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提到胰腺癌,你会想到什么?

最致命、最难发现、扩散最快——让胰腺癌成了令人生畏的“癌中之王”。 很多人谈胰腺癌色变,甚至悲观地认为,一旦确诊胰腺癌,意味着被宣判了死刑,治疗就没有意义。

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肝胆胰外科,有一群不轻易向“癌王”低头的人。在我国著名肝胆胰外科专家、浙大一院党委书记、浙江省胰腺病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浙江省重症胰腺疾病诊治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梁廷波教授的带领下,他们披荆斩棘,攻坚克难,挑战“癌王”。

一个个曾被宣判“死刑”的胰腺癌患者,在他们的全力救治下,屡屡创造生命奇迹。

梁廷波教授表示,虽然胰腺癌来势汹汹,但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以及多学科融合理念的推进,胰腺癌的治疗方法越来越多,五年生存率也在不断提升。

胰腺癌五年生存率为何这么低?
早期难发现 有效治疗手段少

胰腺癌早期很难被发现,除了和它所处的隐秘位置及生物学特性相关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它几乎没有早期症状。

“很多胰腺癌患者一开始是没什么症状的,随着病情的发展会逐渐出现腹痛、消瘦、黄疸等,即便如此,很多人也不会觉得是胰腺出了问题,以为是胃的问题,等到揪出真凶,大部分都到了中晚期了。”梁廷波教授解释。

我国胰腺癌发病率位列恶性肿瘤第10位,但却是第6大癌症死亡原因。最新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所有癌症的五年总生存率从2003年-2005年的30.9%上升到2012年-2015年的40.5%。也就是说,很多癌症的五年生存率有了显著提升,但胰腺癌的五年生存率依然没有得到改善,仅为7%-9%左右。

“胰腺癌的五年生存率是所有实体肿瘤中提升速度最慢的,究其原因,是目前有效的治疗手段太少,即使有的治疗方案暂时有效,但没多久部分病人就会出现原发性和继发性的耐药,影响治疗效果。”梁廷波教授坦言。

迎难而上 挑战胰腺癌诊治困境:
创新治疗方案 推出综合诊治体系
让更多患者得到根治性手术机会

在浙大一院肝胆胰外科,来就诊的胰腺癌患者,基本都到了中晚期,仅有15%的患者有手术机会,即便是有了手术机会,因为胰腺解剖位置特殊,手术的难度也非常大。同时,由于胰腺癌恶性程度高,术后极易发生复发转移,因此,高质量的胰腺癌根治性手术需要配合高效的全身系统性治疗。

2016年,浙江省胰腺病研究重点实验室成立,旨在向胰腺癌发起挑战。近几年,梁廷波教授带领团队,在胰腺癌的诊治方面不断探索,寻找更优化的治疗方案。

目前,浙大一院肝胆胰外科团队在胰腺癌的诊治上,以综合诊治体系为“纲领”,规范化的综合诊治和个体化的精准治疗相结合。

“对于晚期胰腺癌病人,并且有远处转移的,首要目的是通过系统治疗尽量延长生存时间;对于不能手术的病人,通过新辅助治疗,创造手术条件和手术机会;对于术后病人,引导他们接受系统治疗的理念,术后该化疗的化疗,减少复发,进一步提升疗效和五年生存率。”

同时,梁廷波教授更是带领团队不断取得胰腺癌诊治的创新性成果。

经过多年研究,首创适应于中国人体质特点的“高效低毒”的mFOLFIRINOX化疗方案,建立了系统性治疗与外科干预的整体策略,将化疗在整体方案中逐步前置,并通过进一步联合其他手段,显著提升了手术切除率和患者预后,使得手术切除机会增加34%,生存期延长18个月。这套对化疗方案的创新和对外科干预时机的精准应用策略,极大地影响了胰腺癌整体治疗理念。

“化疗对胰腺癌病人来说非常重要,贯穿整个治疗的过程。”梁廷波教授表示,有些患者担心化疗的毒副作用,担心“一化疗,死得更快”,其实则不然,“经过包括化疗在内的多学科规范诊疗,局部进展期的患者将获得和早期发现患者差不多的疗效。”

更值得关注的是,梁廷波教授带领团队还推陈出新,不断进取,取得了胰腺癌诊治的最新进展——在新辅助化疗基础上,创新性地联合自体小肠移植,让更多患者有机会接受手术,手术切除率从34.7%提高到66.7%,进一步提高了胰腺癌根治率,实现手术和系统治疗价值最大。

