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妃省亲是贾府继荣、宁二公鼎盛时代之后贾府衰落过程中的一次政治中兴事件,是清二知道人眼中的“如树之秀而繁荫葱茏可悦,梦之夏也”,是《红楼梦》的第一个高潮事件。它发生在小说第十六至十八回,核心人物是元春,由元春晋妃、试才题对额与元妃归省三件喜事之情节链构成,与秦可卿丧礼(第十三至十五回)这一丧事互为映衬,共同凸显出贾府烈火亨油、鲜花着锦的鼎盛气派。越是这种赫赫扬扬的场面,越能与贾府后来的衰败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出此书的政治主题与社会意义。

每一个故事高潮的到来,都不是平地起雷,陡然出现的。它总要有开端、有铺垫、有发展,在矛盾冲突最激烈、核心人物形象最饱满、主旨最鲜明的时刻,才会将故事推向高潮,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观者情绪。高潮之后,小说也不会戛然而止,而是放缓或加快后续影响,使故事富有节奏性,从而增强整个故事的厚重感。元妃省亲的故事即按照这种方式,在高潮到来之前,小说通过层层铺叙,来渲染该事件的不同寻常;高潮中,则通过凸显所有参与人的反应态度以写出元妃省亲的性质不过是一场“虚热闹”;高潮后,通过该事件对其他高潮的影响,来写元妃省亲对整个贾府甚至四大家族的重要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元妃省亲是继秦可卿丧礼之后,小说为彰显贾府泼天富贵、赫赫豪势的一个大事件。作者淡经营,层层铺叙,运用预叙法、截法、岔法、避难法等写作技巧,在情节安排上灵活穿插各种关目与细节,急缓交错,详略得当,使小说达到了虽千头万绪但始终合笋贯连,并无一丝一毫斧凿的痕迹。

1. 以预叙手法进行预告。第一次提及贾元春即将省亲的事发生在第十三回。该回将秦可卿作为贾府现实中第一个清醒的预言者,用托梦的方式,预示贾府即将有一件非常的天大的喜事。之所以说秦可卿是一个清醒的预言者,是因为她注意到“登高必跌重”的危险。小说第五回提及荣、宁二公的亡灵曾注意到贾府后继无人的现状,但荣、宁二公的警醒更多地是为了反衬宝玉对情与色的执迷不悟。

秦可卿托梦,一方面是作者对封建贵族永世长存的深刻怀疑,是对于现实人生的思考,意在提醒人们百年望族也要尽早为将来考虑,另一方面也是对下文元妃省亲的预告。《红楼梦》是一部悲剧小说,贾府之人沉溺在享乐、敛财、陈情中,倘若贾府从一开始就寻求永葆无虞的方法,《红楼梦》也就不再是一部悲剧小说。所以,当秦可卿建议后,凤姐对秦可卿的忠告并未引起警觉,而是直接问有什么喜事,这说明小说接下来的重点将是通过这件喜事来反衬贾府后来的破败之象。

第二,用始料不及之法来简化省亲前宫廷与贾府琐碎的预备工作。这日正是贾政生辰,荣、宁二府之人相聚庆贺,场面极其热闹。忽然,六宫太监夏老爷降旨宣贾政去临敬殿陛见。这个夏老爷真是应了谐音“吓老爷”,他的到来令贾赦等人吓了一跳,原本热闹的寿辰氛围也一下子冷清下来,贾府赶紧止戏文、撤酒席。小说先以降旨截住贾政生日,后文又用五个如何,即“贾母等如何谢恩,如何回家,亲朋如何来庆贺,宁荣两处近日如何热闹,众人如何得意”(第十六回),将省亲前的热闹简略交代。省去诸多笔墨,避免拖泥带水,直接进入元妃省亲的话题。

以“横云断山”之法,为省亲之事不断增加新的因素。“横云断山” 是古典章回小说常用的叙事手法。它是指在一个完整的故事中,不断插入另一情节、变换场景,意在扩充小说信息量、完善各情节的连续性。又名“穿插法”,指在推进小说主干情节发展的同时,插入其他故事、人物,而这些故事与人物或成为交代主干故事的背景,或为皴染人物的性格特点而设。“横云断山”之法,既保持了主体故事线索的完整性与连贯性,又使章节富于变化,增强了小说艺术的感染力。“横云断山”之法增加的新因素,既是元妃省亲情节链中的必要环节,同时,又是展现小说人物关系、各自形象以及勾连全书主旨的有机组成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按照事情发展的逻辑顺序而言,贾政受旨、贾母谢恩、众人准备后,接下来应该就是盖园子以及元妃省亲。然而,小说情节为避平直之嫌,只写到元春才选凤藻宫、贾府阖府欢庆后,就以“横云断山”之法,插入智能儿逃跑、秦钟病重、秦业死亡,岔开元妃事件,引出贾宝玉对省亲之事的漠然态度。恰恰是植入秦钟一事,既使小说保持了“一回两事”的整体写作模式,同时又在文势上达到“有如歌急调迫之际,忽闻戛然檀板截断”(甲戌眉批)的艺术效果。

