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体罚学生的问题,一直在被广泛谈论。主流观点认为,老师应该对学生有适当的惩戒权,部分教育主管部门也认定,适当的罚站,跑圈之类的不属于体罚。

但在实际操作中,只要老师惩戒学生,依然有可能为自己惹一身的麻烦,更关键的是,无论是学校还是有关部门都不会给老师撑腰或者背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日,上海市浦东新区某小学发生了一件教师惩戒学生的事情。该校是一所相当知名的公办学校,采用小循环教学,也就是1-2年级一个老师,到了3年级换老师一直带到毕业。

李老师是三年级某班的班主任,教的是数学。到了三年级,学生的教学难度比1-2年级上升很多,已经涉及到一定的思维能力的培养,自然,作业量也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李老师的教学风格比较严谨,对于学生不会的知识点,她一般总会利用中午或者副课的时间给学生单独讲解。

在她的班级里,成绩明显落后的有这么5个学生(和摇号没关系,地段生),基本上跟不上班级整体的教学进度。

毕竟是有多年从教经验的老师,李老师很快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通过换座位等方式把这几个学生隔开,然后根据每人不同的情况,利用课余时间对这些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但李老师对学生有一个要求,那就是作业必须完成。如果遇到不会做的题,允许学生留空白,老师会专门在课堂上,或者单独予以讲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张是这5个学生之一,他的问题比较特殊。就是特别容易走神,反映在学习上,就是经常性地完不成回家作业。

在课堂上也是同样的问题,随堂练习的时候,班主任李老师如果站在他身边看着他做,他能完成,但一旦没看住他,十有八九完不成随堂练习。

为此,班主任李老师和小王的爸爸也多次沟通过,希望家长能够督促孩子完成回家作业。小王爸爸每次都答应了,但因为工作关系,也确实没时间督促孩子学习。

11月的第一个周末,全班仅小王一个学生没有完成回家作业,且是3科全部没有完成。这次李老师没有原谅他,数学课上让小王罚站了半节课以作惩罚。

小王因为罚站被同学嘲笑,自然很不开心,于是回家将此事告诉了父亲。孩子父亲第二天就专门请假到学校找校长投诉,要求李老师向小王道歉。

小王父亲的理由是,孩子已经尽力了,在这个周末,每天晚上做作业都做到晚上9点多,一个三年级的孩子在这样的情况下依然遭到老师的侮辱,对孩子的自尊心伤害极大。

得知李老师拒绝道歉后,小王父亲在校长办公室,如果李老师不给孩子道歉,就去教育局投诉。最后校长息事宁人,自己向家长道歉,并答应将小王转到另外一个班平息了此事。

放言

一些思考:

这件事有点特殊,学生经常不完成作业,老师罚站并没有太大的问题。但学生家长也并非强词夺理,学生也已经尽力,在这种情况下遭到惩戒确实让孩子很难接受。

在这起事件中,严格来说,双方都没有大的过错。矛盾的焦点在于学生学习目标的设定上出现了很大的差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班主任李老师希望小王能改变自己的学习习惯,她给小王制定的目标是至少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通过老师的帮助达到班级平均水平。

而小王爸爸预设的目标明显不同,他给小王设定的目标是尽力就好,哪怕成绩差点,作业没做完,也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当然最好是老师能够想办法把孩子的成绩提升上去。

双方设定的目标发生了严重的偏差,家校双方自然无法把劲往一起使,出现矛盾只不过是一个时间的问题。

事实上,绝大部分家校矛盾都是因为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的目标设定不同而引发的。另外一个原因是职责的认定不同造成的矛盾。

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很难通过沟通来解决问题。没有一个家长会告诉老师,你随便教教就行,我们最后反正要去职校的。

家长追求的理想状况是,把孩子送到学校能够遇到名师,老师包教包会,直接把孩子送进985。

老师追求的理想状况是,老师做好学校的教学工作,校外的事务由家长接手,督促甚至是辅导(包括补习班)孩子的一切学习任务。

在教育产业化的今天,二者的期望值之间有着天然的鸿沟。学生成绩越差,这道鸿沟就越开阔,越明显。这也是为什么学霸家长几乎不可能和学校老师发生任何冲突的原因。

对于学霸这个群体,家长的追求和老师的追求在某种程度上无限接近了,自然不容易产生纠纷。

但显然,对于普通学生或者成绩落后的学生来说,这道鸿沟天然存在。因为这个双方发生对抗根本于事无补,只会使得问题越来越糟糕。

只有家校双方理智沟通,互相妥协,齐心合力,才能尽可能减少矛盾,才能使得学生最终成为受益的群体。