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年级上册的古诗中,首次出现了中唐诗人刘禹锡的作品《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一首描写洞庭湖优美风光的诗,和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李白《望天门山》一样,让孩子们去仔细体会古人眼中的绝美自然风光,以及诗人们或豪迈、或赞美、或喜爱的心情。

但其实,刘禹锡在文学上,不光是乐府、民歌写得好,最拿手的还是是“怀古”诗。

他曾用一首气势磅礴的《西塞山怀古》,一举镇住了前来斗诗的白居易,让他在命题作文“写一首诗,缅怀五百多年前三国时代终结的故事”中败下阵来。

白居易憋屈了好几年,才在叙事诗的领域,用一首超级长诗《琵琶行》扳回一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刘禹锡的“诗豪”帽子可不是白带的,后人称他是唐代咏史怀古第一人。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很有才华,自称中山靖王后人,人还特别傲娇。

因为参与“永贞革新”,他和好友柳宗元被贬外地十年,终于重返京城,一回来就开心的写诗: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完了,这诗又得罪了权贵,立马贬到广东连州。

(倒霉的柳宗元也跟着被贬到了广西,唐朝的广西,生活条件不是一般地差,四年后,体弱的柳宗元病死在那里。)

可刘禹锡,在连州乐呵呵地过日子,熬了四年后才回到京城,一回来,他还要写诗: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好吧,傲娇的诗人,斗性不改,依然要图个嘴痛快。

仕途一路贬,人却能一路乐。这种乐观与豁达,不知道三百年后的苏轼是不是学他的?

他被贬至安徽,知县欺他朝中无人,故意刁难他。

不让他住县衙,却打发他在城南江边住着。

刘禹锡写了两句话,贴在门上:

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把他赶到河边,住房面积减到一间半。

刘禹锡仍不计较,并借着河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

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看见他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一次派人把他调到城里,看不见江、看不见河、看不见水的地方,而且只给一间房,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还叫人抬了块巨石放在家门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禹锡见到那块石头,竟如获至宝,把它洗得干干净净,对着石头边饮酒边说:“好石,好石,我要写篇文章刻在上面”。

于是奋笔疾书,一篇中学生“请背诵全文”的千古名篇《陋室铭》,就这样诞生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历史上被贬的人太多了,乐观、豁达的刘禹锡,没有被“巴山蜀水凄凉地”给打倒,总算是熬来了相比他人要圆满太多的结局,回京养老。

正如感谢白居易对他遭遇的同情,还要大气的说: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大语文时代#

注: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