紧接其后,小说插入贾琏护送黛玉归来一事。该事看似与元妃省亲无关,实际上从赵嬷嬷讨情说南巡、修建大观园、省亲时候的赛诗来看,贾琏与黛玉二人在贾府这种大事上是不可缺少的人物。首先,正是因为元妃省亲,贾琏才要昼夜兼程往回赶,从而导出赵嬷嬷以贾琏乳母身份求人情一事,暗示着贾府治家用人上的弊端。而黛玉回贾府才令宝玉高兴起来一事,则反衬出贾府众人对元妃省亲一事的追捧、欢笑,体现出宝玉对荣华富贵的不屑,这也是小说第一次在此提及宝玉在众人眼中的呆意。

黛玉归来,方可在元妃省亲作诗娱乐上与薛宝钗一争高下,最后牵涉出元妃与对待宝玉婚事的态度。

省亲如此重大的事情,凤姐作为荣国府内外事务的实际操控者,办理过秦可卿丧礼这种超级大规格的丧事,凤姐在办大事上经验更加丰富。所以,从这一点而言,协理宁国府是凤姐办理元妃省亲的热身行动。为此,小说又由贾琏引出凤姐。操持省亲一事,凤姐少不了要找些助手。而这个人又必须是与琏、凤来往密切之人。还有一点要注意,元妃省亲是小说围绕着荣宁二府的兴衰,与社会政治直接相关的大事件。这里面既“将真事隐去”,具有“史笔”的不写之写特点,“借省亲事写南巡,出脱心中多少忆昔感今”(第十六回回前总批),又有遵循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下的高度艺术化特色。

所以,这个人选还要见过大世面、大阵仗。如此说来,赵嬷嬷是再合适不过的人了。其一,贾府历来十分看重辈分又尊敬老者,作为贾琏奶母的她,自然与琏、凤过从密切;其二,会做人,不拿大,虽然在小说中只出现这一次,但仅从她执意不肯上炕与贾琏、凤姐平起平坐吃饭以及说话口气可以看出来,她并不像宝玉的奶妈李嬷嬷以及迎春乳母那般倚老卖老来辖制主子;其三,她又见过太祖皇帝仿舜帝南巡的盛典。综合这三个要素,由她引出省亲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性。而写赵嬷嬷,又必须先写贾琏,所以小说在写完宝玉的漠然态度后,穿插进贾琏护送黛玉归来,通过贾琏带出凤姐,再由夫妻二人话家常,体现凤姐的强势,为赵嬷嬷出场准备,进而由赵嬷嬷讨差事,引出省亲话题。

贾元春贵为帝妃,回贾府省亲,贾府自然须有与之高贵身份相配的优雅环境。这里小说简略提及周贵妃、吴贵妃等人的省亲行为,最直接的表现是,其家为其建造一座省亲园子。所以元妃省亲也要有这样一座园子。小说为凸显元妃省亲园子规模之大,几乎调动了贾府上下所有男丁。贾琏作为贾赦之子、凤姐之夫,是小说用墨较多的人物。所以,小说设置林如海丧事要赶在元妃省亲前,以此尽可能地让更多的人物参与进来。所以在赵嬷嬷与凤姐说到昔日南巡盛况时,又引出贾蓉、贾蔷为省亲下姑苏聘请教习、采买女孩子等诸事。凤姐顺势将赵嬷嬷的两个儿子安插进贾蔷的队伍中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述人员安排、修建庭院完工后,作为皇家妃子落脚之地,贾政等人自然不敢怠慢,须巡检一番修建成果,同时熟悉、布置一下省亲路线。于是曹公以特写之叙事手法,推动故事情节转场。若平铺直叙路线安排,未免琐碎繁冗。所以小说在此处接续秦钟之事,说明因之宝玉伤心过度,贾政忙于布置省亲任务,宝玉在贾母的支持下进园散心,这样才有了试才题对额一节。试才题对额既凸显出宝玉与贾政价值观上的矛盾冲突,为小说第二个高潮宝玉挨打埋下伏笔。同时,借助试才,将大观园的概貌摹写出来,凸显出大观园规模之大,进而点明贾府在元妃省亲一事上耗费巨大,侧面彰显省亲一事排场之大,也为后文元妃感慨奢华太过做了铺垫。

综上,秦可卿托梦;贾政临时被召入宫中;周贵妃、吴贵妃省亲盖园;以贾赦、贾政、贾珍、贾琏、凤姐等为核心,几乎调动阖府上下所有男丁女将,忙乱不堪;大观园试才从侧面写出省亲别墅的格局之严整、规模之大、装饰之华美,可见贾府为建造省亲别墅用心、用力、用财之大。这些内容,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在延长元春晋封与贾府准备省亲的情节中,既扩充了小说容量、丰满了人物形象、凸显了主题,也增强了文势的跌宕起伏感、韵律感与节奏感,所以庚辰眉对此评曰:“一回离合悲欢夹写之文,真如山阴道上令人应接不暇,尚有许多忙中闲,闲中忙,小波澜,一丝不漏,一律不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