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顾无

【引觞漫谈】

“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这是水浒传里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一句诗。也是因为这首诗,宋江在“逼上梁山”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宋江为什么会因为这首诗被告谋反,因为诗中提到了黄巢,而且将自己与黄巢相比,在朝廷看来,这就是很明显的包藏祸心。

黄巢生活在唐末,说起来还是反派中比较励志的一个角色。他的家里是盐商,很有钱,小时候认认真真读书,想要考个功名,结果连年落榜,究竟是学问不到家,还是晚唐的政治太黑暗,这个我们不得而知。总之黄巢回家之后很生气,就决定不学了,做起了黑社会,乱世里做黑社会当然比读书舒服多了。

再后来天下动乱,黄巢也趁势而起,一路上收聚人马,从山东一路打到了长安,攻下了自己曾经向往为官的都城。

自己当然是意气风发了,可造反这种事情,在古代对于社会生活的影响是非常之大的,黄巢造反也就意味着饱受晚唐黑暗政治折磨的百姓又多了一次新的灾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临其诗境】

关于这次灾难,正史与诗人的笔下都有记载,晚唐诗人韦庄的诗《秦妇吟》中就曾经写到“自从洛下屯师旅,日夜巡兵入村坞。匣中秋水拔青蛇,旗上高风吹白虎。入门下马若旋风,罄室倾囊如卷土。”几句话将官兵的残暴刻画到淋漓尽致。

今天我们来欣赏一首杜荀鹤的诗歌,杜荀鹤此人在诗歌史中并不是特别有名,不过毕竟生在唐代,诗的时代,其文学水准还是很高的。

这一首《旅泊遇郡中叛乱示同志》写于公元881年,正是黄巢起义占领长安的时候,朝廷仓皇西迁,各地的地主武装等等都趁势而起,趁着天下大乱洗劫民财,杀人越货,灾民们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活在一个绝望而恐怖的世界中。

杜荀鹤此时正好经过一个郡县,郡县的长官被乱军驱逐,乱军的首领掌握了这一郡,在其中无恶不作,作威作福,杜荀鹤有感于乱世之兴亡,写下了这一首示同志的诗,诗中撷取了许多黑暗统治的细节,值得细细品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典原文】

旅泊遇郡中叛乱示同志
唐代:杜荀鹤
握手相看谁敢言,军家刀剑在腰边。
遍收宝货无藏处,乱杀平人不怕天。
古寺拆为修寨木,荒坟开作甃城砖。
郡侯逐出浑闲事,正是銮舆幸蜀年。

【条分缕析】

路上碰到了朋友,可是并不敢上去搭话,因为见了面就要聊近况,聊近况就要牵扯到旁边站着的全副武装的“军家”。那些蛮横的暴徒们个个腰间挎着刀剑,凶狠地看着路边的行人,一言不合就要磨刀相向的样子。

既然不敢说话,就通过一首诗来交流吧,下面就说到了“军家”的残暴之处。

抢遍了天下人家的宝物,都已经没地方放了。刀剑在手随意杀人,视平民性命如同草芥,丝毫不害怕死后的报应。

树木沧桑的古寺被拆掉,木头沦为修寨子的木头;别人家的祖坟也被刨开,入土为安之人再次曝尸荒野,为的仅仅是坟中的几块砖,要拿来修建自己的城郭。

这种混乱的状态是现代的我们无法想象的,尤其是出生在太平盛世的人。其实仔细想,华夏大地上一次遭受这种灾难也就是百年之前。西方国家入侵,被迫开始了我国的近代化道路,经历了帝国主义,军阀,日本的轮番蹂躏,那时候的人们相比唐末的百姓估计也好不到哪里去,只是人们太容易忘却了。

诗的最后一句作者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既是讽刺,又是无奈。郡侯被乱军逐出,在这样的时代里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今年正好也是“銮舆幸蜀”的时节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銮舆幸蜀,说的就是唐政府仓皇出奔的事情。古代的历史要“为尊者讳”,不可能写成皇帝出逃,所以唐玄宗的入蜀,以至于后世宋代两帝北上,史书上都以“西狩”“北狩”为之遮掩。然而这里的幸蜀,却并不是正史的用法,反而是读出了浓浓的讽刺意味。

皇帝都被赶走了,一个郡侯被赶走又有什么大惊小怪的。生在乱世衰世总有着种种心酸,或者关于个人命运机遇,或者就是对时代,对政治的感慨,而尤以后一种更加的心酸动人。

因为那是在以个人的力量,面对苍茫厚重不可阻挡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