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之盟,指史料所载宋朝杜太后(赵匡胤、赵光义的生母)病重,太祖赵匡胤在旁侍疾,临终时召赵普入宫记录遗言,交代未来的皇位继承问题,劝说太祖赵匡胤死后传位于其弟。

这份遗书藏于金匮(匮,通柜)之中,因此名为“金匮之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是否真有其事呢?首先看看

  • 金匮之说由来的正史记载:

据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中记载建隆二年杜太后遗命:后问上曰:“汝自知所以得天下乎?”上呜咽不能对。后曰:“吾自老死,哭无益也,吾方语汝以大事,而但哭耶?”问之如初。上曰:“此皆祖考及太后余庆也。”后曰:“不然。政由柴氏使幼儿主天下,羣心不附故耳。

若周有长君,汝安得至此?汝与光义皆我所生,汝后当传位汝弟。四海至广,能立长君,社稷之福也。”上顿首泣曰:“敢不如太后教。”因谓普曰:“汝同记吾言,不可违也。”普即就榻前为誓书,于纸尾署曰“臣普记”。上藏其书金匮,命谨密宫人掌之。

  • 帝位传承——三传约

《宋史·魏王廷美传》云:“初,昭宪太后不豫,命太祖传位太宗,因顾谓赵普曰:“尔同记吾言,不可违也。”命普于榻前为约誓书,普于纸尾书云“臣普书”,藏之金匮,命谨密宫人掌之。

或谓昭宪及太祖本意,盖欲太宗传之廷美,而廷美复传之德昭。故太宗既立,即令廷美尹开封,德昭实称皇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关几个历史事实

宋太祖驾崩时,宋太宗为亲王+开封府尹,是当时习惯法(五代故事)所公认的继承人,而且已经在任很久了。赵廷美是亲王,而赵德昭未封王(只是兴元尹+使相),赵德芳地位更低。

宋太祖驾崩(976)时,曾有宋后赵德芳的政治阴谋发生,被宋太宗挫败。

宋太祖驾崩后,宋太宗继位,迅速任命赵廷美为齐王+开封府尹,即以赵廷美为接班人。而赵德昭被加封为郡王。

太平兴国四年(979),宋太宗北伐失败,威望大减。期间一度与军队主力失散,被认为可能已死亡,导致赵德昭被诸将拥立为代理皇帝。宋太宗回到军队后,大怒,将赵德昭逼死。

太平兴国六年(981),已有遗诏在手的宋太宗公布了独传说的金匮之盟。同年赵德芳死亡。

太平兴国七年(982),宋太宗废黜赵廷美,将其流放,此举导致宋太宗与长子赵元佐决裂。

雍熙二年(985),赵元佐焚烧宫殿,被废黜。

雍熙三年(986),赵元僖(元佑)以亲王为开封府尹,成为继承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是否真有金匮之说

历史上人们虽然相信有所谓的“金匮之盟”,但却找不到盟约的原文。学术界普遍认为金匮之盟存在的可能性很大,但对金匮之盟的具体内容有较大争议,多数学者支持三传论。从赵匡义杀侄子杀弟的结果来看,这暗示了帝系在赵匡胤三兄弟及其长子之间传递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