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无疑是许崇智的巅峰时期,这一年,许崇智先是作为第1次东征的右翼指挥,率所部和黄埔师生组成的教导团击败了陈炯明的主力,解决了广州国民政府最大的外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次东征

同时,他又再次率部平息了驻扎在广东的滇军、桂军、直系军阀的叛乱,进一步巩固了国民党对广东的统治。

1925年7月1日,在广州国民政府正式成立之后,许崇智更是被任命为军事部长兼广东省政府主席。这个职位有多重要?要知道,当时的国民政府虽然也号称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但实际上能控制的地盘有且只有广东一地。

因此,担任国民政府仅有一省省政府主席的许崇智,其地位之重要可想而知。而且不仅如此,许崇智作为建国粤军的缔造者和总司令,又有着军事部长的职务,因此,许崇智在国民政府内的地位炙手可热,他成为仅次于汪精卫、廖仲恺、胡汉民的国民党内领袖级别的人物。

而当时的蒋介石在哪儿呢?此时的蒋介石不过是许崇智一心提拔的拜把子小兄弟而已,蒋介石能够在国民政府内不断崛起,正是得益于许崇智的赏识和提拔,在长达数年间,蒋介石一直是许崇智麾下的参谋长。

许崇智

然而,也许盛极而衰,也许棋差一着,也许没有枭雄的狠辣,也许单纯的运气不好,还没等到许崇智达到巅峰,很快,由于廖仲恺被刺案,本来于此没什么关系的许崇智,却成为最倒霉的一个。

因为在处理廖案时,他的拜把子兄弟兼部下蒋介石,直接将矛头指向了许崇智,最终,许崇智被排挤出军队,被迫交出兵权离开广州,前往上海英租界避难。从此之后,许崇智离开了国民政府,漂浮不定,再无国民政府军事领袖的地位和风采。

那么,许崇智是如何崛起的,巅峰时期,他拥有多少兵力、能够成为粤军的缔造者?他又为何失势,被蒋介石取而代之呢?

与大多数出身草莽的军阀头子们不同,许崇智是典型的名门贵公子,许崇智1886年,也就是清朝光绪12年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县许氏家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末民国时期的广东省

许家在当地是名副其实的书香门第、高门大户,许家在清朝业出了无数高官显贵。许崇智的祖父许应鲲曾担任朝议大夫,他的父亲徐炳恒也曾就任福建补用通判。

而许家有一个人更是名声赫赫,他就是出身翰林、曾担任闽浙总督的许应骙,如果按辈分的话,许应骙是许崇智的叔祖辈,许崇智是许应骙的族孙。

然而,许崇智虽然出身名门,但是命运却十分悲惨,他三岁时母亲去世,八岁时父亲又撒手而去,最亲近的人只有一个哥哥。兄弟二人因此在许家这个大家族之中孤苦无依,所幸,靠着叔伯婶母的怜悯,二人还是渐渐长大。

但是,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正因为许崇智兄弟二人孤苦无依,反而让两人得以前往福建读书。这是怎么回事呢?

1901年,担任闽浙总督的许应骙让族人保送子弟进入福建马尾传政学堂入学。但是,由于在老家就能够享受富贵,因此,家族中大多数人并不愿意子弟背井离乡。但是,族中地位最高、成就最大的许应骙的要求又无法拒绝。

许应骙

在这种情况之下,孤苦无依的许崇智兄弟二人因此被族人推举入学,由此离开广东老家,前往福建进入马尾船政学堂学习。

在马尾船政学堂学习一年之后,许崇智再次迎来了一个好机会。1902年,清政府开始选择年轻学子前往日本学习军事,希望筹建新军,延续清朝的统治。

当然,清廷自己也知道它不得人心,因此,为了保证留学学生的忠诚,它开始在既得利益者官员子弟之中选人。根据清朝的规定,汉人官员二品以上可以保送嫡系子弟一个人前往日本学习。

