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证据,事情其实是这个样子滴。

近来总有一种声音, 说根本没有篡改遗诏的事,秦始皇本来就是想把帝位传给二世祖胡亥的,理由是:

秦始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巡游天下时,二十个儿子谁都不带,就带上小儿子胡亥,由此可见,秦始皇对胡亥相当宠爱;

二:秦始皇以法家为本,扶苏呢,又信奉道家、儒家,父子俩格格不入,扶苏呢,也因为对秦始皇政策不满,提出过反对意见,所以才被发配到北部抵御匈奴去的;

三:公元前210年的沙丘之变,没有证据证明赵高、李斯修改遗诏,所以,很有可能秦始皇本身就是想传位给胡亥的。

总而言之,反对意见言之凿凿,特别是最后一点,还真让人说不出反对意见,因为史书中的确没有提供李斯、赵高篡改遗诏的有力证据,一切好像都是后人臆测。

秦始皇要传位给扶苏,这个说法是怎么来的,有官方证明吗?

好像没有,最起码我没有见到。

而且非常遗憾的是,最早提出这个观点的,倒是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时由陈胜提出来的,并且把他当做起义的口号,陈胜是怎么说的:

……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多余的话也不用解释,从这里面可以看出,陈胜听说,秦始皇是准备传位给公子扶苏的,虽然陈胜的观点提出的比较早,但 在反对派眼里,这本身就是站不住脚的,因为陈胜什么人,低等的不能再低等的黔首,他怎么会知道朝廷的事情呢。

于是,秦始皇打算传位给胡亥就好像是铁板钉钉的事实了,不过呢,现在已经有证据证明,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什么证据?这就得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五次巡游开始谈起了。

出巡

秦始皇统一天下的第二年,即公元前220年开始,到公元前210年结束,总共历时十年,五次巡游天下,巡游的目的无非是巡行天下以及炫耀武力,他这五次巡游有个明显的特点,与国家形势有关,随着政局的稳定越行越远,时间也越来越长。

第一次是公元前220年,从咸阳出发北上,经陇西到今甘肃庆阳的鸡头山,然后自北地返回,路程最短,时间也最短,巡行的几乎是老秦人旧地,这时天下初定,秦始皇应该不敢走远,只不过是一次情怀之旅罢了,然而到一年后的公元前219年,情况便大不一样了。

第二次也从咸阳出发北上,过武关、南郡,然后折而向北,经云梦、衡山、一直到山东琅琊,这回径直走到大海边,并在琅琊建造离宫,在那里逗留三个月,然后呢,上泰山封禅,最后经泰山南返,过博浪沙回到咸阳。

第二回已经开始走六国故地,充分表明秦始皇对自己统治的自信,而且在琅琊建离宫后,以后秦始皇每次巡行都会到琅琊离宫看看大海,小住一段时间。

我们也从中可以看出,秦始皇对自己统治下的天下是相当自信的,而且他每次巡游 都会兜一个很大的圈子回去,但基本都在六国故地,没有走出过这个范围。

基于上面的论述,分别开始于公元前218年、公元前215年的第三、四次巡游不再一一赘述,然而奇怪的是,他开始于公元前210年,也就是他一生中最后一次巡游的路线突然变了,变什么了?

不再单纯的走六国故地,而是有了新的去处。

这次依旧从咸阳出发,半路忽然改变方向,巡视刚刚平定不久的百越地区,从路线图可以看出,他到南郡后又直接南下到云梦,然后乘船顺江而下,到浙江钱塘,登会稽山,祭祀禹王,并在这里眺望南海,看得到吗,看不到,不过是眼望南方,事实上他也可以去,百越战争时期开通的从湘水到漓水的水上通道可以到达南海,但是其时南海一带局势不稳,皇帝亲自过去有诸多不便,所以秦始皇只能遗憾的放弃。

可是秦始皇为什么要突然到平定不久的百越地区呢,

我前面说过,秦始皇第二次巡游,在泰山封禅的时候就有平定天下,放逐蛮夷的说法,这是什么意思。

平定天下自然是统一六国,而放逐蛮夷呢,指的就是北方的匈奴和南方的百越,大秦开国以后,已经将放逐蛮夷提升到基本国策的高度,并派蒙恬和屠雎针对南北两个方向,同时发动两场开疆拓土的战争,而且这两场战争到公元前210年,都取得了一定的胜利。

相比较而言,北方蒙恬方面胜利的更为彻底。

从秦始皇前四次巡游天下的规律中可以看出,他有巡行已占领地区的爱好,前四次都是如此,第五次能够例外,更何况,他已经顺道去了百越,地图上也可以看出,他如果不想去北部边疆的话则根本不用去赵国的沙丘,而是直接沿前四次路线返回咸阳即可,可秦始皇呢,却在半途稍稍突出,为什么?

沙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有价值的可能性是,沙丘在如今的河北广宗,就是去北部边疆的必经之地,他就是想去北部边疆,然后在云阳走直道回咸阳。

如此算来,第五次巡游应该用十个月,可惜的是,秦始皇只走了七个月便在沙丘病逝,从此,好像就留下究竟传位给谁的谜团了。

那么,秦始皇去北部边疆又跟传位给扶苏有什么关系,会不会只是一次例行巡视,需要注意的问题是:

一:秦始皇第五次巡游时50岁了,在平均年龄只有39岁的秦汉时期,已经算作高寿,而且事前他也得到过今年祖龙死之类的预言,古人可是相当迷信的,秦始皇更加迷信,否则就不会到处求仙了。

二:放逐蛮夷既然是基本国策,那派扶苏到到最关键的北部边疆,其实已经充分证明,秦始皇根本不是对他有看法,而是高度信任,让他在事关帝国命运的战争中磨练成长并积累一定的人脉,蒙恬什么人,其时大秦帝国最有威望,最能干、最重要的军事将领;

三:又是高寿,又是关于秦始皇死亡的预言,而且有资料证明,他在沙丘之前的平原津,即山东德州平原县,黄河的一个渡口处就突然发病,而且还病得很重。

这样一来就很奇怪,秦始皇在山东生病,这时候不赶紧回咸阳,而是绕路到河北广宗的沙丘, 不是打算去北部边疆还能去哪儿,而且这时候去北部边疆,他难道就不想对儿子扶苏说点什么吗。

退一万步说,如果秦始皇真打算传位给胡亥的话,为什么又要让扶苏带兵呢,他这么做不是有意给秦帝国埋下不安定的因素吗,秦始皇何等聪明,他岂能想不到这一点。

以上已经足以证明,秦始皇就是想传位给扶苏 ,第五次巡游的最后目的,其实就是给扶苏交代后事去的。

可惜的是天不假寿,就前后错了那么几个月,结果导致秦帝国的命运按照他预想之外的路线毫无顾忌的发展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