肴很多,基本能让出席的人解解馋,但也有饭量大的人解不了馋,因为美食数量有限,跟人数不成正比,好东西一哄而抢就没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跟我在同一桌吃饭的是两家人,也就是说,我们这张桌子上是九个大人和一个孩子。除我之外,一对夫妻带着一个三岁左右小男孩,剩余五个人来自一家,分别是爷爷、奶奶、儿子、儿媳和未出嫁的闺女。

虽不知这一大家子跟出嫁的朋友是什么关系,但明显发现,出一份份子、全家出动(来吃饭)的组合很多。这份子钱,当我随礼时发现露出来的两页上多是“壹佰元”。

在此,且不说“份子钱”和“出席人数”是否成比例,这不是我今天重点想要分享的“见识”。不过,让我大开眼界的却跟“出席人数”有关系。

不兜圈子了,直接说重点。

我们这桌上的“大家庭”是刚才提到的五个人,姑且称之为“李奶奶一家”;我跟小男孩及其父母坐挨着坐。

服务员上菜后,李奶奶的家人就会很“自觉”地孝敬老人,直接拨动转盘摆在李奶奶、李爷爷面前,而后稍微一挪动,左右两边的儿女都有得吃,而且还是趁热吃。

吃得差不多了,才会“殷勤”地拨动转盘呈现给我们。不过,隔壁一家三口好像跟我一样不饿,他们只是给孩子夹菜,自己偶尔才动一下筷子。我最近减肥,吃得很少,所以一直协助服务员上菜、收光盘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喜宴接近尾声,汤类、水果和甜点陆续端了上来,色相做得很好,加上是反季的西瓜,所以额外吸引人的目光。但毕竟已经吃了近一个小时了,肚子基本已被塞满。

孩子不一样,他们吃饭不老实,也不喜欢按部就班的老实就餐。不过,最后的甜点着实吊起了小男孩的食欲。

甜点是奶黄包,每桌只有一份,一个盘子里只有十个,看起来特别好看、闻得也特别香甜。

同桌的小男孩已经按奈不住想品尝了,他的妈妈敏感地捕捉到了孩子的需求,便伸手想给孩子夹一个。

不料,筷子还没挨着奶黄包,就被李奶奶拨动到了儿媳面前,提醒道:“晨晨不是喜欢吃这个吗?你给他带走吧!”

儿媳看了眼小男孩,不好意思地说:“他没来就算了,或者,一会儿没人吃了再少带点也行。”原来,晨晨是李奶奶的孙子,由于是周五,娃在幼儿园上课没过来,李奶奶惦记着给娃解馋,才如此说。

只见李奶奶夹起一个奶黄包放嘴里,惊叹道:“太好吃了,娃肯定喜欢吃这个,浪费了可惜,没人吃了!”接着,李奶奶从兜里掏出塑料袋,端起盘子把剩余的甜点全部打包了。

同桌孩子没得吃,发出灵魂拷问:“妈妈,奶奶干嘛装起来不让我们吃?我也喜欢吃奶黄包……”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位老人但凡有一点同理心,就应该想到同桌的小男孩也是孩子,也喜欢这样的甜点。最起码,打包之前应该主动给人家孩子碟子里夹两个啊!

小男孩是有教养的孩子,他没有哭闹让大家尴尬,而是纯真地说了句:“李奶奶,你把西瓜也打包带走吧,晨晨哥哥一定也会喜欢的!”

此刻,有教养和没教养的家庭形成鲜明的对比,小男孩一家的形象瞬间在我心目中高大起来,而李奶奶孙子的性格也不难猜测,即便被照顾的再好,也是一个长不大的巨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味蕾上的满足就是爱孩子吗?有没有想过孩子认知上的误区?生活中,如果孩子没教养,便会处处碰壁,面临诸多窘境。

·逃离的对象 别人看见这样的孩子都是敬而远之,不想逗他玩,也不会觉得他有什么可爱之处。

·否认 孩子得到的否认多余肯定,势必会增加孩子的挫败感,不利于孩子培养自信。

·反面教材 这一类孩子会成为他人教育子女的反面教材,凡事都会以此为例,别去模仿。

有教养的孩子如绽放的花朵,不仅自带芬芳,而且能吸引来美丽的蝴蝶。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出有教养的孩子呢?

1、做对的地方加强自信

小男孩说出让李奶奶带走西瓜的话之后,他的爸爸当场夸他“不争不抢、不任性不闹,真棒!”在得到爸爸及时的认可后,小男孩脸上洋溢着自豪的表情,看起来自信又快乐。

2、做错的地方势必改正

没有哪个孩子是天生的彬彬有礼、举止优雅,这都是平日里点滴行为被父母指导一番的结果。因此,一旦发现孩子有不妥举止,就要及时指引其改正。

3、被认可的地方发扬光大

每个孩子身上都有闪光点,如果你家孩子像案例中小男孩这样高素养,那么,父母就不要吝惜你的鼓励和掌声,要及时反馈出来孩子身上值得发扬的地方,让孩子获得成就感。

今日话题:你会给孩子请假,然后带他去吃喜宴吗?或者,你会在离开喜宴前打包美食带回家吗?你怎么看待这种行为?欢迎一起讨论

(图片来自网络,配图与人物无关,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