但是,由于许应骙儿子并不愿意去,因此,许崇智的哥哥得以顶替前往日本留学。本来,当时的许崇智只有十四岁,既不符合年龄的要求,也不符合人数的规定,但是,许崇智深知这是一次改变自己人生命运的机会。

马尾船政学堂

因此,他多次恳求,最终获得了许应骙的允许,和哥哥一起前往日本,成为了日本士官学校第三期的学生。正是在日本留学期间受到革命活动影响,许崇智逐渐耳濡目染,开始倾向于革命。不过,当时许崇智并没有加入同盟会。

1904年,不到18岁的许崇智学成归国。同样得益于许应骙的关系,回到福建后的许崇智被福建新军统领孙道仁照顾,将其任命为福建武备学堂教习,而后不久,又被升为福建讲武堂总教习。

随后,许崇智又进入福建新军,成为新军军官。在辛亥革命前夕,许崇智已经被火箭提拔为福建新军第10镇第20协协统。而此时的协统,相当于旅长一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福建

也就是说,此时年仅25岁的许崇智,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高级军官。协统的职位有多重要?要知道,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武昌起义军,之所以逼迫黎元洪担任湖北都督,极为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看重黎元洪的地位和官职,而当时,黎元洪的职位也不过是协统而已。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之后,全国各地纷纷响应,位于福建的同盟会自然也不例外。福建同盟会支部也开始酝酿起义,而早在1906年就已经加入同盟会的许崇智,也因此参加起义。

决定起义后,许崇智先是逼迫福建新军镇统孙道仁加入同盟会并参加起义,而后,许崇智被推为起义军前敌总指挥,并实际全权负责指挥福州起义。起义军在许崇智的指挥之下,顺利攻破了福州城,福建起义取得了成功。

1911年11月11日,福建军政府成立,孙道仁被推为福建都督,而许崇智则以起义指挥有功被推为福建海陆军总司令。但是,由于孙道仁对许崇智十分忌惮,不断打压,再加上许崇智自认为年纪过轻,因此,他自行退居为福州第一师师长。

辛亥革命时期的许崇智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之后,许崇智被任命为全国陆军第14师师长和福建北伐军总司令,开始率部离开福建,兵发山东,讨伐清政府。

然而,随着清政府被推翻,民国成立,中华大地出现的不是许崇智等人追求的民族崛起,反而是更加不堪的军阀割据和混战。作为孙中山的忠实追随者,许崇智也开始在不断地混战和纷争之中随波逐流。

1913年7月,许崇智曾参加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率麾下的第14师是参加讨袁行动;也曾就任孙中山成立的中华革命军东北军担任参谋长,实际指挥这支东北军在山东作战;更曾就任孙中山成立的中华革命党军务部长一职,成为孙中山手下最重要的军事助手。

1917年,由于在护法运动期间受到桂系等军阀的掣肘,孙中山深切地感到没有掌握在自己手中的革命武装,很难贯彻自己的革命主张。因此,1917年底,孙中山将广东省防军20个营成立援闽粤军,陈炯明为总司令,而许崇智则担任援闽粤军第二支队司令。

援闽粤军纪念章

陈炯明曾领导广东革命,也曾担任广东都督职务,但是,许崇智的资历比他丝毫不弱,不过,由于对于孙中山的信服,许崇智并没有纠结于这一点,他在1918年2月到汕头就任了援闽粤军第二支队司令的职务,但是,当时援闽粤军第二支队十分可怜,只有4个营,1000多人枪。

不过,由于许崇智曾是福建起义的最主要领袖之一,因此,他在闽军之中拥有极为深厚的基础,所以,当得知许崇智成为第2支队司令之后,多名旧部离开福建,来到广东投奔许崇智,许崇智的第二支队实力迅速扩充。1918年4月,孙中山命令援闽粤军开始向福建进军。

在进攻福建的过程中,同样得益于许崇智在福建根基深厚,旧部众多,因此,援闽粤军不但顺利攻占了漳州等地,军队的实力也有了巨大的扩充。到1919年夏天,福建军阀与援闽粤军达成停战协议之后,援闽粤军已经扩充至2万余人。

