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吕韬

国企债务违约,央企申请撤回,私募频繁被查……

立冬半个月,天气很反常的热,市场不寻常的冷,一场监管大风暴不期而至!

11月9日,市场调整前一天,叶檀财经率先发文说,如果中美监管火速升级,高估值股票势必会受到重大影响,后市自然也将出现重要变化。

回过头来看,这个判断比较应景,当然对于部分檀香来说,话不中听,您请见谅!

态度变了,环境变了,11月以来,叶檀财经发现,市场上不止杰克马的环境变了,不是杰克,也非马的环境一样在变,而且变得同样剧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变化太重要 必须要知道!

债务违约,见过不少,但最近的债务违约,非同一般。11月18日,叶檀老师对近期债务违约有过精彩的评论,檀香们可以去看看。

本文不再赘述债务违约细节,只说越来越强烈的态度变化。

什么态度变化?

最近市场热议纷纷的华晨集团、紫光集团及永煤集团等企业,性质上都是清一色国字号。按照老思路理解,国企背景政府信用背书是标配。

可这次我们发现,信用背书从此可能会从标配要成选配了。

据21世纪财经报道,河南省某财经部门厅局级官员对21世纪经济报道对记者表示:“政府要支持企业走出低谷,肯定不存在逃废债的问题。政府不会支持企业逃废债,这不符合市场规律,绝对没有那个意思,但是也不会无原则地帮。”

河南官员的态度,没解读错的话,是说:国企应该按照市场规律办事了,不该帮的不能帮。

据财新的报道,河南地区有中原银行,郑州银行等金融机构,如果政府协要调银行和永煤集团,拯救永煤集团不是没有办法。

把财新的报道和河南官员的话对在一起,结论显而易见,永煤不算有原则里面的。

市场规律办事挺好,可问题是,以前国企的市场规律是有信用背书,现在是有选择的信用背书,这个变化,意味着什么?

市场规律也得跟上时代的步伐了。

在违约事件发生之后,不少机构认为,这是债市利空,股市利好。

可叶檀财经想说,这个想法so naive。

中国资本市场,终归是一个体系,除非有用不完的钱兜着,否则局部流动性有问题,势必造成隔壁市场流动性叨扰。

买了这些违约债券的投资者很多都是私募式机构,机构们背后真正的投资者,看到违约发生,大概率会找上门来,向机构要说法。机构们为了应对短期的挤兑压力,拆东墙补西墙是常规操作。

拆哪呢?

流动性好,估值贵,有盈利的是大方向。

11月10号到现在,从指数变化来看,创业板从2811.48点下降到2645.16,下降幅度达到6%,主板从3387下降到3363,微微下跌。

从板块来看,计算机、医疗行业等高估值板块下降幅度大,这种变化趋势,里面应该有“拆”的影子。

11月18日,中国基金报消息,交易商协会正在就永煤集团展开自律调查,根据线索,发现海通证券及其相关子公司涉嫌为永煤提供帮助、操纵市场等违规行为。

永煤们的违约大戏已经烧到了券商,烧到了牛市发动机。

金融市场里,金融机构就这么多,作为债市和股市的连通器,他们一旦面临风险,向外传递的速度和层级,都不是一个地方国企可比。

所以,该规避的时候,别犹豫,躲是上策。

就在大家对国企债务违约热议不断的时候,11月15日,一则公告的发布,又一次让人们震惊不已。

11月15日,央企四大地产公司之一的招商蛇口发布关于终止发行股份、可转换公司债券购买资产事项的公告。

据悉,招商蛇口这次资本运作,主要是向深圳投控购买南油集团剩余24%股权,目的是获得前海更多优质土地使用权,该笔交易的整体对价高达70.35亿元。

要知道,9月23日,招商蛇口才获得证监会并购重组委无条件通过。

两个月弹指一挥间,70亿大案子自己撤回。这是为什么?

招商蛇口给出的理由是:

来源:招商蛇口公告

环境变了,和杰克马如出一辙。

招商蛇口的环境,其实横跨两界,一界是国企央企圈,一界是房地产圈。

国企央企圈的环境刚才已经说过,房企圈的环境如何?

最近央行开了一个新的专栏叫央行研究,专栏开设至今,一共发了两篇文章,一篇来自央行行长易纲,一篇来自央行党委书记郭树清。

易纲的文章名叫《再论中国金融资产结构及政策含义》,里面提到:

以政府信用支持和房地产作为抵押品的信贷快速扩张,会导致金融风险向银行和政府集中,并容易形成自我强化机制,积累产能过剩、房地产泡沫和债务杠杆风险。

为了保持房地产的健康发展,要加强对房地产市场融资情况的全面监测,强化对房地产金融的逆周期管理;同时约束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机制,减少土地财政的依赖。

这段话其实简单而言可以归纳为两句话:

强化房地产金融监管,减少政府土地依赖。

郭树清的文章名为《坚定不移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里面关于房地产的表述是:

房地产泡沫是威胁金融安全的最大灰犀牛,住房不炒,严防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

2020年,房企环境变化最大的一点在于“三条红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8月13日,21世纪财经发布文章《房地产融资再收紧?触及“三道红线”不许增长有息负债》之后,整个房地产市场风声鹤唳。

10月15日,央行首次正面回应道,会根据跟踪结果,扩大适应范围。

三条红线出来之后,很明显,各大头部房企纷纷做出表态,要绿线。可怎么回呢?

