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北上广深,是四个有名的一线城市,也是年轻人追求梦想的地方,其中深圳是历史最短的城市,但它发展迅速,短短几十年已经其他城市齐头并进。
深圳房地产历史上有一个重要人物,那就是骆锦星,当年他以525万,拿下了深圳第一块土地。
骆锦星
1935年,骆锦星出生在广东惠阳,他经历过战火纷飞的年代,深知和平的重要性。
1949年,中华民族站了起来,他知道,
和平年代要干出一番事业,才能不负被革命战士鲜血染红的国旗。
15岁时,骆锦星进入军校,抗美援朝时成为了一个通讯兵,
枪林弹雨中,骆锦星和千万个中国战士一样,视死如归从不畏惧。
转业
战争胜利后,骆锦星在惠阳地区的邮电局担任副局长,1979年,一道突然的调令让骆锦星受宠若惊。他被调到深圳市房地产管理局担任副局长。
从邮电局到房管局,两者没有任何的联系,骆锦星说自己不懂,但领导却说不懂就从头开始学。
这时深圳刚刚建市,大量的干部来支援深圳建设,上级领导要求一年之内300套干部房必须建好,这是上级要求也关乎深圳的建设,骆锦星下决心一定办好。
盖房子说起来容易,但是现实中各种方面都有困难,没有基础设施,没有政策支持,也没有建设人才,最重要的是没有钱。上级给的资金只够四分之一的建设费用。
骆锦星十分头大,怎样才能完成任务呢?这时一位香港朋友说他“拿着金饭碗在讨饭,香港土地是黄金,也可以让深圳这样啊”。
骆锦星当然想,但是在当时土地买卖的违法的,骆锦星只能拒绝。
开窍
但是有一天,骆锦星视察住房情况,当时深圳条件很糟糕,三代人只能挤一间小房子,更有人连住的地方都没有。
看着地上的臭水沟还有偶尔窜出来的老鼠,骆锦星自己进行了反思,自己作为房管局局长,连人们的住房都不能搞定。
苦思冥想之后,
骆锦星决定打“擦边球”,进行“补偿贸易”
,和港商合作,港商出钱,他出土地,然后拿利润分成。
1980年,骆锦星成立了公司,刚开始的经费甚至是骆锦星向港商借的,公司的初始资产只有4辆单车。
他顶住压力,
终于在1987年,新的土地政策出台了,国家进一步开放。
为了推动深圳更快发展,政府决定拍卖水库旁的一块土地,这块土地风景宜人,总面积约8588平方米,使用期限50年。
竞拍
骆锦星当然不会放弃这次拍卖机会,当时他的拍卖上限是530万元,土地底价是200万元,骆锦星知道肯定有大批公司竞争,所以没有在第一阶段举牌。
当价格升到400万时骆锦星开始举牌,坚持到最后的几个公司都势在必得,价格慢慢升到了520万元,骆锦星进行了最后一搏,举出525万元的价格。
这个价格几个公司都放弃叫价了,最终骆锦星以525万元成功拍得深圳拍卖的第一块土地。
1988年,东晓花园在这片土地上建成,骆锦星根据不超过国际惯例百分之十五的价格出售,每平方售价不超过1600元。
房子被抢购一空,最后净赚了400万元。
结语
现在33年过去,当时和骆锦星同期的房地产“元老级”人物所剩无几,有的撤职有的坐牢,刚开始合作的港商也已经破产,外界也一直有对骆锦星的责难。
但是骆锦星行的正坐得端,他说:
“我年年受审查,年年评先进”
,他觉得是“
自己一片公心只为了事业”
的原因。
这么多年来,骆锦星一直住在单位分配的房子里,1996年他辞去深房集团总经理的职位,手上没有一股深房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