当时,根据孙中山的命令,援闽粤军被编为两个军,陈炯明担任总司令,并兼任第一军军长,而第二军军长则是许崇智,当时的第二军拥有4个支队和一部分民军。

陈炯明

1920年,在福建呆了两年之后,援闽粤军回师广东,回乡心切的粤军势如破竹,顺利击败占据广东的桂系军阀,重新将广东纳入统治范围。而此战之后,陈炯明成为广东省省长兼粤军总司令,许崇智仍为第二军军长。

1921年,在击败桂系军阀占领广西之后,孙中山再次开始了策划北伐。但是,由于陈炯明并不支持北伐行动,因此,许崇智被任命为北伐总指挥。

也正在此时,由于与孙中山政见不同,矛盾尖锐,陈炯明最终选择对孙中山倒戈相向,他公开炮击总统府,孙中山因此仓皇离开总统府,登上永丰舰避难。

此时,在永丰舰上的孙中山所能依靠的军事力量,有且只有许崇智。然而,许崇智在关键时刻却并未给力。虽然立刻率部发动对陈炯明的进攻,但是却并不是陈炯明对手,在接连战败之后,许崇智不但没能营救孙中山,反而被迫后撤,孙中山因此不得不离开广州,转赴上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孙中山

1922年8月,许崇智率部采用突袭的方式迅速攻占福州。进入福州之后,许崇智被孙中山任命为东路讨贼军总司令,麾下部队也有了巨大的扩充,当时,东路讨贼军下辖3个军12个旅,总兵力约2万余人。

1923年11月16日,由刘震寰、沈鸿英、杨希闵等驻粤军阀组成的西路讨贼军,联合发动了对陈炯明的进攻,联军顺利攻占广州。也在此时,许崇智率部返回广东。

1923年冬天,在历经波折之下,痛定思痛的孙中山明确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他不但大规模改组国民党,也开始大力整顿军队。

也正在此时,孙中山将广东的粤军统一整编为建国粤军,许崇智则为粤军总司令。而此时的蒋介石依然担任许崇智部的参谋长,当时的建国粤军下辖高达4个军。

青年蒋介石

1924年1月份,国民党第1次全国代表大会结束之后,许崇智又对建国粤军进行了整顿,他将建国粤军编为3个军,共辖有5个师、7个旅和1个警卫军,同时,许崇智开办讲武堂,用于训练中下级的军官。

不久之后,被任命为右翼总司令的许崇智奉命率粤军第二师、第7独立旅、第16独立团,再加上蒋介石率领的黄埔军校两个教导团,一起组成东征右路军,开始发动对陈炯明的进攻,这就是著名的第1次东征。

第1次东征,许崇智率部击败了陈炯明的粤军,成功平定粤东地区,可以说,第1次东征的成果是十分辉煌的。但是,许多人提起东征,往往将其视为黄埔军校的东征,这种说法显然是片面的。

因为,当时许崇智率领的东征右翼军中,黄埔军校师生组成的教导团只有2500余人,而其麾下的粤军却高达7500余人,很显然,粤军才是东征军的主力。虽然黄埔军校教导团表现确实十分优异,作战也十分勇敢,但并不能因此忽视粤军的贡献。

黄埔军校

而在东征回师之后,许崇智又率部平定了驻扎在广东的军阀刘震寰和杨希闵的叛乱。可以说,为国民政府统一广东的过程中,许崇智居功至伟。

正是因为许崇智屡立战功,再加上资历极老,因此,许崇智在国民政府中的地位越来越高。1925年7月1日,由大元帅府改组的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作为国民政府的军事首脑,许崇智顺利成为国民政府常务委员。

而当时国民政府的常务委员一共只有5个人,除了许崇智之外,还有汪精卫、胡汉民、谭延凯和林森。许崇智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国民党大佬。

然而,这一切在廖仲恺被杀害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25年8月20日,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被暗杀,国民政府的形势骤然变得紧张起来。