68岁退休女教师确诊胰腺癌
医生没有急着为她做手术
多学科讨论制定系统治疗方案

在胰腺癌的治疗中,多学科讨论显得尤为重要。浙大一院对所有胰腺癌患者坚持多学科讨论,集合肝胆胰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放射科、病理科、肝胆介入中心、小肠移植中心、营养科、康复科等众学科之所长,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诊疗思路和高品质的临床决策,为患者定制个体化治疗方案,从而改变了患者“四处求医”的困境。

68岁的胡女士(化名)是名退休教师,退休后在家管外孙,平时身体蛮好,也没有基础疾病。有时偶尔会闹几次肚子,但胃肠镜检查也没有发现问题。

2个多月前,胡女士参加单位退休员工体检,发现肿瘤标志物CA19-9高达2900,随后的B超、CT检查提示胰腺尾部有个4.5厘米大小的肿瘤。

因为肿瘤在可切除范围内,外院医生建议直接手术切除,考虑到浙大一院梁廷波教授团队在胰腺癌诊治领域技术领先,家人带着胡女士来到梁廷波教授门诊,想再听取下治疗建议。

胡女士CA19-9高达2900,意味着胰腺肿瘤的恶性程度比较高,肿瘤活性比较强,梁廷波教授马上召开了多学科会诊讨论,根据最新胰腺癌诊治国际指南,对于肿瘤指标较高的病人,属于高危复发的群体,即便肿瘤大小目前可以达到手术切除的指征,也建议先做新辅助治疗。

梁廷波教授为胡女士制订了系统精准的胰腺癌诊治“浙江方案”,建议她先不着急手术,通过新辅助治疗,使得肿瘤缩小些,再进行手术根治。

“胰腺癌简单的手术切除并不可取,因为手术后还可能会不停地复发、转移。胰腺癌是一个全身性的疾病,更应该全身性地治疗。”梁廷波教授强调。

胡女士先接受了新辅助治疗,通过6次化疗加2次PD1单抗联合免疫治疗,她的肿瘤缩小到了1.5厘米,CA19-9从2900降到了80。

此时,针对胡女士情况,梁廷波教授再次组织了一场多学科会诊讨论,经过评估,胡女士可以接受手术了。11月13日,梁廷波教授为胡女士做了腹腔镜下根治性胰体尾切除加脾切除术,手术耗时3小时不到,出血仅50ml,最大的切口仅5厘米左右。

术后第一天,胡女士就可以自己坐起来,可以流质饮食,各项指标也不错。与此同时,胰腺癌患者外科手术后的加速康复管理体系也迅速启动,助力胡女士的快速康复。

之后,专家团队将按照诊疗计划,结合胡女士自身恢复情况,在术后1-3个月,安排胡女士再次接受辅助化疗,以此巩固治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梁廷波教授(右一)正在手术 医院供图

浙大一院胰腺癌根治术后
平均生存时间
从12-14个月提高到超过30个月

“既往,胰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为12-14个月,如今在浙大一院,胰腺癌根治术后的平均生存时间已经超过30个月,有了大幅度的延长。”

梁廷波教授表示,这得益于浙大一院胰腺癌综合诊治体系的一系列国际先进技术—— 胰腺癌诊治“浙江方案”、新辅助化疗后联合小肠移植的胰腺癌根治术、胰腺癌“液体活检”技术、基于人工智能的疗效及血管评估技术、胰腺外科加速康复技术、术后胰瘘的创新处理方案、基于药物抵抗机制的用药策略和新一代胰腺癌纳米药物研发等, 这些新“武器”,使得胰腺癌治疗有了大幅度推进。

虽然胰腺癌很隐秘,很难被早期发现,但只要提高警惕,特别是留意身体发出的信号,胰腺癌还是有可能被早期发现。

今天是世界胰腺癌日,在此,梁廷波教授提醒大家:如果出现上腹部反复隐痛、近期体重明显下降,新发糖尿病特别是近一两年新发的糖尿病、肿瘤标志物升高、有严重腰背疼痛但在骨科检查中排除问题等,都要警惕胰腺癌可能,最好去做个全面检查。

此外,“糖尿病患者、有胰腺癌家族史的人、有胰腺的慢性疾病史,比如反复慢性胰腺炎、胰管结石的人、长期抽烟喝酒的人、‘三高’人群、肥胖人群等,都是胰腺癌的高危人群,要格外注意,坚持定期检查。”梁廷波教授强调。

记者 金晶 视频记者 仲伟

通讯员 王蕊 胡枭峰

编辑 潘雷 监制 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