再融资渠道受限制,只能通过卖房子,卖项目,走境外等相对不受限渠道来做。

11月18日,国家与金融发展实验室公布的最新房地产金融报告里显示:

根据2020年中报,122家总资产规模大于200亿的房企里,踩线的数量高达86%;三条线都踩的有42家,踩两条线的有23家,一条线的40家。

招商蛇口是四大央企地产公司里,唯一一个踩了一条的。

据潇湘晨报消息,11月以来(11月2日至16日),房地产行业产权转让项目共有18个,相当于今年前10个月的总和。

而这些项目转让方几乎全是央企,其中招商等转让频繁。

这个结果,再次印证了我们的猜测,三条红线正在央企里发挥威力。

如果说,对央企都是如此,那么可想而知,民企会是如何?

这种一碗水端平,大家排排坐监管的态度,此前从没见过。

在社科院副院长李杨领先的房地产金融报告收尾处,建议到:

短期内,“踩线”房企将直接面临有息负债规模的“硬约束”以及在融资过程中面临歧视的“潜规则”,其债务违约风险会进一步上升。我们认为,规则需以稳步推进为主 基调,并设置较合理的过渡期,否则短期产生的负面效应恐超过正面效应。

国企债务违约,房企债务风险,靠市场的办法,靠政策的约束去伪存真,去糟粕留精华挺好,不过对金融体系的冲击还是得千万注意。

央行在面对相关风险的时候,仍然敢于亮剑,也许在监管层心理,风险可控之余,适度的痛,才能够带来更持久的甜。

说到环境变化,股市里最近也有新的味道。

11月19日,中国基金报消息,近日,中国证监会深圳证监局发布多条通知,多家私募遭公开谴责或约谈,被“点名”的私募多涉及承诺最低收益、产品未备案、向非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挪用基金财产等情形。

杀猪盘迭起,让监管层对股市黑嘴查了又查,查了又查,而如今这个趋势似乎已经蔓延到私募和机构中,即便知名私募,伟业傍身,看不懂的操作也在监控中。

最近,高毅传闻挺多,且听且观察。

这里提醒一句:大佬作业不好抄,看不懂的千万别做!

我们之前分析过,从结果来看,三季度央行的操作边际已经收紧,而监管带来的流动性收缩效应,在进一步加快市场流动性的相对紧俏。

Shibor三季度开始步入上升通道,至今未见走软

接下来,相信监管带来的风暴还会进一步发酵,毕竟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还在进行中,必须坚定不移打好!

中国在监管,美国也在监管,差别在于:

中国是打扫屋子准备迎客式的监管,而美国则是,拿着笤帚准备赶人式的监管。

美国大选现在应该算结束了,当然不少人还觉得悬念仍存。千人千面,看到拜登在组阁,我们更倾向于换届交接进行时。

现在大多数美国机构,基本上都处于一种看守状态,能不折腾就不折腾,俗话说得好,一朝天子一朝臣,特朗普时日无多,多干没好处,做业绩还是得等拜登走马上任之后。

大多人沉默,少数人冒尖。

11月18日,环球网援引华尔街日报消息说: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正在起草一项计划,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将被要求用由美国监管机构监督的审计方,否则将面临被踢出交易所的风险。

《华尔街日报》引述知情人士的话称,SEC正在加紧行动,以赶在主席克莱顿12月底离任前提出该计划的关键内容。该计划可能会在今年12月发布,征求公众意见。

克莱顿12月就退休了,特朗普明年1月份也退休了,按照前文的分析,克莱顿现在这么做似乎不合逻辑,究竟为什么这么做?

彭博社18日就此问题(美国要驱逐中国上市公司),连续追问过我们的外交部,外交部的回应是:

2019年以来,中美两国监管机构,有持续沟通,中方显示出了充分的合作诚意。

叶檀财经此前在文中多次强调,中美关系大方向没变,不会因为拜登上台而有实质逆转,至多是摩擦的形式变得温和不那么激烈。

拜登上台之后,相信大多数政策会有所调整,可谈判会有调整,筹码能用,自然可以沿用。中概股就是这么一个可以沿用的筹码。

另外一个角度,从市场来看问题,几乎在同一时间,前有香橼资本做空蔚来,后有浑水做空欢聚时代。

蔚来有多贵,这应该是共识,而且这么贵的日子也不短了,怀疑YY造假,估计浑水也是谋划已久。

理性看问题,如果香橼和浑水想做空蔚来们,随时都可以,为什么偏偏选在这个时候?

这可能做空机构们,获悉SEC想要对中概股动手,关系匪浅。舆论环境有支持,做空的效果和力度,事半功倍。

克莱顿有没有和浑水们交流过?这可能得SEC自查门户一下。

最后,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要和大家分享。

在A股,我们都说外资是聪明资金,外资对很多行业和股票拥有非常强的定价权,从市场博弈的角度来看,内外资之间的关系以后可能会更加激烈。

在美国市场上,如果用同一个视角看问题。可能美国人也在嘀咕这件事。

11月13日,美股市场上出现惊人的现象,全市场成交额前十的股票中,中概股居然占据半壁江山。

其中蔚来汽车,成交量最大,272.74亿美元(千亿人民币的成交额!)的成交规模,超过苹果、亚马逊以及微软三只科技巨头的成交额之和。

本周一,也就是11月16日,蔚来再次荣膺美股成交额榜首;11月17日,则是全美第二。

天天看到中国公司登顶美国股市,美国人心理会是什么滋味?

美国市场中国化,这可能是当前美国人最不想看到的一幕。

对不起了特朗普,对不起拜登,中国做到了!

ps: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