廖仲恺

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国民政府委员会和军事委员会在举行紧急联席会议之后,命汪精卫、许崇智和蒋介石三人组成特别委员会,并授予了政治、军事、警察全权,处理和控制廖仲恺案。

在许崇智看来,他与廖仲恺案毫无关系,无论是廖仲恺案之前还是之后,他都拥有崇高的地位。但是,万万没想到是,他的参谋长、他最信任的结拜三弟蒋介石,却对他的兵权和军权产生了觊觎。

蒋介石先是以粤军之中“有些将领涉嫌廖仲恺案”为由,认为应“剪除谋叛军队”。与此同时,蒋介石紧紧抓住粤军许多将领贪污腐化,肆意妄为的问题,逼迫许崇智下令将粤军第一军军长梁鸿楷、第一警备司令梁世泽等亲信逮捕。

梁鸿楷、梁世泽被逮捕后,他们麾下的军队则被蒋介石指挥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包围缴械。而这依然不算完,蒋介石再次以许崇智“把持财政、扣押军队军饷,粤军许多将领与廖仲恺案有牵连,粤军已不可靠”为由,将许崇智身边的粤军调开,改派黄埔军校学生军负责许崇智的“警卫”,这实际上就是相当于将许崇智软禁。

许崇智

到这时,一直纵情酒色的“贵公子”许崇智终于反应过来,他开始立刻电告驻扎在东莞、增城一带的许济、莫雄两个师进驻广州保护自己。

但是,蒋介石对此也早有准备,他以许济、莫雄两个人与梁鸿楷勾结为由,率部将他们两个师包围缴械。随后,蒋介石更是直接派黄埔学生军控制广州全城,逮捕许崇智亲信,并直接包围了粤军总部和许崇智的住宅,解除了许崇智卫兵的武装。

而在控制粤军和广州城之后,蒋介石终于对许崇智图穷匕见,他将一封早已写好的信交给许崇智,在信中,蒋介石不但历数许崇智的多项罪证,并威胁许崇智“如果再不采取措施,所部势必哗变,而各友军亦将难保”。当然,作为结拜兄弟,蒋介石也为许崇智想好了“出路”。

他要求许崇智:“毅然独断,保全名节”,建议他“不如暂离粤境,期以三月”,并信誓旦旦的承诺:“师出长江,还归作镇,恢复令名”。而且,为了取信许崇智,蒋介石还在信中赌咒发誓:“如有一毫违心之论,不忠之意,皇天厚土,当共殛之”。

眼看大势已去,仍保留一份天真的许崇智居然信了蒋介石的许诺,因此,在蒋介石派来的一支队伍的“护送”之下,许崇智拿着蒋介石给的2万元悄悄离开广东,前往上海。

许崇智的亲信部将许济

而许崇智国民政府军事部长的职务,则由谭延闿担任,至于最为重要的粤军,则全部落入蒋介石手中。许崇智一手建立的建国粤军的命运是,一部分被蒋介石收编,其他则被遣散。

从此之后,许崇智在国民党和国民政府内军事首脑的地位彻底被蒋介石取代。而蒋介石也自此一飞冲天,成为国民党的统治者。

到达上海之后的许崇智开始了在英租界的寓公生活。对于生活方面,蒋介石倒是从未小气,他以各种名义给许崇智送钱。蒋介石曾以粤军部下进献为名,给许崇智送去20万元。而后,在军费开支的项目中,也每月给许崇智1万元。

但是,对许崇智心心念念想重归国民政府的想法,却视而不见。北伐胜利后,蒋介石不但没有兑现承诺,恢复许崇智的“令名”,还将其派往欧洲、日本等地“考察党务”。

蒋介石

此后,许崇智一直在国民党内部担任各种有名无权虚职。全面抗战爆发之后,许崇智大部分时间待在香港,香港沦陷之后,他曾被日本人软禁逼迫当汉奸,但许崇智始终不为所动。

抗战胜利后,许崇智开始做起了生意,国民党败退台湾之后,他再次移居香港。1965年1月25日,由于身患心脏病,许崇智在香港去世,享年7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