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1月19日晚,南方科技大学官方网站更新的校领导介绍显示:中国科学院院士,原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已经出任南方科技大学校长。原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十一任期届满离任。

三战考研的“天才”物理学家

从目前的公开资料显示,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获“诺奖”级科研成果是薛其坤最为人熟知的标签。实际上,他的励志成长经历与科研生涯一样精彩。

1984年,从山东大学本科毕业后,薛其坤被分配到曲阜师范大学当助教,边教书边准备考研。第一年,他报考哈尔滨工业大学,结果高等数学只考了39分。两年后,薛其坤报考中科院物理所,结果大学物理只考了39分。

央视一套朗读者节目曾这样描述他:

【当薛其坤三战考研的时候,他没想到自己能在41岁时成为中国科学院最年轻的院士之一;

当薛其坤花了七年才拿下博士文凭的时候,他也没有想过有一天会出任清华大学的副校长。】

在科研领域取得诸多成就的薛其坤,被看作“天才”,而在这背后,正是多年来脚踏实地地砥砺前行,最终获得厚积薄发的成就。

薛其坤还被称作“量子王国垂钓者。”2013年5月,薛其坤担任清华大学副校长,同年带领的研究团队,在世界上首次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被杨振宁评价为诺贝尔奖级别的研究成果。

今年,薛其坤院士荣获2020年度菲列兹·伦敦奖。因在实验中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而获得这一国际公认的低温物理领域最高奖。他也成为该奖设立以来首个获得这一荣誉的中国科学家,第二个来自亚洲地区的科学家。

薛其坤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只要你勤奋、执着、专注,就不会在世上一事无成。”

一步一个脚印地登顶,日夜兼程地奋进。薛其坤成为学子心目中的“大先生”,他身上的特质,与敢闯敢试的深圳精神,又将擦出怎样的火花?他将给深圳的高等教育、科研发展带来怎样的惊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薛其坤与深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临沂人丨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任南科大新一任校长

深圳卫视&壹深圳客户端记者注意到,11月1日,在深圳人才日当天,薛其坤来到深圳,在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上作了主题演讲,并在那时接受了深圳卫视&壹深圳客户端记者的采访。

薛其坤在演讲时,寄语深圳加速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在高等教育领域也能成为特区和示范区,担负起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历史使命。

他说:“越是基础的,越具有颠覆性,越具有前瞻性,开展跨学科研究是取得决定时代走向的重大科学发现的重要途径,重大技术发明是由少数杰出人才创造的,深圳建成先行示范区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能培养这样杰出的人才。”

深圳正在建设国家级综合科学中心,薛其坤认为,深圳完全可以瞄准更高的目标——未来的世界科技中心。

建议深圳在目前学院主体架构下,建立四个中心:

  • 一是用于科学发现的X中心;

  • 二是用于发展未来技术的交叉学科F中心,F是future;

  • 三是建立一个学校通识教育甚至是整个深圳大学通识教育的LAR中心;

  • 四是学生创新创业A-Z中心。

而在人才培养体系方面,薛其坤认为深圳也完全可以先行先试。

他建议,本科学制应该由4年制改成2+2或3+1,前两年打基础,第三或第四年采用全新的跨学科课程进行教育,培养学生多学科能力,“从跨学科的本科到跨学科的研究生实现无缝衔接。”

未来的深圳是什么样的?薛其坤还道出了自己的畅想——“深圳将涌现世界一流的大学,培养最有创新力和竞争力的人才;深圳会有世界一流的实验室,成为科学发现和科技发明的摇篮;深圳将成为颠覆性技术的策源地,定义未来人类生活发展的社会发展模式。”

笔者认为,薛其坤不仅深度了解深圳,同时对于深圳的科技创新、科学研究、高等教育发展等有着独到的思考,提出的一系列创新举措都透露着“先行先试”的意味。

薛其坤简历

薛其坤,男,汉族,1962年12月生,山东蒙阴人,1984年9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理学博士,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1980年9月至1984年7月在山东大学光学系激光专业本科学习,获理学学士学位;

1984年9月至1987年7月在曲阜师范大学物理系任教;

1987年9月至1990年7月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凝聚态物理专业研究生学习,获理学硕士学位;

1990年9月至1994年7月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凝聚态物理专业研究生学习,获理学博士学位;

1992年至1999年先后在日本东北大学金属材料研究所和美国北卡莱罗纳州立大学物理系学习和工作;

1999年8月至2007年7月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1999年9月至2005年9月任中国科学院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2005年5月到清华大学物理系工作,历任物理系副主任、理学院院长、物理系主任;

2011年至2016年任清华大学低维量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2013年3月至2013年5月任清华大学校长助理、科研院院长;

2013年5月至2020年11月任清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2017年12月任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院长;

2020年11月,任南方科技大学校长。

主要研究方向为扫描隧道显微学、表面物理学、自旋电子学、拓扑量子物理和高温超导电性。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获第三世界科学院物理奖、陈嘉庚数理科学奖、求是杰出科学家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成就奖、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菲里兹·伦敦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章等奖励,入选“万人计划”杰出人才。

2005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7年12月起任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院长。目前为教育部科技委常务副主任,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美国物理学会会士,是国际著名期刊Surface Science Reports、Nano Lett. Applied Physics Letters、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和 AIP Advances等的编委,National Science Review副主编和Surface Review & Letters主编。

北大清华校领导先后接棒

南方科技大学校长

从南科大历任校长的履历不难发现,他们大多都是在科研领域有突出成就的“明星”院士,此前也担任其他知名高校的重要职务,也都有着致力于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决心。

2015年1月,时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兼任研究生院院长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十一担任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更加明确该校向“创建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进发。

北大清华的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陆续接棒南方科技大学校长,为什么选择这所学校?

2010年12月,教育部同意筹建南方科技大学。今年是教育部批准筹建南方科技大学10周年,作为新兴创新型大学,南方科技大学肩负着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使命。

南方科技大学原校长陈十一,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2015年1月起任南方科技大学校长。

这五年间,南科大的综合实力、学术声誉、国际影响力有显著提升。2018年5月,南科大获批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快速完成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内地新办高校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时间最短的学校。

在最近多项大学排名中,南科大进步飞速,表现突出:2020泰晤士亚洲大学排名位列中国内地第8位,2021QS世界大学排名位列内地第14,泰晤士高等教育全球年轻大学(创校50年以内)排名中,南方科技大学位列中国内地第1、全球第47,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国际化办学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

今年9月,南方科技大学第二任校长陈十一在开学典礼上致辞,“10年来,深圳敢闯敢试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未来,南科大创新创业、追求卓越的精神也将为深圳精神增添新内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