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人结婚讲究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很多人在结婚前对自己的另一半几乎一无所知,最多也是从媒人口中听到一些皮毛而已,更谈不上有什么爱情了。都说感情是婚姻的基础,奇怪的是以前人的婚姻几乎没有感情却很少离婚,而现在可以自由恋爱了,可以说在结婚前,男女双方都是深爱着对方,有了感情基础,为何离婚率反而提高了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自由婚姻的原因

以前的农村人只要看上谁家姑娘,首先会找一个媒人,带上礼物去上门提亲,双方父母都同意后再商量聘礼以及以后的种种事宜,在这个过程中,男孩和女孩似乎没有什么话语权,完全靠着家里人的操办,直到双方家长把一切都谈妥后,男女双方才可以见一面,还不是单独见面。甚至有人在结婚那天,还不知道女方长什么样。

这样的婚姻虽然没有感情基础,但是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女方在结婚前,除了家里人之外,几乎不会与异性交往,就算见到男孩都会脸红害羞,结婚后,他的丈夫也是她唯一有过亲密接触的男人,而丈夫也是一样,两人在一起,一次就是一生,这也是“初恋”让人难忘的原因之一。

以前人在描写女子的时候,总喜欢用“含羞带笑”这样的词语,但是有了自由恋爱之后,再用“含羞带笑”似乎已经不合适了,很多人在结婚前早已尝尽人生真谛,换过了无数个异性朋友,如果还用“害羞”这个词语来描述现在的女孩,只怕会被人笑话的。

自古以来“洞房花烛夜”都是人生最大的喜事之一,然而自由恋爱之后,所谓的“洞房花烛夜”就变得多了,多了就不稀奇了,重要的是那些“美妙的夜”还都是在结婚之前,这样的话,真正的“洞房花烛夜”就显得很平淡无奇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很多人在结婚前都经过了很长时间的恋爱,结婚和不结婚对于他们来说,只是差一张纸而已,这样的婚姻就没有了以前人结婚时的那种神秘感,婚姻的感觉就变淡了,很多人结婚后还以为是在谈恋爱,但是却发现和恋爱时不一样了,这种心理落差同时也提高了离婚率。

第二:人际关系的原因

在80年代以前的农村,很少有人外出打工,就算有事要外出,还需要村里写证明开条。那时候村里人很少有人去过外省,更别说从外省娶回媳妇了。村里人所能认识的人也就是本村或者邻村的人,最多也就是一个乡镇而已,很少有人能娶到外地媳妇。

以前人认为婚姻的前提就是“门当户对”,其实这句话放到现在依然有道理。因此以前人娶媳妇都是本地人,彼此从小生长的环境都差不多,家庭条件也都差不多,也都很腼腆,再加上一个美妙的新婚之夜,婚后的生活也不会有太大的落差,反正都是在家种地,因此离婚率就低多了。

而现在很多农村人不仅去了外省,甚至还出国去打工,看过了外面的世界之后,自然就对自己的生活不满足了。总感觉外面的一切都好,于是很多人就娶了外地媳妇,这样两人的认知,从小的生活环境,以及经历都不一样,结婚后才发现没有共同语言,离婚率也就提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思想开放的原因

以前在农村,很少有人离婚,因为离婚对于老一辈人来说,是很丢人的事情。在老人们眼中,婚姻的精髓就是一个字“熬”,从新鲜熬到平淡,再把平淡熬成亲情,最后打打闹闹过了一辈子。由于彼此都是本地人,家里的长辈也都相熟,即便是偶尔会闹离婚,家里的长辈也会出面调解的。

现在人对离婚早已习以为常,稍有不顺心就会离婚,还没有把平淡熬成亲情,彼此早已各奔东西了。再加上彼此的父母离得都很远,离得远的父母就会觉得孩子受委屈了,干脆离了算了。他们不仅不会帮着调解,甚至还会添油加醋,离婚率自然就提高了。

因此“门当户对”才是婚姻长久的关键,只有彼此“门当户对”,在结婚后才不会出现大的心理落差,最终把爱情变成了亲情,打打闹闹过了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