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可以说是中国书法当中艺术表现力最高的一门书体,乃是在极大的“草法”框架当中发挥出无限了空间创造力,而往往能够衡量一个书法家艺术水准。

草书是根植于隶书系统,并且最先成熟的一种书体,在魏晋时期的书法演变过程中,章草已经发展成了成熟的小草,而张芝与王献之将小草的体势进一步发展,大草开始初具面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了唐代,大唐王朝独特的文化环境给了草书极为丰厚的成长空间,在一种极度自由和开明的时代,造就出了两位划时代的草书大师,一位是张旭,另一个便是怀素。

张旭的草书是来自于家传的,他的舅父是大书法家陆彦远,其笔法直接南朝虞世南、智永一脉,是王羲之笔法的正传,并且在草书上张旭不拘泥于成法,而是力求革新,将草书中的单字结构与行气章法利用一种大开大合的连绵技巧,呈现出一种势不可挡的气魄,在章法上他打破了魏晋以来“一笔书”的范式,他突破了单行的限制,在章法上更加浑然一体!

而接下来便是怀素,怀素的草书是在继承张旭的笔法基础上,然后上追晋人的,其艺术气格有超越张旭的高度。

怀素学书极有天分,早年苦练多年,终不得法,而下山之后的僧人怀素在寓居长安城的五年时间当中,拜访书坛名流,很快便卓然成家,这得益于他得天独厚的艺术感知力,他能够在40岁左右的年纪,便创造出了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一草书”的自叙帖。他晚年写的《小草千字文》更是被誉为“千金帖”,成为小草中教科书式的法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后,对于怀素平生流传下来的作品而言,最能够体现他艺术高度的并不是这两本帖,而是一件在明代便已经失传的法帖。

当代著名的书坛理论家姜寿田先生曾经评价这本帖:

论从书法的思想内涵还是书法的美学意蕴来讲,此作较之《自叙帖》,无疑是后出转精的杰作,不但毫不逊色,且有超之概。

这件作品便是怀素的《大草千字文》。

《大草千字文》真迹明代已经失传。此作乃是怀素通会之际的作品,将禅宗智慧与书法完美融合,达到了草书的至高境界,此作乃是以狂草印证佛法的重要作品!在整个书法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大书法家吴云在此拓本的跋文中说道:

“此作墨光耀目,精彩逼人。观其往收垂缩,若断还连,运神明于操纵之中,寓规矩于旋转之内,良由诣精纯熟斯能一气贯注,有从心不逾之妙,洵为素师剧迹也。”

怀素的《大草千字文》真迹失传之后,有拓本流传于世,此拓本刻工极精,此作在用笔上极为讲究,起收明显,线条变化无端,并且将多重的矛盾冲突应用得一任自然,并且在“草法”规矩中,一气贯注,达到了“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界,乃是大师怀素的神品之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怀素的《大草千字文》固然失传,如今我们将这件作品按照原作拓本进行超高清的扫描复制,还原出跟原作毫无二致的作品,此还原之作问世之后,曾引发书法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